文|張書樂
4月起,以9.9元/杯聞名的庫迪咖啡開始全面提價。據其下單小程序顯示,所有產品均已提價2元/杯-7元/杯不等,最便宜的美式已提價至11.9元/杯,生椰拿鐵、星塵燕麥拿鐵等熱門產品則已漲至16.9元/杯。
對此,有評論認為,從庫迪全面上調價格來看,本輪促銷活動不足兩月就已宣告結束,也從側面印證了原先的營銷策略確實很難賺到錢,靠價格戰打天下不是長久之計。
骨子里和瑞幸很像的庫迪咖啡,開始無法重走瑞幸路了。
陸正耀的執念
這種骨子里的象,或許來自兩個咖啡,都是同一個創始人:陸正耀。
2007年,陸正耀創辦了神州租車,并于2014年成功登陸港股市場。
首次成功之后,陸正耀再次上線神州優車,與租車業務同樣的發展路徑,2016年7月,神州優車在新三板掛牌,交易首日市值高達417億元。
2017年陸正耀推出了瑞幸咖啡,2019年上市。
后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瑞幸咖啡從美股退市……
不甘心失敗的陸正耀在經歷了幾個網紅餐飲的創業后,陸正耀決定在那里跌到就在那里爬起來
自去年10月在福州開出了庫迪咖啡第一家門店之后,僅僅半年時間,庫迪咖啡便以星火燎原之勢在全國范圍內鋪店。
3月份,庫迪開啟了“百城千店咖啡狂歡節活動”,據庫迪咖啡聯合創始人兼CMO李穎波介紹,本次活動參與門店將覆蓋全國181個地級以上城市,門店總數約1300家。
六大系列、70余款產品最低售價9.9元,邀請新用戶還能0元免費喝咖啡。
距離庫迪咖啡創立也不過約5個月,就達到千店,而當年瑞幸咖啡創千店用了8個月。
瘋狂的打折促銷和開店加盟,完全復刻了瑞幸當年的軌跡。
只是,這一波高潮有點短。
為何會如此?
庫迪咖啡何處去?
9塊9的咖啡真沒了嗎?
對此,《商學院》雜志記者石丹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昔日瑞幸的千店模式造就了一個故事,緣起與瑞幸的創始團隊不過是復制了瑞幸起步的成功方式:補貼+復制。想要基于此,用庫迪來復制瑞幸的起手式。
但也只是起手式。
起手式瑞幸,接下來呢?
事實上,庫迪咖啡快速擴張也離不開庫迪推出的聯營模式的加盟方式,據了解,庫迪咖啡為了吸引加盟商,除了早前保證2023年3月31日前簽約的每家門店減免10萬元服務費,還推出保底政策。
但事實上,庫迪咖啡的聯營模式相較于瑞幸咖啡的加盟模式并沒有太多差異。
瑞幸的跌落只是因為瘋狂擴張和上市迫切而用泡沫來應對,庫迪吸取了瑞幸的失利,在模式上并無太多差異,依然是用平價咖啡來平替咖啡館,在市場整體空白還需要填補的當下,依然有騰挪空間。
不過,庫迪咖啡的出現,也帶動了國內咖啡門店的新一輪內卷。
事實上,庫迪咖啡打響了新一輪的低價促銷戰,新店開設都做了9.9元甚至8.8元的全店咖啡購買優惠,在線上渠道甚至出現0.99元一杯咖啡的優惠券。
此外,星巴克、Tims中國等精品咖啡也在各本地生活平臺不斷推出“買一送一”等降價促銷活動,瑞幸也在價格上“一卷再卷”。
今年2月,CoCo把自家現磨美式售價從12元降到3.9元,生椰拿鐵從17元降到8.9元,最高降幅近70%。
只可惜,卷王庫迪咖啡,自己也卷不動了。
當然,咖啡的溢價空間依然存在,國人對咖啡的品質和體驗其實還存在粗放階段,更在乎體驗時的服務,以及體驗咖啡時候的各種古怪風格帶來的差異感。
至于資金,選擇加盟模式的輕公司形態,庫迪咖啡可以轉嫁風險,加上溢價空間較大,還可游刃有余。
不過,過于內卷的市場環境,對于庫迪咖啡來說,還是不太友好,所以最終陸正耀決定放棄低價,開啟新路。
逃離瑞幸咖啡的路數,正成為庫迪咖啡活下去的必然選擇。
學我者死、似我者生
畢竟,效仿瑞幸咖啡,是取死之道,當年的市場環境早已翻天覆地。
彼時,國潮飲品還在萌芽,新消費賽道剛剛出發,讓瑞幸這個領風氣之先的品牌實現領跑。但在當下整體新消費飲料賽道內卷的狀態中,用瑞幸模式服復制,無異于取死。
此外,愚以為,價格戰不是最終的致勝法則,只是在沒有具有護城河的創新模式下的選擇。
咖啡作為一種廉價口紅效應,在普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進入內卷燒錢模式,如果沒有差異化的顛覆式創新或獨特的風格化體驗,難以跳出漩渦。
同理,靠低價成不了帶頭大哥,就如各種低價炸雞連鎖店也拼不過麥當勞、肯德基,沒獨門秘技,光靠價格都是枉然。
那么,真正的方向在哪?在五環外。
過去,咖啡市場的熱鬧是屬于一二線城市的。
《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咖啡館的數量已經超過10萬家,且主要分布在二線及二線以上城市,數量占比為75%。
不過,如今庫迪咖啡顯然瞄準的是三四線甚至更小的城市,做下沉市場的咖啡生意,補貼不過是一次科普。
這和當年瑞幸咖啡進擊CBD的寫字樓白領,還是有所不同。
或許,陸正耀的思路是:三四線市場過去是速溶咖啡的世界,很少有連鎖咖啡館介入,這就是藍海,而這個藍海,就如拼多多起家的五環外一般,是藍海,是增量市場。
只是,庫迪咖啡能否成功,依然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