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KKR兇猛。
本周,KKR正式宣布旗下第六支歐洲私募股權基金European Fund VI完成關閉,最終規模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550億元)。這是繼2019年那支66億美元基金之后,KKR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歐洲私募股權基金。
2022年至今,全球動蕩,各家PE巨頭也遭遇著不同程度的挫折,能在如此波動的大環境中籌集到大筆資金,并非易事。現在,這家PE豪門總管理規模已攀升至50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5萬億元),相比兩年前翻了一番。
素有“華爾街之狼”之稱,KKR歷來是PE圈的風向標之一。“外面有很多噪音,”KKR聯席CEO Scott Nuttall在最新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會繼續籌集資金,尋找有吸引力的部署機會,并有選擇地通過我們的投資組合獲利。”
所有人都在期待,2023年會變好嗎?“當大環境低迷,私募股權一直是最強勁的,PE總是會在波動的時代中創造出最好的年份。”KKR歐洲私募股權聯席主管Philipp Freise提醒,接下來六個月,私募股權江湖將暗流涌動。
KKR史上最大歐洲基金,550億
這是2023迄今最霸氣的一筆美元募資。
1976年自紐約起家,KKR于1998年進軍歐洲并設立倫敦辦事處,現在由Philipp Freise和聯席主管Mattia Caprioli兩位搭檔,共同掌舵這家PE巨頭在歐洲的私募股權布局。截止目前,KKR 歐洲私募股權平臺已擁有超100名專業人士,包括57名歐洲私募股權高管等等,他們分散在KKR八個歐洲辦事處開展工作,管理著約280億美元的私募資產。
當下,寒冬席卷全球,KKR卻選擇逆勢出手。據了解,KKR新募的80億美元中有10億美元來自其自身和員工出資。也就是說,KKR自己也是新基金的重要LP之一。
“確實,我們是這個基金最大的LP之一。”Philipp Freise也談到了這一點,“一直以來KKR的獨特之處在于,讓KKR成為我們自己所做的一切的最大投資者。這是可以使我們真正與投資組合保持一致的模式。”
KKR合伙人Alisa Amarosa Wood表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籌集這支基金,顯示出投資者對我們歐洲團隊和平臺的強大信心,以及我們在創造價值和取得出色業績方面的長期記錄。”
歐洲從未像現在這樣具有吸引力——正如KKR歐洲私募股權聯席主管Philipp Freise所言,KKR新基金將針對西歐發達經濟體的投資,“投資于歐洲近25年來,機會從未像現在這樣大。我們看到了正在重塑歐洲經濟的結構性趨勢背后所蘊藏的巨大潛力,包括數字化、醫療保健和可持續性發展。”
如在醫療保健層面,Philipp Freise談到歐洲正在面臨一個老齡化加劇的社會,到2050年歐洲超45%以上的人口年齡將超過55歲。這意味著,市場需要大量的投資以確保醫療保健系統的持續穩健。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可布局機會。
這一次KKR募資新動態,于私募股權行業而言無疑也是一種積極提振。要知道,由于利率上升、高通脹以及市場對主要經濟體衰退的擔憂,全球并購 (M&A) 的債務融資幾近枯竭,PE們在種種挑戰中被迫為其交易開出更大的股權支票。而歐洲市場更為嚴峻,融資規模較2021年相比下降了30%。
但KKR并未停下步伐。追溯這家PE狂人在歐洲的蹤跡發現,即便是在PE幾乎停滯的2022年,KKR依舊霸氣出手,操刀了多項大型交易,包括以23億歐元收購了法國保險經紀公司April Group、收購德國云基礎設施公司 Contabo 以及物流技術供應商K?rber等等。
“當每個人都非常謹慎和消極時,如果你逆勢布局,就會獲得非常有吸引力的風險回報。我們最近一直在投資我們認為在過去25年歐洲投資中看到的最具吸引力的標的。”Mattia Caprioli仍然對PE投資充滿信心,“雖然融資成本更高、難度更大,但情況應該不會比現在更糟糕了。”
2022虧麻了,卻是募資好年份,KRR手握7000億彈藥
KKR度過了艱難的2022年。
先來梳理KKR最新出爐的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這三個月,KKR的收入從40.5億美元下降38%至25.3億美元;凈利潤為8320萬美元,雖然相比去年同期盈利的5億美元仍有巨大差距,但這一數字與前一季度幾近一億美金的虧損已經有了回調。
