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鈺
剛剛過去的“金三”成色尚可,在2月、3月樓市復蘇下,一季度百強房企單月銷售額實現2022年以來首次同比增長。
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百強房企銷總額為17589.5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3月單月銷售額環比上升36.7%,同比上升24.6%,繼續保持雙增長態勢。
具體到企業來看,保利發展、萬科、碧桂園依舊穩坐前三名,但只有保利發展前三月銷售額突破千億,去年同期則是碧桂園、萬科以超千億的銷售額排在保利發展之前。
銷售額前十名房企中,民企只剩碧桂園與龍湖兩家房企,與去年同期相比,融創、金地分別掉落至12名與16名,新晉前十強是兩家地方國企華發股份與建發房產。
范圍再拉長來看,榮盛發展、金科、雅居樂等民企的銷售排名大幅下滑,而中建壹品投資、中交房地產、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央企地產板塊業績排名上升快速,成為新的TOP30之列。
作為傳統銷售旺季,市場處于需求持續釋放期,疊加政策利好頻出等影響,3月份熱點一二線城市供需端回暖明顯。
據克爾瑞數據顯示,3月重點30城供應爆發,環比大增164%,一季度累計成交上漲21%,市場延續穩步修復行情,其中核心一二線和強三線領漲。
不過,如同多家房企管理層在3月業績會上提出的市場分化趨勢一致,雖然一季度中國房地產市場止跌回升、市場供求和企業銷售同環比齊增,但部分弱二三線城市成交環比轉降,需求已現階段性瓶頸。
熱點城市諸如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改善需求持續釋放,預期高位運行,整體穩定。但重慶、鄭州、昆明、徐州等弱二三線城市增長持續性轉弱,節后一輪行情釋放之后,需求略顯疲軟。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央國企以及部分優質民企憑借熱點城市布局以及積極的推盤去化,表現出較強的抗周期韌性。據機構統計,TOP10梯隊房企累計業績同比增長的企業數量占比最高。
其中,中海、華潤、招商、華發、建發業績表現突出,累計業績增幅超50%,綠城、龍湖的累計業績增幅也在30%以上。
“今年銷售增長很快,我們也欣喜地看到一些續銷項目的流速和去化速度遠遠高于去年的平均速度,有的甚至高50%以上。”招商蛇口管理層在3月的業績會上表示。
綠城中國管理層也表示,銷售量價已經趨穩,2月份出現回暖趨勢,并判斷如果政策持續發力,銷售最快二季度應該能夠企穩。
相對于TOP10房企,中小房企競爭力不足,在央國企及頭部優質房企搶占市場份額之下,2023年房企格局在繼續分化。
從銷售門檻變化來看,據克爾瑞數據顯示,一季度TOP10房企的銷售操盤金額門檻同比顯著增長35.9%至452.7億元。
而TOP30、TOP50、TOP100房企的門檻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TOP50房企門檻同比降幅較高達17.8%。TOP100房企的銷售操盤金額門檻也降低8.7%至25億元。
從銷售額均值來看,TOP10房企均值為742.6億元,較上年增長10.8%,TOP11-3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247.2億元,較上年增長13.4%,增速最快。
而TOP31-50房企銷售均值為114.8億元,較上年下降5.2%。與其布局緊密相關,受各地樓市表現分化影響,該陣營企業布局因為較為單一,受影響較大。
一位TOP30房企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受河北、河南等部分城市需求端疲弱影響,項目案場雖在年后出現過短暫的熱度回升,但3月以來熱度及成交都不理想,因此一季度的回暖感受并不強烈,甚至還在繼續下滑。
對于局部地區3月相對熱度下滑,一些頭部房企也有體會。
美的置業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3月份之后,客戶的到訪量有所回落,成交也有一定的下滑,3月份的成交對比去年同期來看,還是增長的幅度比較大,因此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回落,并不是市場出現了什么問題。
“預計二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將保持平穩態勢,環比一季度有望小幅增長,城市分化行情仍將延續。”中指研究院指數事業部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整體來看,雖然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止跌回升、市場供求和企業銷售同環比齊增,但部分弱二三線城市成交環比轉降,需求已現階段性瓶頸。市場熱度和增長動能在二三季度能否得到延續,主要還是取決于行業預期和信心的修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