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網經社
3月30日晚,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分拆旗下京東產發、京東工業于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隨即遞交申請文件。而就在兩天前,阿里張勇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業務集團成熟一個上市一個。一時間,阿里、京東股價大漲,兩大巨頭在分拆資產上市潮方面的默契顯現。
出品|網經社網絡零售部
作者|吳夏雪
審稿|舒舒
題圖|網經社圖庫
01、“京東系”不斷養成
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的遞表申請消息一出,業內重新審視“京東系”業務。目前,“京東系”已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別為2014年5月赴美上市的京東集團、2020年6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達達集團、2020年12月掛牌港交所的京東健康,以及2021年5月赴港上市的京東物流。隨著京東工業、京東產發的分別遞表,如果這兩家公司成功上市,京東上市矩陣就會達到6家。此外,京東科技已于2022年1月提交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審批材料,或即將遞表港交所。
截止2023年3月31日15點,“京東系”總值達10219.86億元(單位:人民幣)。分別為:京東集團(市值4781億元)、京東健康(市值1621.92億元)、京東物流(市值816.82億元)、德邦股份(市值182億元)、達達集團(市值153.35億元)、京東科技(估值1978億元)、京東產發(估值549.42億元)、京東工業(估值137.35億元)。
02、“翅膀硬了”求單飛?
3月30日,京東集團發布公告稱,擬分拆旗下京東產發、京東工業于香港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A1申請文件,首次披露其業務構成及經營數據。分拆完成后,京東集團將繼續間接持有京東產發、京東工業50%以上的股權,兩家公司將仍為京東的子公司。
就在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發布全員信,宣布啟動“1+6+N”組織變革。根據方案,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將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將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阿里巴巴集團則將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并表示“業務集團成熟一個上市一個”。
兩則消息一出,阿里與京東的股價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上漲。以阿里美股為例,在拆分消息發布之后,當天股價大幅上漲14.26%,隨后股價保持震蕩上行的態勢。京東則受益于分拆兩公司上市的消息,美股股價大幅上漲近8%。這表明業內對兩家公司的分拆上市決策持認可態度。
(網經社注:圖片采集自雪球)
關于分拆上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分析道:
1.業務體系成熟之后,分拆上市的方式其實是科技公司的常態,不僅有助于業務獨立運營,而且有助于單獨的業務體系擺脫傳統大組織變革滯后的羈絆,畢竟大組織的運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滿足不了當前科技發展的速度。
2.其實分拆上市的態勢一直是科技公司的比較常態化的動作,例如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體系中分拆出來,當時其第三方服務的份額基本上和淘寶差不多,顯然支付寶如果僅僅作為淘寶的一個事業部是不合適的。還有一種可能是分拆上市的業務體系和原有的組織架構不是很融洽,或者說分拆的主體可能只是原有組織架構中的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和其他部門的關聯性不強,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3.目前來看,科技公司分拆上市,較大概率上,是因為分拆的業務主體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立的業態,需要分拆后獲得獨立的發展空間。這也意味著當前科技產業的相關業務形態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已經具備了獨立運作的可能,所以分拆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03、遭新晉對手重壓?
據阿里最新財報顯示,四季度,阿里巴巴總營收達2477.56億元,同比增長2%。阿里中國零售商業收入為1657.8億元,同比下滑1%。該季度,淘寶和天貓的GMV同比錄得中單位數下降,這主要由于消費需求減少、競爭持續。四季度,京東集團凈收入為2954億元人民幣,全年凈收入104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9%。而新晉巨頭拼多多的四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遠超阿里和京東。
網經社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近幾年阿里巴巴、京東面臨來自拼多多以及抖音、快手的競爭壓力陡增,此時做出調整有利于激勵創新,是必然之舉。
“阿里巴巴集團體系龐大,統一的企業文化和組織架構不能完全適合所有業務板塊,基于此也應做出改革,加強企業的競爭力。在電商行業,集團拆分業務并不新鮮,京東此前已將物流和健康板塊拆分并分別上市,此外京東還控股達達,投資愛回收,收購德邦物流,拆分京東科技,輻射范圍涵蓋即時零售、二手電商、數字健康、物流科技、數字金融等賽道。而對于阿里來說,分為六大業務集團可以拆分龐大的體系,目標更明確,也會迎來更好的發展,這體現在京東身上也是同樣的道理。”莫岱青補充道。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當下,互聯網大廠業務拆分蔚然成風,如58同城已拆分出安居客、快狗打車、轉轉、天鵝到家等獨立業務;騰訊旗下有騰訊音樂、閱文集團、騰訊影業等;網易旗下有網易有道、網易云音樂等。而阿里此次“1+6+N”策略包括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業務,未來,不排除還有阿里生鮮、阿里跨境等新業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認為,這有利于激活各個業務單元的自主能動性,從而提升團隊的活力和創造力,能更快地進行決策適應復雜多變且快速的市場競爭。目前阿里和京東的業務繁雜而且許多業務規模較大,市場競爭充分,注冊制的實施和港股等國際金融市場的開放也利于更多企業上市進行融資和獨立發展。
04、機遇還是挑戰
在阿里最新策略宣布后,有消息稱,其旗下物流業務部門正在為香港IPO做準備。對此,菜鳥回應稱,目前尚無明確規劃和時間表。就在阿里剛剛喊出口號后,京東已經做出了行動。陳虎東認為,或許其中有一些策略考量,但是無論如何,邏輯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大家都爭著往分拆這條船上趕,進而為后續的業務奠定基礎。
不過,獨立運營也并非有恃無恐,陳虎東認為,隨著近幾年科技公司的發展備受矚目,體系龐大之后,分拆上市應該會廣受關注。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而言,這也說明了傳統組織結構的調整效率,在當前的背景下,或許效率還不是很高。如果將組織結構看作是轉型的一種必備要素,那么這方面應該還有很多提升的地方。拆分上市相當于再造,在品牌、運營的獨立性、造血等方面,都會有一些影響。
莊帥也表示:對于分拆后的公司來說,他們股權關系、組織機制、治理結構、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等都提出了挑戰。對于原來的母公司與獨立業務公司的關系重構也同樣有著很大的挑戰。
“尤其對于阿里而言,一來,阿里沒法再繼續用一套企業文化和機制,來管理差別如此之大的業務單元;二來,競爭對手環伺,阿里過去的業務協同模式不適應競爭環境了。”莊帥補充闡述。
不過,機遇與挑戰并存,曹磊認為:包含在集團內的業務板塊價值易被湮沒,缺少溢價空間,只吃“大鍋飯”的員工容易躺平。而當其拆分上市后,對應的股權激勵更大,外部估值也會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