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盒飯財經 畢安娣
編輯 | 王靖
北京時間3月30日,一則令人出乎意料的消息傳來,漫威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董事長艾薩克·珀爾馬特(Isaac Ike Perlmutter)被迪士尼解雇。
這是迪士尼重組計劃的一部分。迪士尼上個月宣布,將公司重組為娛樂、ESPN以及公園和體驗三個部門,并削減7000個崗位。
漫威娛樂原本作為子公司運營,專注漫威電影宇宙的消費產品,此后將被并入迪士尼的其他業務中。珀爾馬特的漫威娛樂董事長頭銜也自無存在必要,他成為了迪士尼大裁員中的1/7000。
從迪士尼現在的重組進程看,這是一個并不特殊的決策。近期,迪士尼已經裁掉了整個元宇宙團隊,還解雇了Hulu、Freeform的高管。
但這又不是一個尋常的事件,就在前不久,珀爾馬特還連同其好友納爾遜·佩爾茨(Nelson Peltz)在迪士尼發起“代理權戰爭”,但最終失敗。
珀爾馬特早在1993年就加入了漫威董事會,并在1994年漫威破產之后控制了漫威,2005年他正式成為漫威CEO。
正是在珀爾馬特時期,漫威走出了陰霾,加大對電影的制作,《蜘蛛俠》《X戰警》等賣座電影推出,并最終誕生出漫威宇宙。2009年,珀爾馬特將漫威出售給迪士尼,成交價高達40億美元,珀爾馬特本人也獲得了8億美元現金和大量迪士尼股票,并保留漫威娛樂CEO的職位。
就算在整個迪士尼,珀爾馬特也是一個重量級人物,是迪士尼最大的個人股東之一。
艾薩克·珀爾馬特 圖源:SUSAN WALSH—AP PHOTO
但就是這樣一個漫威的關鍵人物,在漫威英雄于虛擬世界大殺四方的時候,卻成為了現實中的大反派。
他有著鮮明的個人特點:有故事,出生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家庭,后成為以色列人,并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時服役,到美國時身上只有250美元,自學金融知識并成為億萬富翁;夠神秘,多年來幾乎未接受過媒體采訪,甚至公開的照片都很罕見。
也做了不少反派的事:“吝嗇”,極度關注成本控制,漫威在他手中蓬勃發展,也始終伴隨著創作者和漫威迷的不滿;保守,被指責不愿接受少數族群和女性角色在漫威世界中發展,還曾是特朗普真金白銀的支持者。
能被輕易打敗的反派不是好反派,即便在迪士尼時代,珀爾馬特也一度在漫威的方方面面具有話語權。
從將最有價值的漫威影業剝離漫威娛樂,到如今解雇珀爾馬特,迪士尼經歷了漫漫長路。
今天的故事可道是:7年前,權斗失敗心不滿,7年后,“復仇”不成終出局。
事情還要從2015年的權斗說起。這場斗爭的主人公是珀爾馬特和漫威影業長期“掌舵手”凱文·費奇(Kevin Feige)。
費奇可以說是對漫威影業影響最大的人之一,2000年加入漫威,擔任制片的漫威影片包括《X戰警》《蜘蛛俠》《綠巨人》等。2007年,費奇升任漫威影業總裁,并且帶著漫威影業節節攀升,成就了娛樂業的傳奇。
而費奇得以大展拳腳的天地,由珀爾馬特和伙伴阿維·阿拉德(Avi Arad)開辟。
2000年,費奇加入的“漫威影業”實際上在1993年就已經成立,彼時漫威還并不在珀爾馬特的手中,主要的精力還放在漫畫出版與周邊產品上。
也是在漫威影業成立的同一年,珀爾馬特與其伙伴阿維做了一件大事:成功讓漫威收購他倆的玩具公司ToyBiz的46%股票,并由此進入了漫威董事會。
那時漫威的泡沫猶在,“收藏熱”與漫畫發行量相互推高,但已經出現了發行量下滑的趨勢。
此后的幾年,漫威漫畫銷量下滑七成,泡沫破裂,漫威身負巨債,從上到下爆發了激烈的內斗。而早已進入漫威董事會的珀爾馬特和阿維又做了件大事:通過ToyBiz和漫威的合并,將一直爭吵不休的前高層擠走,控制了漫威。
此后,珀爾馬特和阿維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不僅大幅削減成本,還不遺余力地進軍影業。漫威其實從80年代起就陸續有電影電視劇推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珀爾馬特和阿維對電影費盡心力,后來阿維回憶說自己整日奔波好萊塢,試圖向電影公司高管們解釋漫威IP的電影價值。1998年《刀鋒戰士》電影問世,賺得1.3億美元票房,由此漫威影業有了希望,才有了此后的蓬勃發展。
從表面上來看,珀爾馬特和費奇相互成就,一個提供土壤,一個澆水灌溉,培養出了漫威的驚奇世界。
但實際上,由于風格與觀念的不同,兩人之間多有分歧。在2009年迪士尼收購了漫威之后,漫威娛樂依然是漫威影業的一部分,費奇仍然要向珀爾馬特匯報工作。
珀爾馬特對成本的控制很嚴格,而且偏向保守(這也被認為是漫威電影此前長期由白人男性主導的原因),費奇則不然。
2015年,漫威影業拍攝《美國隊長:內戰》期間,二人的矛盾達到頂點,也終于暴露在公眾視野中。據《好萊塢報道》,這部電影拍攝期間預算膨脹,引得一向“節儉”的珀爾馬特不滿。矛盾一來二去的升級,珀爾馬特動了“殺心”,想要解雇費奇。
同年5月,珀爾馬特還陷入性別歧視的爭議中。他的一封郵件被曝光,在郵件中他稱漫威過去的女性英雄電影是“災難”。
