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時代財經 周嘉寶
編輯 | 黎倩
正式被選舉為董事長職位不到三個月,邱堅強交出了過去一年的成績單。
2022年,森馬服飾(2563.SZ)營業收入從2021年的154.2億元減少13.54%至133.3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從上一年的14.9億元下降57.15%至6.4億元。不僅公司營收規模跌回五年前水平,歸母凈利潤也創下2009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事實上,過去一年,中國服裝行業面臨不小的壓力和挑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累計為9222.6億元,同比下降7.7%。而拉夏貝爾破產、美特斯邦威陷入欠薪風波,這些曾經承載80后青春記憶的品牌逐漸陷入沉寂。
或許是意識到國內大眾休閑服飾品牌難回巔峰,曾揚言要“干到90歲”的72歲森馬服飾創始人邱光和選擇了在今年1月正式退休,由48歲的兒子邱堅強接任。在更早之前,于2016年11月,美邦服飾(2269.SZ)創始人周成建就已讓位給女兒胡佳佳;2020年,海瀾之家創始人周建平也正式把公司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周立宸。
這些發跡于上世紀90年代的50后、60后大佬們紛紛退居幕后,與之一起落幕的則是中國服裝行業的黃金時代。
森馬、美邦走不動了
“穿什么就是什么”“不走尋常路”,在不少80、90后的記憶里,森馬、美特斯邦威等曾是一代人的潮流。
1996年,邱光和在浙江溫州創立森馬品牌,此前一年,他的浙江老鄉周成建成立美特斯邦威,兩者定位都以休閑服飾為主。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加之國內消費水平不斷上漲,讓這些學著港資休閑服飾起家的本土品牌嘗到了時代的紅利。
經過十余年發展,美邦服飾于2008年登陸資本市場,這一年公司營收規模首次超過40億元,成功IPO也使周成建家族的財富由上市前的8.5億元躍升到166.2億元,名列2009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第三名。
三年后,邱光和帶領森馬上市,當年公司實現收入77.6億元,凈利潤創下彼時新高,達到12.23億元。2011年,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1海南清水灣胡潤百富榜》,邱光和家族首次被列為溫州首富。
不過,隨著國外快時尚品牌大舉進入國內市場,以及電商品牌的興起,國內傳統服飾品牌很快告別了高速增長期。上市后的2012年和2013年,森馬營業收入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公司加大童裝業務的發展,2017年,森馬童裝業務占營收的比重已達52.56%,首次超過休閑服飾業務,成為森馬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認為,大眾休閑服飾產品力的薄弱,品牌競爭長期暴露在價格博弈層面,導致品牌力受到影響。
90后消費者楊洛洛對此深有感觸。她對時代財經表示,當森馬、美邦等品牌門店從一線城市核心商圈消失,把更多的門店開在了城市城鄉結合部和低線城市,森馬曾經“穿什么就是什么”的廣告語看起來像是在“趕客”。
一位曾在美邦服飾任職的前員工林倩(化名)對時代財經透露,“這類品牌商品開發對標各種大牌,誰火學誰,卻學不到精髓。一到實體店,全是打折區,不同區域不同折扣,一直是促銷的形式,品牌就做LOW(低端)了。”
有森馬內部人士曾對媒體透露,森馬對于加盟商并沒有定價上的要求。加盟商擁有較大自主權,采購完貨品之后,產品在門店的折扣力度以及售價都由加盟商自行來定。另外,在森馬的天貓旗艦店,服裝的定價較十余年前也未有太多上漲,如店鋪月銷量過萬的男裝t恤,售價僅為49元,而售價最高的羽絨服價格則在1500元左右。
