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特斯拉降價,新能源車企難以獨善其身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特斯拉降價,新能源車企難以獨善其身

在接下來新勢力車企、非新勢力以及傳統燃油車企的混戰下,新能源領域還可能存在更多的變化。

文|互聯網那些事

隨著競爭成長起來的造車新勢力,也在多年競爭中逐一改變自身的策略。

蔚來注意力更多的是構建垂直整合能力;小鵬汽車則將通過平臺模塊化和技術創新這兩個方向來推進降本;理想汽車將更加關注研發投入和財務指標的平衡。

造車新勢力的側重方向也體現在其2022年的財報上。

在已披露2022年財報的4家企業中,蔚來以492.7億元的營收領先,營收同比增幅約為36.3%;理想、小鵬、零跑分別實現營收452.9億、268.6億及12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7%、27.9%及295.4%。

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收的背面,造車新勢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虧損。

蔚來汽車2022年虧損144.37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59.4%;理想汽車凈虧損20.12億元,較2021年擴大528%;小鵬2022全年凈虧損達到91.4億元,較2021年虧損擴大88%。

雖然與蔚小理不在一個梯隊,但年收入翻三倍至124億元的零跑也并不例外,2022年凈虧損也從29億元擴大至51億元,公司的毛利率依然是負數。

數據來源:極客公園

而蔚小理的虧損某種程度上與毛利率也脫不了干系。

從已經公布的財報看,蔚來、小鵬、理想2022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0.4%、11.5%、19.4%,且三者的毛利率均比2021年的水平有所下降。

當然,2022年的蔚小理并非一無所獲,在業績不理想的2022年,蔚小理幾乎都完成了產品的升級迭代。

蔚來從866(ES8、ES6、EC6),切換到NT2.0平臺的775(ET7、ES7、ET5);理想繼8月底開始交付全尺寸SUV理想L9后,又于9月底發布了理想L8;小鵬汽車在9月,發布了戰略車型G9。

一、毛利水平成為決勝點?

新能源汽車去年賣了多少?

從數據上看,蔚來全年總交付12.25萬輛,同比增長34%;小鵬全年總交付量為12萬輛,同比增長23.0%;理想全年總交付13.32萬輛,同比增長47.2%;零跑全年總交付量為11.12萬輛,同比增長154.1%。

從整體上看,4家車企大差不差,但如果從季度來看,差距十分明顯。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小鵬在去年最后三個月,銷量為2.22萬輛,大幅低于同期的理想(4.6 萬輛)和蔚來(4 萬輛)。小鵬2023年一季度的交付量不僅沒有回升,甚至延續了2022年四季度的頹勢。

根據財報預估數據,小鵬2023年一季度交付量在1.8-1.9萬輛,同比下降45%-47.9%。相比之下,理想預計銷量5.2萬-5.5萬輛,蔚來為3.1 萬-3.3萬輛,同比增長20.3%至28.1%。

不僅僅是小鵬汽車,今年前兩個月,零跑交付量也出現了下滑,共計4337輛,同比減少62.4%。

數據來源:極客公園

再回頭來看蔚來,在2022年營收上蔚來的營收額達到492.7億元的同時,凈虧損也在達到了144.4億元。

刨除其他業務帶來的營收,理想、蔚來、小鵬的整車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9.1%、13.7%及9.4%,同比分別降低1.5個百分點、6.4個百分點及2.1個百分點。

很顯然,在售價偏低和銷量下滑的雙重壓力下,小鵬的凈利潤也同樣開始下滑。

雖然蔚來與小鵬所不同的是,蔚來在2022年的銷量并不低,但在毛利率低的影響下,蔚來也承受著銷售高帶來的虧損。

另一方面,期內新老車型換代,售價較低的“775”系列(ES7、ET7、ET5)取代“866”車型(ES8、ES6、EC6)成為銷量主力,也是蔚來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單車售價粗略對比,2022年蔚來每賣出一輛車預計虧損超10萬元。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曾表示,毛利水平是支撐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作為智能電動車企業,我們認為一個健康的門檻是(毛利率)20個點。”

從客觀來說,或許毛利率的優勢并不是理想能夠在2022年反超小鵬和蔚來的決定性因素,可能還存在產品、協同、銷售等問題,但在高毛利率優勢和銷量增長上,理想的確在2022年完成了虧損收縮。

