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瀚視野觀察
今年的財報季以來,大家都在關注一些熱門股的表現,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無疑就是兩大鋰業雙雄,他們的成績到底怎么樣?成績的背后又是怎么樣的鋰業發展情況呢?我們該怎么分析這件事?
一、贛鋒、天齊兩大鋰業雙雄業績激增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報季,大家都非常關心熱門白馬股鋰業雙雄的表現,不出意外兩大巨頭的表現也相當給力,我們不妨仔細看下: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贛鋒鋰業發布的年報顯示,其去年實現營收418.23億元,同比增長274.68%;實現歸母凈利潤205.04億元,同比增長292.16%。其中,鋰鹽等基礎化學材料實現營收345.8億元,占營收比重超八成,同比增長3.15倍,毛利率達56.11%,同比增加超8個百分點。鋰電池行業營收為64.8億元,占營收比重為15.5%,同比增長2.2倍,毛利率為17.85%,同比提高5.87個百分點。分季度看,受鋰價波動等因素影響,贛鋒鋰業去年四季度盈利增速放緩。其四季度營收142.11億元,同比增長約2.46倍;歸母凈利潤57.09億元,同比增長1.07倍,增速均較三季度放緩。
再看天齊鋰業,據證券日報的報道,天齊鋰業披露2022年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04.49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1.25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427.82%和1060.47%。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0元(含稅),共計現金分紅49.22億元。
2022年,受主要鋰產品量價齊升、投資收益增長等因素影響,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具體來看,鋰礦業務、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業務在報告期內分別貢獻營業收入154.39億元、250.09億元。分地區看,公司2022年實現的國內、國外營業收入分別為338.92億元、65.57億元。
兩大巨頭的表現相當不錯,不過作為碳酸鋰的龍頭企業,其本身業績也受市場發展密不可分,而在業績大漲的背后則是鋰價的過山車了,據界面新聞的報道,2019年,碳酸鋰價格約7萬元/噸,2020年曾出現4.7萬元/噸的低谷,從2021年開始,碳酸鋰價格快速攀升,連續破關至去年11月60萬元/噸的至高點。截至目前,碳酸鋰價格已跌至28萬元/噸以下,特別是今年3月下旬,連續每日萬元以上的降價幅度,引發市場擔憂。影響范圍并不局限于碳酸鋰這一環節,上游鋰礦開采、下游正極材料、動力電池以及電動車均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二、鋰價俯沖,鋰業巨頭的好日子還有幾天?
面對著當前的市場變化,很多人都在疑惑面對著如此大規模的市場下滑,這幾大鋰業巨頭的好日子到底還有幾天?我們該如何分析判斷鋰業巨頭的發展呢?
首先,鋰礦石的價格為什么會出現過山車行情?鋰礦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其供應量取決于地質儲量和開采效率。目前全球鋰礦儲量主要集中在南美、澳大利亞和中國等地。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全球對于鋰礦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上升,這是近年來鋰礦價格快速上漲的最根本的原因,然而現在的過山車行情則更讓人揪心,這其中的原因可以分成幾個方面:
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特殊變化。今年年初,執行了多年的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正式退出,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的一個特殊的時代終結。然而,這個政策的影響表現在市場層面就是去年年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達到了一個高峰,甚至這個高峰的形成某種程度上消耗了未來很多個月的市場需求,可以說是把市場需求提前釋放掉了,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今年以來各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銷量都出現了或多或少的不景氣現象,整個市場的需求不足,最終傳導到上游導致了電池市場的下滑最終影響了鋰礦石市場的需求。
二是高庫存進一步擠壓了市場的價格。據時代財經的報道,2022年,鋰鹽、動力電池生產旺盛,中國市場的動力電池庫存可能高達200 GWh,在這樣的情況下,高庫存直接導致了市場的需求消化乏力,最終讓市場的價格進一步承壓。
三是產能過剩的壓力也同樣存在。去年由于整個市場的價格高企,大量的企業都一擁而上進入了鋰礦石生產的市場,過多的市場進入者進一步帶動了鋰礦石價格的下滑,這對于市場的壓力也必然進一步增加。
在上述多種因素的疊加之下,當前的鋰礦石市場出現問題也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
其次,鋰價俯沖對于市場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縱觀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就會發現,鋰礦石產業其實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市場產業鏈體系,“鋰礦開采-選礦-鋰加工-正極材料/電解液-動力電池-電動車-消費者”按照這個產業鏈的體系來看,雖然產業上下游是相互影響的,但是當降價趨勢開始沿著產業鏈進行全面傳遞的時候,市場的變化也會帶動產業的變革。
一方面,對于上游產業鏈來說,鋰價的下跌會直接帶動鋰礦生產企業的利潤水平的下降,直接影響最大的無疑是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這些比較有名的鋰礦石生產企業,導致他們的利潤水平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這也是為什么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贛鋒鋰業盈利就出現了相當大程度的放緩,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另一方面,對于下游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來說卻是福音。據同花順財經的報道,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廣汽集團業績會上表示,碳酸鋰價格從去年最高的60萬/噸,到近期降至了約30萬/噸,這將降低成本,提升埃安的利潤。這是因為,在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之中,鋰礦石占據了電池制造成本的一部分,根據當前市場的公認數據來看,對于純電動汽車來說,動力電池成本是整車成本最大的一部分,約占整車成本的 40-50%。以去年最高60萬的高價來進行計算,一輛售價在20萬左右的純電驅動的新能源汽車,其鋰礦石的直接成本就有可能達到2萬元以上,如果鋰礦石價格下降,那么制造電池的成本也會降低,從而使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更低。
所以,當前的鋰礦石的價格下降才會有那么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表示開心,這也是新能源汽車企業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第三,鋰礦石降價該向何處去?鋰業雙雄們的好日子還能繼續下去嗎?從直接的角度來說,短期內的鋰礦石價格下跌肯定會拖累鋰業雙雄的業績,但是如果我們把目光放的更加長遠之后就會發現,如果我們用更長期的角度來分析的話,目前,全球鋰礦資源的站在長期角度來看供應量相對緊缺,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量長期不斷上升的趨勢并沒有發生改變,再加上全球各國也在加快電動汽車的推廣步伐,此消彼長之下,鋰礦石的價格長期上漲的可能性很有可能還會繼續下去。
與此同時,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作為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在技術創新、設備升級等方面的投入較大,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變化,提高生產效率。而且我們也觀察到,近年來,億緯鋰能、贛鋒鋰業、欣旺達等企業也緊隨“寧王”,加緊布局鈉離子電池。所以,這些鋰業生產企業也在有意識地打造自己的多元化生產能力和利潤來源。
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依靠資源作為自己的賺錢方式無疑是一種相對價值較低的事情,其本身的市場附加值也相對不足,鋰礦行業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行業。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作為鋰礦行業內的兩大巨頭,業績表現十分出色,但是單一性風險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因此,對于長期的市場發展來說,當前的鋰價下跌對于整個產業不一定是壞事,如果可以驅動產業更好發展的話,擺脫我們對于鋰礦的唯一依賴,這無疑將會更有利于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