在2019年實現近200億元的收入巔峰后,森馬的業績在此后三年基本與2018年持平。時代財經發現,近兩年森馬業績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休閑服飾的持續萎縮,另一方面則是童裝業務的失速。財報顯示,2018年-2022年,森馬休閑服飾營收從67.9億元下滑至42.8億元;門店數量則由3830個減少至2751個,4年凈關閉門店達1079家。而兒童服飾產品營收則僅從88.2億元增至89.3億元。
美特斯邦威的業績則更為慘淡。2015年至2022年的8年間,公司僅有兩年未出現虧損。根據年初發布的業績預告,2022年,美邦服飾虧損額約在7.2億元-7.8億元。2019年到2022年,公司累計虧損超28億元。虧損多年的美特斯邦威近年來更頻頻出售旗下資產,去年更一度陷入欠薪風波。
二代接班,難回黃金時代
隨著黃金時代逝去,更多的挑戰落在了年輕的二代身上。不過,在掌舵權交接的最初幾年,企業不可避免地要面臨新舊交替下的過渡期與“陣痛”。
與市場對二代掌權普遍抱有更高期待的態度不同,程偉雄認為,創一代的退休和交接班,與行業、生意的走向沒有必然關系。“二代的上位并不意味著一代的完全退出,公司的決策、大方向仍然是一代做主。”
早在2016年,美邦服飾創始人女兒胡佳佳就坐上公司的頭把交椅。隨后,美邦服飾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火如荼地展開,包括主品牌的裂變,啟用更年輕的流量明星關曉彤、鐘楚曦為代言人,但收效甚微。
林倩就對時代財經透露,胡佳佳擔任董事長的這些年,周成建仍然主導公司事務,經常出現在公司,但是創始人管理風格比較老派,這也從一方面影響和制約了改革效果。
另一方面,核心部門員工年齡偏大,也成為這類品牌轉型的阻力。林倩進一步透露,美邦服飾10年以上的老員工在核心部門占比大,他們更追求安穩,不求上進,不看外面的世界,“拿著十幾年固有的經驗,年復一年做一樣的事情,一樣的設計。”這也導致轉型策略在落地過程中大打折扣。
與胡佳佳不同,22歲就與父親一起“打天下”的邱堅強,曾自詡為森馬的“創業元老”,不僅見證了主品牌森馬曾經的輝煌,也親身參與到公司的每一次轉型決策中,包括與麥肯錫合作、收購童裝業務、實施多品牌發展戰略。
2018年,森馬就以1.1億歐元間接收購法國童裝企業Kidiliz集團100%股權,邁出國際化的第一步。2019年,森馬服飾童裝收入猛增,達到126.63億元,帶動公司整體營收史無前例地逼近200億元。不過,收購僅兩年時間,Kidiliz就因為虧損嚴重且呈擴大趨勢而被剝離。
與美特斯邦威的年輕化戰略一致,近年來森馬也在尋找更多年輕消費者的市場。2022年,森馬發布全新品牌TVC;另外公司的合作品牌Jason Wu也在拓寬產品價格帶和產品線,為年輕受眾提供了更多年輕化的產品和入門價的選擇。數據顯示,Jason Wu品牌的主要產品價格帶在1500元-20000元。
不過,與一代大刀闊斧地擴張發展不同,在如今的行業形勢下,求穩、甚至減重成為二代們守江山的主要方式。
雖然從去年開始,美特斯邦威推出全新的甜酷風格門店,但公司也多次對外發聲,為確保公司盈利能力,將加速關閉持續虧損的店鋪;2021年-2022年,美特斯邦威就陸續出售上海美邦博物館、時尚產業園、以及位于武漢、貴州等地的商鋪資產。
而森馬在收縮渠道的同時,員工結構的優化力度也不小。數據顯示,2018年-2022年,森馬服飾公司員工數量從6526人銳減至3201人,其中本科以上占比從46%升至64%。
值得一提的是,邱堅強早年曾對媒體直言要堅持主業、只做服裝,但是在森馬經歷了2013年收購男裝品牌GXG折戟與2020年童裝Kidiliz的表現失利之后,也開始涉足非主業投資領域。
根據媒體整理,僅2021年內,森馬直接參投的項目就涉及半導體行業芯享科技、電商零售品牌霸蠻、醫療健康領域維坦醫藥、以及生物技術領域的藍晶微生物等。4月3日,森馬服飾還公告稱擬使用不超過60億元的閑置資金購買中短期、低風險理財產品。
邱堅強對于服裝主業的擴張則更加審慎。收購方面,缺乏海外經驗的森馬盯上了國際品牌的大中華區業務。分別在2019年、2021年獲得Juicy Couture大中華區業務授權與Asics Kids中國大陸獨家授權。
新業務尚在培育階段,難以獨當一面,邱堅強又開始瞄準森馬與巴拉巴拉兩大品牌的海外市場。在根據網傳的一份2023年新春致辭中,邱堅強提出海外業務是未來5-10年森馬業務的新增長點。
但是,以邱堅強、胡佳佳為典型的二代,最終能否帶領公司獲得新增長并贏得市場的認同,還需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