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遠景集團(下稱遠景)正在大力進軍儲能行業。
4月7日,在第十一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遠景發布了新一代智慧液冷儲能解決方案。該方案采用了其自主研發制造的315Ah儲能專用電芯,單顆電芯容量達1KWh,循環壽命為1.2萬次,能量密度較上一代提升了11%。
遠景由風電業務起家,目前旗下主要有三大板塊:負責風電、儲能和綠氫業務的遠景能源,負責電池業務的遠景動力以及智能物聯網業務遠景智能。
近年來,遠景開始發力儲能業務。2019年,遠景動力推出首款儲能專用電芯。2022年,遠景動力儲能專用電芯出貨量約3 GWh,在手訂單超過70 GWh。截至今年3月,遠景儲能系統國內外在手訂單超過15 GWh。
中國正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配置儲能可調節風光等新能源發電間歇性、波動性問題。隨著新能源規模不斷增長,儲能也迎來了高速發展期。
截至去年底,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59.8 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25%,年增長率38%。
其中,新型儲能由于投資規模小、建設周期短、部署靈活,增長尤其迅猛,去年新增投運7.3 GW,同比增長近2倍。
在此次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上,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田慶軍接受了界面新聞等媒體采訪,就原材料價格、儲能盈利模式、新能源配儲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問:此次儲能展上,多家企業發布了新電芯產品,從280Ah到315Ah,甚至560Ah,未來電池容量會越做越大嗎?如何解決安全性問題?
田慶軍:電芯能量密度會不斷提高,這一趨勢不會變。能量密度提高的同時,安全性的重要程度也在提升,這將隨著技術創新逐漸被規避。
儲能未來有兩個方向:一是工商業級集裝箱式、大型化儲能,二是小型移動化儲能。真正走入家庭、走入個人的,是大型電站級的儲能,類似集裝箱上裝了轱轆,可以到處跑,實現這一步取決于技術和能量密度的進步。
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電芯能量密度的提升仍存在一定的瓶頸。
問:近期碳酸鋰價格一直在下降,對儲能行業有何影響?
田慶軍:碳酸鋰價格下降,對儲能行業形成利好,意味著供應鏈成本會更低。碳酸鋰噸價每下降10萬元,儲能成本將降低約0.07元/Wh。
隨著技術進步,儲能系統成本有可能下降至1元/Wh以下。如果加上電池循環壽命的進步,儲能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可以做到0.2元/KWh以下。這將為儲能在國內外電力系統中的大規模推廣,奠定非常好的基礎。
儲能可以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壓艙石,這意味著未來儲能價格不可能再上行,可能會有由小范圍的波動,但整體趨勢會是技術驅動下的持續下行。
問:目前部分儲能系統商開啟了價格戰,有電池價格已低至1元/Wh以下,這是正常的嗎?何時市場會達到穩定態勢?
田慶軍:儲能市場很卷,但卷也分兩個層次,一個是假卷,一個是真卷。
新能源強制配儲,導致儲能成為新能源資產中的沉默資產,還需要擔心安全問題,大部分開發商愿意使用便宜的儲能。這是偽卷,不是能促進儲能市場進步的的真卷,不符合市場規律。
真正的卷是指國家政策變化后,新能源可以通過租賃儲能來履行新能源企業對電網的義務,此時的儲能交易本質,包括產品性能、質量安全等就會顯現。為實現盈利,儲能會像風機一樣拼成本、拼產品性能,這是相對符合市場化要求的。
問:實現真正的卷大概要多久?
田慶軍:首先,很多省份已經不再強制新能源配儲,國家政策也在發生轉向,從強制配儲能轉為要求在市場上租賃同等容量的儲能,這是一個進步。
第二,很多省份的電網公司,已經允許新能源搭配的儲能或共享獨立儲能,參與到電力現貨交易中。能接受電網調度,就意味著儲能擁有價值。
儲能進入現貨市場,首先可以賺取交易價差,其次可賺取容量費用,還可通過調度參與輔助服務,賺取另外一部分差價。如此,交易品種、能創造價值的場景越來越多,儲能將擁有一定的盈利空間。
儲能越裝越多,電價會越來越低,這是必然趨勢。所以,儲能投資企業的盈利性有可能會下降,這就對儲能成本的要求越來越高,最終導致儲能競爭力的增強。
問:儲能在遠景板塊中是怎樣的定位?