但在高毛利率的優勢下,理想并沒有完成2022年所規劃的,交付17萬輛的目標。從財報的數據來看,理想交付13.32萬輛汽車,完成率為78.38%。

數據來源:極客公園

不過,理想的翻身仗并不能代表理想徹底站上了新能源的高地。

二、2023年的關鍵詞是“降本增量”

導致造車新勢力虧損的原因還在于車企對研發的高投入。

回顧2022年的研發投入,蔚來的研發投入最高,達到108.36億元,同比增長136.0%,約占營收的22%。理想、小鵬、零跑在年內的研發投入分別為67.8億元、52.1億元、1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3%、26.8%、90.6%,研發投入分別占營收的15%、19%及11%。

當然,如果從目前的情況看,已經不僅僅是2022年,就連2023年造車新勢力實現盈利難度也依然很大。

原因在于,對于主打新能源的蔚來、小鵬、理想,甚至是二梯隊零跑,任何一家率先提升銷售量將距離拉開,扭虧為盈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當下的問題在于,在2022年你追我趕之間,雖然新能源汽車產銷處于增長狀態,但“蔚小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

根據乘聯會最新的2022年9月數據顯示,蔚來、小鵬、理想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1.8%、1.4%,而2022年前9個月的數據則分別是2.2%、2.1%、2.5%。

更何況,產能擴大、研發投入、渠道建設等都將蠶食公司的盈利空間。

數據來源:藍鯨汽車

首先最明顯的是蔚來,盡管蔚來是目前蔚小理之間最重投研發的,但其無論是手機、換電站、還是代號為“阿爾卑斯、螢火蟲”兩大品牌的建設,都是長線投資。

其次是小鵬,小鵬更像是蔚來的對立面。小鵬2022年在研發投入上相對保守,達52.1億元,然而在銷售、行政開支方面卻高達66.9億元。

理想汽車盡管其虧損相較其他兩家要少,但虧損金額卻是去年的五倍之多。

這也就導致理想在2023年出現了反差的原因之一。最早,理想汽車2023年的目標,是挑戰30-50萬元豪華SUV市場20%的市場份額。

從表面上看,雖然三大新能源廠商面臨的虧損各不相同,但有意思的是,2023年小鵬也開始在減少成本支出上為之努力。

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從今年到明年將實現自動駕駛的超50%的成本下降,減少不創造客戶價值的研發成本,并在電芯上實現平臺化生產,使整車硬件(含動力系統)實現約25%的成本下降。

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新能源市場未分仲伯,也尚未形成穩定造血能力的背景下,成本控制必然是關鍵點之一。

當然,也只有快速提高銷量實現規模化,才能更有效攤分支出成本,提升收益實現自我造血。

三、想要留在牌桌上有多難?

對比2022年,實際上2023年的蔚小理要難得多。

去年下半年開始,特斯拉就頻繁地對其國產車型進行調價,有時是直接降低售價,有時是通過送保險等方式變相降價。直到今年1月6日,特斯拉甚至直接宣布對國產Model 3和Model Y的多款車型進行調價,降幅高達4.8萬元。

原因在于銷量未能跟上產能的增幅,特斯拉的庫存越積越多。

據報道,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特斯拉的全球銷量相比產量少了2.2萬輛和3.4萬輛左右。

而在特斯拉率先降價之后,近期上巿的零跑C11就低于預期巿場價,其所帶來的沖擊也會在電車巿場中形成影響。

3月1日,零跑推出了T03、C01、C11的2023改款車型以及全新的C11增程版。改款車型價格均有所下降,C11純電版降價2-3萬元,C01降價4.4-5.8萬元,T03降價0.96-2.26萬元。據了解,這四款車型的毛利率均為正。

在此情形下,造車新勢力在2023年利潤與銷量顯然不可兼得。

但客觀來看,長期處于低價領域也給零跑后期難以走向高端市場埋下伏筆。

零跑給外界留下的標簽,一直是性價比。在一定預算內、同等級別里,買到配置最高的車,是大多數人選擇零跑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在特斯拉之外,大多數非新勢力車企紛紛提出降本策略,并展開降價促銷活動。對于以性價比起家的零跑來說,這種局面難言樂觀。

而在非新勢力陣營,比亞迪領銜新能源市場,2022年占據30%的份額;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國)位居第二陣營,各占8-9%;廣汽埃安、長安汽車憑借全新產品線擠身TOP5。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勢力企業繼續虧損的2022年,大眾、福特等未涉及新能源的車企營收穩步上升。

