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夏能源網
作為行業內外和資本市場重點關注對象,2022年的“三桶油”,都獲得了不俗的業績表現。
華夏能源網獲悉,3月29日晚間,中石油(SH:601857)發布2022年年報,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萬億,同比增長23.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93.8億元,同比增長62.1%;自由現金流1504.2億元,同比增長88.4%。
至此,“三桶油”已全部披露2022年業績。中石化(SH:600028)實現凈利潤663.02億元,同比下降6.89%;中海油(HK:00883)凈利潤達1417億元,同比增長101.5%。
整體來看,三家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3573.82億元,日賺9.8億元,與去年相比業績表現良好.去年三家總利潤2337億元,日賺6.4億元。
在談及2022年業績大增原因時,“三桶油”均提到,國際油價上行、油氣市場需求旺盛、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等有利因素。2022年,世界經濟保持增長,但受地緣政治、通貨膨脹、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增長速度有所下降;國際原油市場供需維持緊平衡狀態,國際原油價格保持高位震蕩。
2022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101.32美元/桶,同比上升42.9%;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94.54美元/桶,同比上升38.8%。對2023年的油價,在中石油舉辦業績說明會上,管理層預測將維持在80美元/桶至85美元/桶區間。這意味著相比2022年略低,對應的,三桶油今年業績可能會有所回落。
一直以來,“三桶油”都是中國油氣產業的“頂梁柱”,在新的國際能源形勢之下,“三桶油”的各項經營數據是否會有新看點?
2022中石化凈利潤掉隊
綜觀三桶油2022年業績,各家變動都很大。
其一,從營業收入上來看,中海油來勢兇猛。三桶油雖然營收都上漲,但增速上除了中海油呈上漲趨勢,中石化和中石油均有所放緩。2022年,中石化實現營業收入3.32萬億元,同比增長21.06%;中石油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23.9%;中海油實現總收入為4222億元,同比增長71.6%。
而2021年,中石化實現營業額2.74萬億元,同比增長30.2%;中石油實現營業收入2.61萬億元,同比增長35.2%;中海油實現營業收入2461.11億元,同比增長58.4%。
其二,從凈利潤來看,和去年一樣,最賺錢的公司依舊是中石油,中海油則不容小覷,超越了中石化,排名第二。
從數據上來看,還有兩大看點,一方面中石油的業績與“兩桶油”對比不再優勢明顯,上市資產中不包含煉化企業的中海油更是直逼老大哥,差距更是從2021年的218.7億,縮短到僅差76億。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早在2016年,中海油的凈利潤在三桶油里還排在末尾,甚至連其他兩家的零頭都沒有,而到了2017年,中海油凈利潤(247億)超過了中石油(227.93億)。隨后,在2018到2020年,中海油乘勝追擊,到2021年,這一趨勢更加明顯,直至2022年中海油獲得了中石化2.14倍的凈利潤。
另一方面,2021年中石化繼丟掉凈利潤第一后,今年不僅沒有重回寶座,而且在中石油和中海油都增速上漲的情況下,中石化反而在下降。
對此,中石化給出的解釋是:2022年國際油價先揚后抑,寬幅震蕩。受多種因素影響,境內天然氣、石化產品和成品油需求疲弱。
總的來說,從三家賺錢能力上來看,2020年到2022年,三桶油的排名在座次重排。中石油從第三逆襲到第一,中石化從第一落到第三,中海油則是從第二重回到第二。
在油氣產量方面,“三桶油”作為國內能源生產的排頭兵,在2022年保持了產量的增勢。全年油氣當量產量共計28億桶,其中,中石油以16.9億桶一馬當先,大幅度領先中海油的6.2億桶和中石化的4.9億桶。
集體加碼新能源業務
高油價下,2022年三桶油均提高了資本開支。根據年報數據,中石油資本支出為2743.0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511.78億元增長9.2%;中石化資本支出為1891億元,比上年同期的1679.48億元增長12.6%;中海油資本支出為1025億元,比上年同期的875.92億元增長17%。
此外,華夏能源網發現,三桶油除了繼續執行增儲上產的策略外,也集體加大了對新能源業務的投入。其中,中石油甚至將“勘探與生產業務”調整為“油氣和新能源業務”。
具體來看,財報顯示,2022年,中石油在油氣和新能源資本性支出為2215.9億元,主要用于國內塔里木、四川、鄂爾多斯、準噶爾、松遼、渤海灣等重點盆地的規模效益勘探開發,加大頁巖氣、頁巖油等非常規資源開發力度,推進清潔電力、CCUS等新能源工程;海外積極應對形勢變化,聚焦重點區塊深化規模效益勘探,加強中東、中亞、美洲等重點項目產能建設,持續優化業務布局和資產結構。
業績上,中石油油氣和新能源分部實現營業收入9292.79億元,比上年同期的6883.34億元增長35.0%,實現經營利潤1657.5億元,同比增長142%。
從目標來看,中石油提出,力爭2035年新能源新業務與油、氣三分天下,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新能源新業務占到半壁江山。
中石化方面,在勘探及開發板塊資本支出833億元,,煉油板塊資本支出229億元,主要用于鎮海煉化擴建,安慶、揚子等煉油結構調整項目,以及氫能供應中心建設;營銷及分銷板塊資本支出191億元,主要用于“油氣氫電服”綜合加能站網絡發展、現有終端銷售網絡改造、非油品業務等項目。
中石化董事長馬永生表示,中石化在做好主營業務的同時,順應移動能源轉型的趨勢,一方面,謀劃現有產業轉型發展,加快“油轉化”“油轉特”,加快打造“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另一方面,從能源供應、材料研發等方面積極介入新能源汽車相關業務。“當前,在能源轉型背景下,公司主動擁抱綠色變革,以碳的‘凈零’排放為終極目標,打造綠色競爭力。”
中海油方面,2022年大力推動油氣田綠色生產,渤中-墾利油田群岸電應用工程全面投用,渤海油田首次實現“綠電入海”,國內海上首個碳封存示范項目建成;公司還穩步推進海上風電業務發展,海南CZ7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獲得核準,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主體工程完工,新能源業務布局實施有序。
此前,中海油更是立下目標,到2025年,獲取海上風電資源500萬到1000萬千瓦,裝機150萬千瓦;獲取陸上風光資源500萬千瓦,投產50萬到100萬千瓦。
由此可見,三桶油都正兒八經地把新能源業務發展提上了日程,新業務、新市場意味著新的市場空間,油氣行業的轉型大潮正洶涌澎湃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