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育陳業生態圈 楊雨蒙
編輯|陳點點
01 217億美元的收購?合并!
2016年,Endeavor以歷史性的40億美元收購UFC,由此開啟了打造體育IP帝國的戰略。7年過去,UFC在Endeavor的管理和督促下,身家狂飆3倍,已經成為了估值121億美元的獨角獸。而2021年Endeavor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后,這個龐大的體娛集團同樣還在謀求更大規模的業務拓展和更具有統治力的財務表現。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眼下并購另一個綜合格斗頭部IP——WWE的決策。
Endeavor在全球體育產業的重大布局,背后的故事性和戲劇性堪比其投資拍攝的美劇《Ballers》,而要讀懂這樁天價體育生意,先要弄明白這究竟是一樁怎樣的收購。
首先,Endeavor和WWE都是上市公司,參考雙方發布的公告信息,實際上這并不是一個花費217億美元的收購案(Acquisition),而是Endeavor旗下資產UFC和WWE的一個合并(Merge)。在這筆交易中,Endeavor的UFC估值為121億美元,WWE的估值為93億美元,雙方以51%和49%的股權分配合并成立新主體TKO,現有WWE股東將把所有現有股權轉入新實體。
也就是說,Endeavor拿出了一個價值121億的UFC,與價值93億的WWE合并成立TKO,該公司繼續使用WWE原有的上市公司主體。而需要注意的是,UFC 121億的估值并沒有對應新公司51%的股權(56.5%)。根據公告顯示的消息,Endeavor會計算UFC的現金、債務和分紅情況,依照TKO主體51%的比例讓UFC給集團退還部分資產,以降到51%的股比(約96.8億美元)。

由此可見,這樁看似天價的體育并購案,實際上并沒有發生大額的現金交易,而在Endeavor的撮合下,全球綜合格斗的兩大頭部IP因此成了一家人。根據公告,合并后的雙方還將向新公司注資,最終新公司將持有近1.5億美元的資金,交易預計將在第四季度末完成。
對此,Endeavor首席執行官 Ari Emanuel表示,這筆交易是集團重要的戰略轉型步驟,也是兩家全球領先的體育和娛樂公司聯合的千載難逢的機會。Endeavor預計收入領域將出現顯著的增長,包括國內和國際媒體版權、門票銷售和收益優化、活動運營、贊助、衍生品和票務款待等。其目標自然是是想要將這兩項頂級賽事聯合起來,打造成無可撼動的格斗娛樂吸金機器。
對于WWE而言,自從1982年麥克馬洪家族掌管這一賽事開始,其就一直作為UFC的宿敵相互競爭和發展,不斷推動著綜合格斗產業的格局變化。而從今天開始,麥克馬洪家族執掌的WWE將變成一段歷史,全球格斗產業的一個時代也就此結束。
然而資本市場對于這樁交易的達成并不樂觀。交易官宣后,Endeavor的股價下跌近6%,而新主體TKO(原WWE)的股價也下跌超過了2%。這其中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
02 估值93億,WWE何以逼近UFC?
2016年,當UFC以40億美元的估值被Endeavor收購時,WWE的估值僅為15億美元。靠著「假打」出名的WWE與其說是一項競技體育運動,不如說是一檔娛樂節目。靠著精心安排的劇本和略顯夸張和激烈的打斗,贏得了眾多的喜愛與關注。而恰恰也是因為這種假的屬性,讓市場對于WWE的價值和發展天花板持保留態度。
不僅如此,管理層不甚合理的結構也在影響WWE的價值。作為如此龐大的一個賽事機構,從1952年詹姆斯-麥克馬洪(James McMahon)創建了WWE的前身NWA開始,WWE的大權仍然被麥克馬洪家族所掌控。
在上市之前,WWE總裁文斯·麥克馬洪(Vince McMahon,詹姆斯的兒子)以及他的妻子琳達·麥克馬洪及兒女辛恩-麥克馬洪、史蒂芬妮·麥克馬洪分別擔任WWE公司的要職。麥克馬洪家族擁有70%以上的公司股東權益,并且擁有公司96%的投票表決權。
正因如此,整個WWE的話語權都集中在了麥克馬洪和他的家人的身上,這對于一家世界級的體育IP資產管理公司而言的確存在著不小的運營風險。但不可否認的是,文斯·麥克馬洪掌管WWE之后,其已經發展成為了全球格斗的頭部IP,每年舉辦超過 500 場現場賽事,覆蓋150 多個國家/地區舉辦,觀眾人數超過4000萬,集團名下簽約200 多名知名摔跤選手。
此外,作為一家體娛內容公司。WWE旗下打造了包括RAW、SmackDown、NXT、Superstar、MAIN EVENT、Tough Enough、Total Divas等多個節目。其中又以RAW、SmackDown這兩個節目最為中國摔迷熟知。
近幾年數字媒體環境的劇變,讓WWE迎來了一次系統性的發展,這也是眼下WWE能夠以對等的姿態與UFC合并成立TKO的最關鍵原因。在流媒體和短視頻的時代下,主打視覺效果、戲劇反轉的WWE內容,成為了用戶拉新的絕佳手段,而最終這一部分新用戶,也成為了WWE平臺的付費內容消費者。
由此,近些年WWE在營收方面一直表現出色。該公司在2022年的收入達到了10.3億美元,創下 WWE 歷史最高紀錄。收入的大幅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媒體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增至約2.59億美元。