在新能源勢不可擋的當下,傳統車企也開始涉足新能源市場。

其中,大眾期望在2025年前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為實現該目標,大眾集團在2025年前專項撥款730億歐元,以投資未來技術。

通用則計劃到2025年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投資200億美元,實現在美國和中國每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

而福特則計劃到2025年在新能源車型上投資超過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2億元)到2030年,將新能源占比從8.3%提升到40%。

換個角度來看,傳統車企的入局無形給新勢力車企帶來了更多的壓力。

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傳統燃油車企轉型新能源賽道,原來的傳統車型銷售可以極大的分攤單車成本。

并且與早期一心撲向新能源的比亞迪所不同的是,當下已經具有規模效應的傳統車企可以兩條腿走路,不僅相對平穩一些,甚至有很多配件可以在傳統燃油車型以及新能源車型上共用。

如此一來,單車成本就會得到極大控制,即便賣得不好也有燃油車市場貢獻銷量和利潤。

結合以上再回到蔚小理的視角,造車新勢力的變化顯然不止是從“蔚小理”到2022年的“理蔚小”。

在接下來新勢力車企、非新勢力以及傳統燃油車企的混戰下,新能源領域還可能存在更多的變化。

參考:

阿貴看車:汽象觀察|蔚小理年虧255億,前路渺茫,電車的饃饃還香否

極客公園:理想去年立的 Flag,完成了一半

另鏡:年虧51億、轉向C系列,零跑想打翻身仗

周永亮:蔚小理走到了命運的「岔路口」

藍鯨財經:2022新勢力年報觀察:“蔚小理零”虧損超300億元,“降本增效”為今年關鍵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蔚來汽車

8.3k
  • 蔚來螢火蟲首款車型正式上市 售價11.98萬元起
  • 武漢蔚能電池在海寧成立電池科技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特斯拉降價,新能源車企難以獨善其身

在接下來新勢力車企、非新勢力以及傳統燃油車企的混戰下,新能源領域還可能存在更多的變化。

文|互聯網那些事

隨著競爭成長起來的造車新勢力,也在多年競爭中逐一改變自身的策略。

蔚來注意力更多的是構建垂直整合能力;小鵬汽車則將通過平臺模塊化和技術創新這兩個方向來推進降本;理想汽車將更加關注研發投入和財務指標的平衡。

造車新勢力的側重方向也體現在其2022年的財報上。

在已披露2022年財報的4家企業中,蔚來以492.7億元的營收領先,營收同比增幅約為36.3%;理想、小鵬、零跑分別實現營收452.9億、268.6億及12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7%、27.9%及295.4%。

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收的背面,造車新勢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虧損。

蔚來汽車2022年虧損144.37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59.4%;理想汽車凈虧損20.12億元,較2021年擴大528%;小鵬2022全年凈虧損達到91.4億元,較2021年虧損擴大88%。

雖然與蔚小理不在一個梯隊,但年收入翻三倍至124億元的零跑也并不例外,2022年凈虧損也從29億元擴大至51億元,公司的毛利率依然是負數。

數據來源:極客公園

而蔚小理的虧損某種程度上與毛利率也脫不了干系。

從已經公布的財報看,蔚來、小鵬、理想2022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0.4%、11.5%、19.4%,且三者的毛利率均比2021年的水平有所下降。

當然,2022年的蔚小理并非一無所獲,在業績不理想的2022年,蔚小理幾乎都完成了產品的升級迭代。

蔚來從866(ES8、ES6、EC6),切換到NT2.0平臺的775(ET7、ES7、ET5);理想繼8月底開始交付全尺寸SUV理想L9后,又于9月底發布了理想L8;小鵬汽車在9月,發布了戰略車型G9。

一、毛利水平成為決勝點?

新能源汽車去年賣了多少?

