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下網商 葉晨
編輯|李丹超
超大的章魚、靈動的海豚、拖長觸須的水母等“海洋動物”飛在空中,把春日的天空裝點成海底世界。繼去年連成串的葫蘆娃、巨型航母之后,海洋主題風箏成了今年風箏市場的寵兒。
《天下網商》留意到,從今年3月以來,風箏已經多次登上微博、百度、淘寶等平臺的熱搜榜單。3月,有電商平臺風箏銷量更是一度暴漲498%;4月4日11時,海洋系列風箏在某電商平臺的搜索熱度超過400萬,1446件風箏及其配套產品銷售火爆,其中甚至不乏價格賣到2000-3000元的“高端”風箏。
作為中國傳統玩具之一,風箏在春季玩具賽道上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如今,玩風箏的人,正在從手握“普普通通”向追求“新奇網紅”轉變,風箏品種增多、價格不斷上探,這會成為高端風箏的春天嗎?
一只風箏賣2000元,發燒友捧紅了高端風箏
電商平臺上,一只長12米的全尼龍傘布制風箏,號稱采用航空傘布的面料,能夠利用“空氣動力學”飛上千米高空,這樣的配置售價基本都超過1000元。然而,這還是高端風箏的“基礎款”,自行車風箏、航母風箏、空間站風箏等創意造型的價格還要更貴。
《天下網商》采訪發現,靠著這些高價風箏,部分風箏老店的年收入可達數百萬元。
“我們的主力產品是偏高端一點的風箏,品牌客群的話也很細分,主要是風箏發燒友,或者相對資深的一批年輕戶外愛好者。從2015年左右起做到現在,基本上品牌的銷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長。”杭州風箏品牌“箏友”電商相關負責人Arlene介紹。
在箏友的淘寶店鋪里,500-1000元的超大金魚風箏、三葉蟲風箏每個月都能賣出數十件,而最貴的一類巨型章魚風箏長達28米,售價超過了4000元。
相比普通風箏,這類高端風箏的售價要高出百倍,而這種消費趨勢其實從近年才剛剛起勢。
“雖然一直在做高端市場,但2018年的時候,我們的主流產品仍是五六百元一類的風箏,這幾年高端風箏的市場需求和設計要求在開始暴漲,價格也隨之漲了約4倍。”Arlene介紹。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類高端風箏通常設計感更好,不僅在造型上會加入創意,而且玩法操作上也更為便捷。例如,許多造型獨特的風箏都屬于軟體風箏,抗風能力較弱,風箏商家便加入了在風箏上開槽口、且數量會根據風力大小自動增減的設計,以滿足許多發燒友希望在大風天把風箏放得更高的訴求。
創新與改進,助推了風箏的價格上揚。根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風箏市場的價格平均漲幅約為10%;2020年仍保持了約7%的增長趨勢。
不光是風箏本身,配件市場也備受關注。如果玩家想將大型風箏放上天,一系列的配置都得加價。
比如為了放得更高,風箏線需要購買更加結實的“凱夫拉線”,加上不銹鋼握輪、手套等,消費者可能還得支出四五百元。《天下網商》注意到,在電商平臺上銷量較好的高端風箏線凱夫拉0-3號售價都在100-300元,遠超幾塊錢一捆的普通尼龍線。
除了價格高企,高端風箏的熱點消費性越來越明顯。Arlene表示,今年濰坊風箏節期間,海洋動物主題風箏在網上走紅,媒體把照片一曝光,章魚、三葉蟲題材造型的風箏就賣得很不錯,各類產品與配件在店鋪的月銷大大概可以到1000單左右。
高端風箏需面對“低品牌效益”
但箏友的成功,并不能代表高端的手工風箏生意真的很好做。
在此前部分媒體的調研中,一位濰坊風箏藝人曾透露,熟練的風箏藝人花費數周時間,才能制成一只高端手工風箏,售價通常在500-1000元,但市場上消費者完全可以買到十幾元甚至幾元的機器制作的風箏。這意味著,傳統的手工風箏一邊只能走價高路線,另一邊還要面臨量產的低價風箏對整個市場容量的稀釋。
盡管目前做高端風箏的店鋪、商家、品牌已有不少,但進入它們的線上店鋪查看銷量就會發現,價格超過千元的產品大多月銷只有十幾單或者幾十單,很難稱得上是“品牌引領消費”。有商家向《天下網商》透露,能夠做到一年線上銷量在百萬元級規模已經算是比較好的店鋪。
除了品牌度集中度不高、缺乏領軍品牌,消費者容易審美疲勞也是困擾高端風箏市場發展的一大問題。
“有時候你千辛萬苦做出一個東西來,別人就拿去用了,頂多換換顏色改改小細節,大面上都學的你的東西。”一位濰坊風箏行業的資深從業者曾對媒體透露。總體而言,風箏屬于技術含量低、易模仿的玩具品類,產品迭代較慢,創新也較少。
箏友賣得較好的三葉蟲、蒙娜麗莎、金魚風箏,也并非今年的新品。“這個行業不像服裝,每年有不同的潮流;風箏產品更新并不快,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做得更加細分一點,讓產品與技能根據用戶群體偏好的變化做出調整,比如造型等。”Arlene坦言。
喚起更多年輕人的興趣、尋找新的增長點,是商家們和產業帶都需要考慮的問題。
走定制化?走出口?風箏商家尋找破局口
風箏市場還得看誰能率先轉型突圍。
以濰坊為例,據濰坊日報報道,該市風箏企業至今已發展至300多家,設計生產的風箏達上千種,從業人員近3萬人,全國市場占有率約80%。憑借風箏產品,濰坊做成了小商品之都義烏的“供應商”。《天下網商》也注意到,箏友等高端風箏品牌雖然扎根杭州,但多款風箏的生產和發貨地都是在濰坊。
如今,產業帶的風箏正在大規模走向出口。2022年數據顯示,濰坊市有自主出口權的風箏企業39家,銷售地覆蓋歐美、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要想飛得更高、“賣”得更遠,IP化當成為行業的一大抓手。中國玩協的分析顯示,IP化已成為全世界玩具商家提高附加值、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方式。如果想要打開國外市場,去國際玩具市場搏殺,以濰坊為代表的中國風箏產業帶靠拷貝名畫“蒙娜麗莎”或者“航母”等樣式還不夠,需要在IP開發、品牌聯名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嘗試,打動國內外的消費者。
從產品來看,高端風箏市場要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也要廠商們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推出更多款式,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定制化或許會成為其中的一項趨勢。Arlene曾經經手一個特別的訂單:“我們店鋪收到過一位小伙的留言,他想要求婚,然后希望委托我們訂做一個帶著表白話語的橫幅式風箏,能很快地飛上高空,讓女友可以驚喜地看到。”最后箏友完成了這款定制風箏,在顧客滿意的同時,商家也賣出了數千元的“好價格”,并打開了一個思路——多聆聽消費者的個性化需要,也是商家可走的營銷方式。
中國戶外消費的熱度不斷上揚,風箏市場也迎來上升期。這也是整個行業再次思考由“傳統”邁向“創新”、從“依靠發燒友、老客群”向“年輕人都能玩”轉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