面對這樣的機遇,商業嗅覺極度敏銳的Endeavor和WWE,自然不會放過一個難得的合作契機。
03 Endeavor能給WWE帶來什么?
Endeavor用40億美金收購了UFC后,讓資本市場和行業見識到了UFC的巨大價值。從1993年發展至今,UFC雖然經歷過多次危機,但最終還是成為了摔跤格斗賽事中的頂級IP。
UFC在改換門庭僅僅一年后收入就增長了1.5倍以上,而調整后的EBTI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更是翻了一番。2021年,Endeavor完成了對剩余股權的收購,UFC在其運營下,近年來已經成為了一個更大的賺錢機構。
UFC賽事門票連續售罄的紀錄不僅僅在2022年里一直延續,而且在UFC APEX之外舉行的UFC格斗之夜甚至使得其直播賽事打破了眾多的歷史紀錄。
在公布的財報中顯示,2022年UFC總共幫助Endeavor創造了13億美元的收入,比去年增長了20%。目前UFC媒體賬號總共有超過2.2億的關注,僅TikTok的關注者在這2022一年里的增長數就超過了55%。
經營UFC七年以后的Endeavor,勢必會將在未來把WWE和UFC這兩個IP的商業資源利用到極致。據了解,TKO公司將由 Endeavour 首席執行官 Ariel Emanuel 領導,文斯·麥克馬洪 (Vince McMahon) 將擔任董事會執行主席。
WWE目前與NBCUniversal和Fox的電視轉播權協議將于明年到期。與Peacock的流媒體轉播協議將持續到2026年。Endeavor和WWE希望新成立的公司將擁有更大的體量和規模,能夠從電視和流媒體平臺得到更高的版權收入,由此達到1+1大于2的市場效應。
WWE首席執行官Nick Khan表示,訂戶支付額外費用在Peacock上觀看Premium Live Event的想法可能在未來成為可能。而這就是UFC賽事在ESPN+上的運作方式。
不僅如此,可以想象當UFC和WWE同屬一個集團后,雙方的格斗明星、選手就有了同框競技的可能。這就好比漫威和DC的兩個平行宇宙產生了交集,綜合格斗界蝙蝠俠大戰鋼鐵俠的橋段,恐怕是用戶所希望看到且津津樂道的。
最后,我們也要看到Endeavor旗下的眾多資源將成為WWE擴大受眾與影響力的重要助力,同時優秀的選手也能從「演藝」性質的WWE晉升至更為專業的UFC當中,而不會造成資源流失。
04 Endeavor的如意算盤
對于不斷并購+收購擴張自己商業版圖的Endeavor來說,此次收購WWE也是其擴張戰略的重要一部分,通過自身的資源,不斷放大其代理的IP在體育、娛樂、時尚等多領域的商業價值。
WWE強大的吸金能力和IP價值是這起收購中所最為看重的,Endeavor選擇在WWE進入版權合約新周期的同年入主,正是希望能在新的媒體談判中占據更大的主導權。同時,作為上市公司的Endeavor也希望通過并購來完成業務并表,更大的收入規模、更多的用戶和更有想象力的增長空間,是資本市場中永遠受歡迎的硬通貨。
在體育IP越發值錢的當今,這筆并不涉及現金交易的買賣似乎是穩賺不賠的。而對于格斗迷來說,合并后「雙廚狂喜」的新內容、新產品,自然也值得期待。當然,這樁體育合并案也給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想象。例如對于中國市場而言,UFC和Endeavor已經在此扎根已久,無論是UFC格斗之夜、UFC菁英訓練中心等項目,都成為了海外體育IP在中國本土化的經典案例。
在新的TKO體系下,WWE的一系列基于中國市場的新布局,也許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