田慶軍:遠景主要硬件收入來自三部分:一是風力發電相關;二是電池裝備;三是儲能,未來可能還有儲能電站等。
未來遠景儲能每年交付量或達10 GWh。屆時,無論在市場容量還是利潤等方面,儲能和風機在公司的占比是基本持平的,是遠景能源的兩個翅膀。
遠景有一個認知是,儲能的本質是交易,只能通過充放電的交易才能盈利,才能產生經濟上的價值。
因此,遠景在儲能行業追求三點:更安全、更智能、會交易。儲能不進電力現貨,都是偽命題。
問:今年以來,國內電力市場對儲能的需求情況如何?
田慶軍:中國儲能市場有兩類招標,一類是新能源強配,集采招標,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光伏電站本就很難算得過來賬。新能源電力進入現貨市場后,上網電價下降了近0.1元/KWh,原本的投資模型發生變化,投資收益降低。
第二類是獨立和共享儲能,這部分市場發展很快,主要通過各地政策來實現。如果是開展現貨市場,就通過現貨的幾種價值創造。用戶側儲能也有,但占比不大,這部分還在發展初期。
問:如何看待用戶側儲能的發展?
田慶軍:用戶側儲能擁有巨大的市場。但用戶側主要靠峰谷電價套利,盈利模式過于單一。目前,中國的峰谷套利政策不連續,風險很大,這是國內用戶側儲能發展沒有爆發的原因。
但從理論來講,一個行業越靠近用戶側,市場就會越大,未來一定會發展起來,只是現在技術成熟度不夠,尤其是安全問題。用戶側的爆發期還沒有到來。
問:當前國內儲能電芯供應情況如何?
田慶軍:儲能電芯產品仍供不應求。去年因為遠景產能不足,我們有選擇性的來接客戶訂單。去年年底,大量新能源、儲能系統要求并網,要貨時間很短。這一情況在今年已大幅改觀,今年還有爬坡期,明年將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問:遠景在儲能市場開發將保持怎樣的節奏?
田慶軍:快速擴大產能。通過自研快速推出新產品,通過早年積累搶占市場。資本市場也需要遠景快速把市場做大,它們對遠景有期待。這是良性循環。
越快地構建儲能市場領導地位,未來在電芯、電池和儲能行業里,越會受到合作伙伴和資本市場的青睞,反之亦然。
問:對于儲能系統,遠景為什么要自研自制?
田慶軍:自研自制的好處是效率最大化,做系統集成會犧牲掉部分效率。電芯等重要設備交付,必須要走自研自制的道路,僅靠集成的企業是不可持續的。儲能未來會完全進入市場化,市場將會進行優勝劣汰。
問:遠景的儲能電芯、系統等,有何海外布局打算?
田慶軍:遠景正在加快電芯的全球產業鏈布局。一切圍繞著當地市場需要來完成,相對來看,儲能系統的布局相比電芯更快捷,成本更低,更靈活。當然,地方政府可能會提出一些供應鏈本地化生產的要求,遠景也會考慮。
問:遠景的儲能業務盈利情況如何?資金儲備充足嗎?
田慶軍:企業多元化過程中,現金流一定是挑戰。多元化意味著在新的跑道上進行投入,投入和回報會有時差。
在此過程中,遠景至少還有傳統的優勢產業在保駕護航,公司不僅做風機,也在做風場,利潤尚可。如果內卷下去,未來風電場的開發會有天花板,幾年后可能新能源資產不值錢了。
遠景現在必須搶著電池和儲能的黃金期,快速布局,要搶占制高點。
從另一個維度看,一個行業有高的投入,也是護城河,門檻太低的行業反而不好,要辯證地看。
問:遠景如何看待鈉離子電池?
田慶軍:業內做鈉離子電池,主要因為擔心供應鏈安全。
儲能行業的技術路線,沒有好壞之分。當下,鈉離子電池想要實現商業化,還是比較困難的。一種技術路線如果沒有大量產業支撐,僅靠單一企業很難做到,必須有足夠多的行業生態共同打造。液流電池也是類似,轉化效率低,且前期投入太大,是制約其當下發展的因素。
中國擁有海量的儲能市場,應鼓勵多種技術路線,百花齊放。
問:想要真正發揮儲能價值,中國電力市場機制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今年還有哪些儲能政策值得期待?
田慶軍:第一,希望能夠提高峰谷價差,讓儲能通過參與電力交易盈利;第二是完善輔助服務市場,讓儲能充分體現價值創造;第三是完善容量電價和容量市場;第四,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確定性。
今年最大的政策期待是,國家能夠發文新能源電站不需要再強配,如果能發文,這將是歷史轉折。新能源強配儲,短期內對儲能企業是利好的,因為市場確定,利于融資、安排生產計劃。
但不能一直停留在強配階段,儲能還是要回歸市場,這樣優秀的儲能企業才能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