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崔鵬
4月6日,在聯想集團2023/24財年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透露,過去三年聯想集團營收從3500億元增長到4600億元,增長超一千億,而凈利潤也增至疫情前的三倍。

楊元慶表示,過去三年聯想抓住了混合工作模式帶來的機會,顯著提升了盈利能力。今年聯想將繼續執行3S戰略,圍繞“新IT”實現研發投入中期翻番。據他透露,過去三年聯想共增加了研發人員8800人,相比2020年初接近翻番。
在大會現場,楊元慶還為聯想新財年設立了五大目標,包括:
· 個人電腦業務在2023年自然年下半年恢復年比年(YOY)的增長;
· 非個人電腦業務營業額占比提升2個百分點以上;
· MBG(移動業務)營業額實現15%的年比年增長,SSG(方案服務業務)實現20%的增長,兩個業務都成長到80億美元的規模;
· 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超越大市20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速,繼續高速增長并提升利潤水平;
· 聯想創投投資更多優秀科技企業。
楊元慶表示,聯想在持續推動從“設備/硬件廠商”向“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的轉型。
在他看來,這個轉型已經卓有成效。疫情三年間,SSG方案服務業務同時實現了高增長與高利潤率;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不僅扭虧為盈,而且迅速成為全球第三大服務器提供商、第五大存儲設備廠商。
在IDG智能設備業務領域,手機業務去年的營業額比疫情前增長超過50%,從扭虧為盈變為盈利性增長。
最新財報信息顯示,聯想的非個人電腦業務在集團整體營業額中的占比首次超過了40%,而一年前,這個數字僅為31% 。
同時,作為國內最大的算力基礎設施提供商,聯想也在推動普慧算力的落地和普及。
楊元慶認為,這些業務的進步,讓聯想在規模、盈利能力和現金流層面都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標志著聯想以服務為導向的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
聯想曾經提出過“新IT”的概念,包含“端(終端設備)-邊(邊緣計算)-云(云計算)-網(5G和高速光纖網絡)-智(各行業智能化)”五個元素。
楊元慶還特別提到了聯想“全球資源,本地交付”模式的優勢。比如疫情期間在生產供應環節,聯想利用全球的供應網絡和規模優勢,有效應對了行業的供應短缺;而聯想分布廣泛的工廠、物流網絡以及多元的制造模式保障了對各地客戶需求的及時響應。
在服務環節,聯想在全球范圍內通過人工智能和知識圖譜技術提供在線服務,同時在本地提供上門服務、備件更換并現場解決用戶問題。
此外,在數字化和智能化逐漸普及的當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趨向于采購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而非僅僅購買產品。
楊元慶認為,“同一個聯想”戰略恰好能夠把分散的零部件整合成完整的解決方案,借助全球一體的信息/交易平臺和運營體系,更好滿足客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