透過財報,我們看到KKR在第四季度收獲了一份強勁的募資成績單——在2022年第四季度募到了1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1100億元),全年募集了8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5500億元),十分彪悍。這也使得KKR總管理規模突破5000億美元,至5040億美元(超3.5萬億元人民幣)。
這被兩位掌門人認為是“KKR有史以來募資第二好的一年”,其資產管理規模堪稱坐上了火箭,在過去兩年里翻了一番。
愈發龐大的基金盤子,為KKR帶來了日益增長的管理費。財報顯示,KKR在2022年Q4的管理費收入為7.06 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9%。年度來看,2022全年的管理費收入增長至27億美元,相比2021年漲幅28%。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KKR儲備了超1080億美元的“備用彈藥”(dry powder),折合人民幣超7400億元,這樣的數字放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充足且令同行艷羨。
KKR細分板塊表現各有差異:機會主義房地產投資組合收益率-8%,杠桿信貸投資收益率為3%;而KKR基礎設施業務全年收益率達9%,非常強勁。
聚焦到大家最為關注的私募股權層面。2022年第四季度,KKR傳統私募股權投資組合收益率為0%。也就是說,其傳統投資組合既沒有帶來收益,也沒有釀造損失——KKR私募股權部門終于結束了虧損。但由于這一板塊在前三季度的連續下滑,KKR私募股權全年錄得虧損14%。
2022年私募股權江湖情緒低迷,但KKR風格依舊彪悍,去年在PE投資上出手188億美元,甚至比2021年還增加了7.1%。KKR合伙人Craig Larson在電話會議中進一步闡釋,雖然去年整個行業的私募股權部署有所下降,但KKR完成了10筆私募交易。
他認為,作為一名PE投資人,尤其在當下紛雜的環境中,需要穿越噪音,真正投資于長期,而KKR優勢在于不僅能幫助企業發展,在為他們帶去資金的同時也帶來行業資源和全球網絡。這些都是KKR能取得今天成績的最有力注腳。
投資人春耕時節,“LP們的情緒已經得到緩解”
眼前的景象依然充滿挑戰,就連黑石、老虎環球基金等巨頭都在LP那里栽了跟頭。
不久前,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報道,老虎環球基金2022年將旗下所有風險投資基金對非上市企業的投資價值減記了約33%,導致其創業公司投資組合的價值減少了2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1500億元),釀就又一大窟窿。
回顧過去半年,可以肉眼看到——從軟銀到黑石,大哥們出手都明顯少了。
當別人恐懼時KKR依舊我行我素。這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中,KKR聯席CEO談到了自己的最新觀察——
“去年下半年,KKR日常溝通的LP也開始變得尤為謹慎,特別是美國養老基金等,反觀美國以外的如中東、亞洲、主權財富、保險資金等在這一問題上并不焦慮,他們更傾向于在此環境中付諸投資。
來到2023年,我們幾乎一致地發現,LP們的情緒已經得到緩解,他們越來越意識到,在這樣的時代,私募股權往往表現良好。因此,2023會是一個非常強勁的年份,總體而言大家更加積極了。”
而將視線拉回國內,創投機構也經歷著不同程度的緊張局面。
今年3月,晨壹投資創始人劉曉丹在最新投資人年度會議上表示,大疫三年,資本市場周期、貨幣政策周期、技術轉換周期過山車式地走完了一輪,市場的轉換速度和烈度前所未有。疫情結束,生活似乎回到了過去,但一級市場投資卻再也回不到從前。
告別狂飆時代,VC/PE行業分化仍在繼續。這兩年來,我們看到了不少機構折戟在募資環節,過度膨脹的GP體量已經呈現“一九分”出清之趨勢。
4月伊始,和暄資本創始人、CEO項與秋發文感慨,最凄慘的成長性股權投資人莫過于在牛市的下半場以非常高昂的溢價購入三流的私募股權資產;容易成功的投資人則是在熊市下半場以極為合理甚至低廉的價格購入一流的私募股權資產。
在他看來,現下重倉優質成長股公司的時候到了,但同時因為私募股權行業的極不透明性,投資人也要警惕公司的財務預測,“當機會來臨時,狠狠地下注吧”。
而要做到這些,并不是說募到了大筆資金就能百分之百成功。Philipp Freise也深刻提醒,業內有些人在自欺欺人,認為資金部署速度正在縮短,這個行業永無止境,產業依舊繁榮。“但事實并非如此。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必須重新努力尋找自營交易,不僅僅是帶去資金,還要有差異化。”
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賺錢。正如項與秋所說——在春耕的時候,勇敢地去找LP要錢吧。就像一個即將出門打仗的將軍向皇帝索要兵馬糧草一樣,要理直氣壯地相信自己的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