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近日,華夏能源網獲悉,3月31日至4月2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在京舉辦,此次論壇以“推進中國汽車產業現代化”為主題,圍繞全球汽車產業形勢、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等多個話題,各界代表和嘉賓展開討論并發表相關建議。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會上嘉賓更加關注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車路協同等話題。同時,也有多位與會嘉賓呼吁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免征政策,以穩固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舊動力進入決戰圈?
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升溫,成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同時也給傳統的燃油車產業帶來了巨大沖擊。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論壇上介紹,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售688.7萬輛,同比增長93.4%,占到全球銷量的61.2%。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提前三年完成2025年規劃目標。
除產銷規模高增長之外,新能源汽車的供給質量也得到有效提升。中國質量協會的調查顯示,新能源汽車用戶滿意度首次超過燃油汽車。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看來,當前新能源車為‘快增長、缺利潤’,燃油車則‘缺增長、有利潤’,新能源車的成本仍然高于燃油車。但新能源車的品牌、影響力和溢價正在上升,合資油車品牌溢價正下降,高品質新能源車可與合資燃油車價格競爭,但成本還不能競爭。
同時,新能源車陣營的不斷擴大,你追我趕,競爭進入了陣地戰階段,市場進入了淘汰賽階段。眼下新能源車全面擠壓燃油車市場,燃油車全產業鏈承壓,二者的競爭拉開了決戰序幕。
據了解,去年我國賣出了688多萬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人曾向有關部門建議,要取消新能源汽車的各種補助,海南省甚至還打算對新能源汽車按道路里程來收取養路費,一時間引起大家關注。但又有人分析說,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真正實現平權仍然是一個長期趨勢。
新能源汽車仍存挑戰
據多位行業人士分析,新能源產業前景美好,增速顯著,但仍存在許多挑戰。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就總結道,國內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發展面臨以下挑戰:
一是全面市場化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產品性能和質量尚難滿足消費者全氣候、全場景使用需求。二是新能源商用車進展緩慢,市場滲透率較低。三是與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相比,充換電、加氫網絡、車路協同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滯后等。
萬鋼建議,應持續提升純電動汽車的環境適應性、安全性、經濟性;持續推進全固態電池和新體系電池等基礎研究;提高充電效率,進一步滿足市場全氣候、全場景使用需求。
辛國斌又從國際視角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的變化趨勢。
辛國斌表示,“汽車產業具有典型的國際化特征,新能源汽車更需要跨區域、跨行業的協作。我們將一如既往堅持開放、合作、共贏原則,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強與各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貿易投資、標準法規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為推進中國汽車產業現代化貢獻積極力量,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的動力。”
而著眼于產業發展的未來,香港大學榮譽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則認為,在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汽車革命下半場中,要特別重視汽車芯片和操作系統。
“未來汽車所涉及的軟硬件系統不是一個行業所能覆蓋,應該跨界融合?!标惽迦J為,汽車革命的下半場是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其主要核心技術是汽車芯片和操作系統。
呼吁延長購置稅免征
在此次論壇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建議國家把購置稅減免政策延長到2025年,希望快速出臺、穩定預期,發揮新能源汽車市場“壓艙石”和“動力源”的作用。
王傳福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一個復雜多變的困難期,應對風險挑戰需要堅定信心、穩定預期,許多海外國家正在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財稅支持力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補貼已經在去年年底退出,購置稅減免政策目前也已明確到今年年底??紤]到新能源汽車開發周期較長,從產品開發、設計到成本管理都需要做較長遠的安排。
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中國CEO、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集團銷售負責人孟俠也表示,盡管目前市場出現了短期的需求放緩,但對于中國汽車市場的持續復蘇,大眾汽車充滿信心。為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呼吁將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免征期限延長到2023年以后,并制定相對穩定的政策框架。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政策要有適度的支持,才能保證市場可持續健康發展,“推動電動汽車發展,市場化力量越來越重要,但是還離不開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不能立馬大幅度調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