從數據上看,蔚來全年總交付12.25萬輛,同比增長34%;小鵬全年總交付量為12萬輛,同比增長23.0%;理想全年總交付13.32萬輛,同比增長47.2%;零跑全年總交付量為11.12萬輛,同比增長154.1%。

從整體上看,4家車企大差不差,但如果從季度來看,差距十分明顯。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小鵬在去年最后三個月,銷量為2.22萬輛,大幅低于同期的理想(4.6 萬輛)和蔚來(4 萬輛)。小鵬2023年一季度的交付量不僅沒有回升,甚至延續了2022年四季度的頹勢。

根據財報預估數據,小鵬2023年一季度交付量在1.8-1.9萬輛,同比下降45%-47.9%。相比之下,理想預計銷量5.2萬-5.5萬輛,蔚來為3.1 萬-3.3萬輛,同比增長20.3%至28.1%。

不僅僅是小鵬汽車,今年前兩個月,零跑交付量也出現了下滑,共計4337輛,同比減少62.4%。

數據來源:極客公園

再回頭來看蔚來,在2022年營收上蔚來的營收額達到492.7億元的同時,凈虧損也在達到了144.4億元。

刨除其他業務帶來的營收,理想、蔚來、小鵬的整車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9.1%、13.7%及9.4%,同比分別降低1.5個百分點、6.4個百分點及2.1個百分點。

很顯然,在售價偏低和銷量下滑的雙重壓力下,小鵬的凈利潤也同樣開始下滑。

雖然蔚來與小鵬所不同的是,蔚來在2022年的銷量并不低,但在毛利率低的影響下,蔚來也承受著銷售高帶來的虧損。

另一方面,期內新老車型換代,售價較低的“775”系列(ES7、ET7、ET5)取代“866”車型(ES8、ES6、EC6)成為銷量主力,也是蔚來毛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單車售價粗略對比,2022年蔚來每賣出一輛車預計虧損超10萬元。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曾表示,毛利水平是支撐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作為智能電動車企業,我們認為一個健康的門檻是(毛利率)20個點。”

從客觀來說,或許毛利率的優勢并不是理想能夠在2022年反超小鵬和蔚來的決定性因素,可能還存在產品、協同、銷售等問題,但在高毛利率優勢和銷量增長上,理想的確在2022年完成了虧損收縮。

但在高毛利率的優勢下,理想并沒有完成2022年所規劃的,交付17萬輛的目標。從財報的數據來看,理想交付13.32萬輛汽車,完成率為78.38%。

數據來源:極客公園

不過,理想的翻身仗并不能代表理想徹底站上了新能源的高地。

二、2023年的關鍵詞是“降本增量”

導致造車新勢力虧損的原因還在于車企對研發的高投入。

回顧2022年的研發投入,蔚來的研發投入最高,達到108.36億元,同比增長136.0%,約占營收的22%。理想、小鵬、零跑在年內的研發投入分別為67.8億元、52.1億元、14.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3%、26.8%、90.6%,研發投入分別占營收的15%、19%及11%。

當然,如果從目前的情況看,已經不僅僅是2022年,就連2023年造車新勢力實現盈利難度也依然很大。

原因在于,對于主打新能源的蔚來、小鵬、理想,甚至是二梯隊零跑,任何一家率先提升銷售量將距離拉開,扭虧為盈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當下的問題在于,在2022年你追我趕之間,雖然新能源汽車產銷處于增長狀態,但“蔚小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

根據乘聯會最新的2022年9月數據顯示,蔚來、小鵬、理想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1.8%、1.4%,而2022年前9個月的數據則分別是2.2%、2.1%、2.5%。

更何況,產能擴大、研發投入、渠道建設等都將蠶食公司的盈利空間。

數據來源:藍鯨汽車

首先最明顯的是蔚來,盡管蔚來是目前蔚小理之間最重投研發的,但其無論是手機、換電站、還是代號為“阿爾卑斯、螢火蟲”兩大品牌的建設,都是長線投資。

其次是小鵬,小鵬更像是蔚來的對立面。小鵬2022年在研發投入上相對保守,達52.1億元,然而在銷售、行政開支方面卻高達66.9億元。

理想汽車盡管其虧損相較其他兩家要少,但虧損金額卻是去年的五倍之多。

這也就導致理想在2023年出現了反差的原因之一。最早,理想汽車2023年的目標,是挑戰30-50萬元豪華SUV市場20%的市場份額。

從表面上看,雖然三大新能源廠商面臨的虧損各不相同,但有意思的是,2023年小鵬也開始在減少成本支出上為之努力。

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從今年到明年將實現自動駕駛的超50%的成本下降,減少不創造客戶價值的研發成本,并在電芯上實現平臺化生產,使整車硬件(含動力系統)實現約25%的成本下降。

某種程度上來說,在新能源市場未分仲伯,也尚未形成穩定造血能力的背景下,成本控制必然是關鍵點之一。

當然,也只有快速提高銷量實現規模化,才能更有效攤分支出成本,提升收益實現自我造血。

三、想要留在牌桌上有多難?

