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2023年,建發房產新增2000億貨值的土地是沒什么問題的。”
在4月2日的電話業績會議上,建發國際管理層如此表示,同時也明確提出今年要追求10%-20%的銷售額增長。
作為去年“黑馬房企”建發房產的控股子公司,建發國際(1908.HK)于近日披露了2022年成績單。截止報告期內,公司總營收996.52億元,同比增長86.38%;凈利潤49.34億元,同比增長40.3%。
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于物業開發,共計966.48億元,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達97%,較2021年度收入增加約440.93億元。
分城市來看,對其營收貢獻最大的城市為建發集團的大本營廈門,2022年共確認收入271.01億元,相較2021年增長149.62%,其次為上海、無錫、福州等。
2022年建發國際實現全口徑簽約金額約1691億元,同比增長約3%,銷售權益比例約72%,全口徑回款金額1622億元,回款金額約96%。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215.2億元,歸屬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建筑面積約609.6萬平方米。
除物業開發外,建發國際另一業務物業管理服務,去年也實現業績增長。2022年度,其物管服務收入共計29.88億元,相較2021年度的19.9億元增長了近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建發國際也是少數能在2022年保持毛利增長的房企之一。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建發國際實現毛利約152.2億元,較之2021年增長約67.6%。
獲得不錯盈利的建發國際,繼續以高比例分紅回報股東。每股分紅1.3港元,預計分紅總額約22.6億元,分紅率達47%。
建發房產去年曾在土地市場大舉拿地。財報數據顯示,建發國際2022年全年新增項目數量48個,新增獲取項目貨值約1474億元,新增項目的一二線城市占比約91%。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儲備總可銷售面積約為1620萬平方米,在國內設有合計251個項目。
在電話會議中,建發國際管理層表示,將堅持流動性高、利潤優、地段好的項目投資策略,深耕核心一二線城市及強三線城市,提升公司土儲質量水平。
“有機會就多買一點,沒機會就少買一點。”建發國際管理層認為,今年土地出讓規則有調整,大家拿地也都比較積極,那么2023年建發的拿地目標必然比2022年高,比如說拿個2000億左右的貨值是沒什么問題的。
“除了好的一二線城市要去拿,對于一些符合改善性需求的三四線城市土地,尤其是福建省乃長三角等我們比較熟悉的區域,只要符合改善性需求,都要去努力加強拓展。”
對于今年市場表現,建發國際管理層認為,今年1、2月份全國整體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較好回暖,是去年需求壓抑的釋放,3月份環比2月份有下降,但還是好于去年同期。
因此,今年市場大概會呈現幾個特征,比如購買信心有支撐,但購買力恢復還需要整體經濟大環境的好轉,應該會呈波浪上升的趨勢,而不是爆發性。
此外,整個銷售態勢在各城市之間的分化會加劇,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的復蘇表現會更好,尤其是它們的核心城區,但邊緣板塊存在壓力。
“復蘇是基于去年的低點,短期內住房市場很難一下爆發到回到當年18萬億的高點。”不過,2023年房地產行業的市場空間依然巨大。
建發國際管理層指出,今年的整體行業政策依然會保持利好,政府工作也在主抓經濟恢復,因此市場無疑會緩慢回升。目前,雖然消費信心有所好轉,但消費能力還是不足。
基于這樣的預期,建發國際依然追求一個比去年更有增長的銷售狀態,“我們終究希望能夠增長個10%-20%,作為今年努力的目標去做。”
據克而瑞統計顯示,今年前一季度,建發房產的銷售額為456.8億元,前排全行業第九名。
但建發也要繼續面臨利潤率下滑的行業趨勢。在建發國際看來,因為2023年很多結轉項目是去年或2021年下半年所銷售,處于利潤率較低時期,所以2023年的結轉利潤率或許也受減值影響,但影響有減小,屬于觸底狀態。
站在一個長期維度,建發是否會有除了住宅開發以外的多元業務培養,比如代建?
建發國際管理層對此表示,公司的重心依然放在整個房地產開發,接下來也會尋找一些市場化代建,但會謹慎對待。
“隨著建發品牌印象的增強,確實出現了一些代建機會,只要業主的財務實力強勁和誠實守信,會去考慮幫他們承接。”
對于投資者提到的建發股份以不超過63億元現金收購美凱龍 29.95%股權,交易完成后建發房產會不會跟美凱龍存在一些業務上的聯動和協同,建發國際認為不排除有這樣的可能。
“因為美凱龍有家居、家電、建材這方面的優勢,可對我們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價格也能夠有優勢,包括家居家裝它也有做,能滿足我們客戶的一些需求,這一塊是有協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