對比2022年,實際上2023年的蔚小理要難得多。

去年下半年開始,特斯拉就頻繁地對其國產車型進行調價,有時是直接降低售價,有時是通過送保險等方式變相降價。直到今年1月6日,特斯拉甚至直接宣布對國產Model 3和Model Y的多款車型進行調價,降幅高達4.8萬元。

原因在于銷量未能跟上產能的增幅,特斯拉的庫存越積越多。

據報道,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特斯拉的全球銷量相比產量少了2.2萬輛和3.4萬輛左右。

而在特斯拉率先降價之后,近期上巿的零跑C11就低于預期巿場價,其所帶來的沖擊也會在電車巿場中形成影響。

3月1日,零跑推出了T03、C01、C11的2023改款車型以及全新的C11增程版。改款車型價格均有所下降,C11純電版降價2-3萬元,C01降價4.4-5.8萬元,T03降價0.96-2.26萬元。據了解,這四款車型的毛利率均為正。

在此情形下,造車新勢力在2023年利潤與銷量顯然不可兼得。

但客觀來看,長期處于低價領域也給零跑后期難以走向高端市場埋下伏筆。

零跑給外界留下的標簽,一直是性價比。在一定預算內、同等級別里,買到配置最高的車,是大多數人選擇零跑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在特斯拉之外,大多數非新勢力車企紛紛提出降本策略,并展開降價促銷活動。對于以性價比起家的零跑來說,這種局面難言樂觀。

而在非新勢力陣營,比亞迪領銜新能源市場,2022年占據30%的份額;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國)位居第二陣營,各占8-9%;廣汽埃安、長安汽車憑借全新產品線擠身TOP5。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勢力企業繼續虧損的2022年,大眾、福特等未涉及新能源的車企營收穩步上升。

在新能源勢不可擋的當下,傳統車企也開始涉足新能源市場。

其中,大眾期望在2025年前超過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為實現該目標,大眾集團在2025年前專項撥款730億歐元,以投資未來技術。

通用則計劃到2025年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投資200億美元,實現在美國和中國每年銷售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

而福特則計劃到2025年在新能源車型上投資超過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2億元)到2030年,將新能源占比從8.3%提升到40%。

換個角度來看,傳統車企的入局無形給新勢力車企帶來了更多的壓力。

因為某種程度上來說,傳統燃油車企轉型新能源賽道,原來的傳統車型銷售可以極大的分攤單車成本。

并且與早期一心撲向新能源的比亞迪所不同的是,當下已經具有規模效應的傳統車企可以兩條腿走路,不僅相對平穩一些,甚至有很多配件可以在傳統燃油車型以及新能源車型上共用。

如此一來,單車成本就會得到極大控制,即便賣得不好也有燃油車市場貢獻銷量和利潤。

結合以上再回到蔚小理的視角,造車新勢力的變化顯然不止是從“蔚小理”到2022年的“理蔚小”。

在接下來新勢力車企、非新勢力以及傳統燃油車企的混戰下,新能源領域還可能存在更多的變化。

參考:

阿貴看車:汽象觀察|蔚小理年虧255億,前路渺茫,電車的饃饃還香否

極客公園:理想去年立的 Flag,完成了一半

另鏡:年虧51億、轉向C系列,零跑想打翻身仗

周永亮:蔚小理走到了命運的「岔路口」

藍鯨財經:2022新勢力年報觀察:“蔚小理零”虧損超300億元,“降本增效”為今年關鍵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宜昌市| 云安县| 长兴县| 永修县| 休宁县| 北安市| 黄平县| 五原县| 甘泉县| 儋州市| 元氏县| 富顺县| 嘉兴市| 梁平县| 西贡区| 中卫市| 长宁区| 湛江市| 句容市| 宿州市| 孙吴县| 柳林县| 固镇县| 肥城市| 紫金县| 麻栗坡县| 新巴尔虎右旗| 越西县| 古浪县| 巩留县| 玉田县| 泾源县| 迁安市| 合阳县| 库车县| 吴忠市| 开阳县| 安庆市| 历史|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