就在矛盾眼瞅著要失控,而珀爾馬特恰好陷入爭議之時,迪士尼出面進行重組,將漫威影業從漫威娛樂中拿了出來。據《好萊塢報道》,費奇已經為擺脫珀爾馬特的這一天努力多年,多次向迪士尼表達意愿。
由此,費奇終于不再受制于漫威娛樂和珀爾馬特,而直接向迪士尼工作室(Disney Studios)匯報。
在今年2月接受采訪的時候,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Robert A.Iger)談及此事,驗證了外界的說法。他回憶珀爾馬特打算解雇費奇,而“我認為這是個錯誤,出面阻止了”。
對珀爾馬特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權力失守。
在2009年將漫威賣給迪士尼之后,他在漫威的地位并沒有什么變化,而費奇已經做他的手下十多年。
此番艾格出面阻止他解雇費奇,并且將漫威影業剝離,珀爾馬特擔任董事長的漫威娛樂就只有電視、動畫、漫畫和品牌授權的業務,看起來多,但已經價值大損。
到2019年,迪士尼將漫威電視也給了漫威影業,珀爾馬特負責的業務進一步縮水。
對于2015年的權力失守,珀爾馬特耿耿于懷。在今年2月的那次采訪中,艾格說:“這讓珀爾馬特很不高興,這種不高興現在依然存在。”
雖然珀爾馬特手中的漫威娛樂已經嚴重縮水,但他本人依然是迪士尼最大的個人股東之一。去年11月,艾格回歸迪士尼再次出任CEO,今年初,珀爾馬特就與好友納爾遜·佩爾茨(Neison Peltz)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代理人戰爭”。
佩爾茨是特里安基金管理公司(Trian Fund Management)的掌門人。去年開始,特里安基金用9億美元買入了迪士尼940萬股股票,并且推動佩爾茨在迪士尼董事會獲得一個席位。
至于原因,佩爾茨批評迪士尼2019年以710億美元收購福克斯,以及失敗的連任計劃(艾格去年回歸,踢走了其親自任命的前CEO鮑勃·查佩克)。他還表示,多年來“薄弱的公司治理”侵蝕了股東價值。
而珀爾馬特正是佩爾茨背后堅定的支持者。
在艾格回歸之前,珀爾馬特便開始行動,不僅曾致電迪士尼董事會成員,還親自去佛州棕櫚灘會見查佩克,想要游說他將佩爾茨放入董事會。
一時間,竟說不清這場“代理人戰爭”里,到底佩爾茨是主角,還是珀爾馬特。兩人的年紀相仿(80歲),財富相當,觀念相近(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況且佩爾茨對迪士尼指摘的核心思想——需要節約成本——也很符合珀爾馬特的一貫風格。
能不能進董事會,需要股東投票決定,珀爾馬特的大規模持股是有力的武器。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計算,假設2009年漫威賣身以來,珀爾馬特沒有增持或出售迪士尼的股票,其所持迪士尼股票價值約為24億美元,占比1%。
在迪士尼多次拒絕佩爾茨進入董事會的提議之后,艾格接連祭出大招,任命耐克前CEO馬克·帕克(Mark Parker)為下一任董事長,接替在下次年會后卸任的蘇珊(Susan Arnold);緊接著在上個月宣布了重組計劃。根據重組計劃,迪士尼將削減55億美元的成本。
一個解決“繼任”問題,一個解決成本問題,精準阻擊。
佩爾茨就此收手:“現在迪士尼計劃做我們想讓他們做的一切。我們向鮑勃(艾格)、管理團隊和董事會致以最美好的祝愿。我們將密切關注,我們會支持你們的。代理權之爭已經結束。”
珀爾馬特有沒有點頭同意佩爾茨搖白棋,無從知曉。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代理權戰爭宣告結束的一個多月之后,珀爾馬特接到迪士尼的電話,他被告知,漫威娛樂這個子公司是“冗余的”,將被納入公司更大的業務部門,他被解雇了。
正如一個經典的“反派”,他倒霉,很多人拍手叫好。
一名網友說:其他6999個員工被裁員是悲劇,但這一個值得慶祝。
還有人提到了珀爾馬特的“罪狀”:別忘了,就是因為他,漫威的“X戰警”和“神奇四俠”才被坑了。
這件事也發生在2015年前后,X戰警和神奇四俠的漫畫書封面被改,名字和圖畫都避免出現他們,即便有時候他們明明是主角。這是因為當時IP的電影版權在福克斯手中,而珀爾馬特不想要為別人的電影做宣傳。
漫威的粉絲們手中有不少傳聞,都直指珀爾馬特,比如前文提到的對于女性英雄電影開發的不重視,再比如2012年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的匪夷所思的事件:在電影《鋼鐵俠2》上,珀爾馬特主張用唐·錢德爾取代特倫斯·霍華德,原因是“黑人長得都一樣”。
還有的人在幸災樂禍:“超愛這個消息。當初他賣了漫威,現在他被解雇了。”
但也如一個經典的“反派”,他足夠飽滿和復雜,不乏支持者。
一方面,針對珀爾馬特的種種傳聞,向來缺乏官方證實。
在漫威影業剝離末尾娛樂的那段日子,有報道完全講述了不同的故事,即費奇是一意孤行的混蛋,不顧漫威娛樂的種種忠告,而珀爾馬特甚至扮演著調停者的角色。而費奇則將珀爾馬特當作應對外界質疑的擋箭牌,受到質疑的主意都歸咎給漫威娛樂。
在缺少官方證實的情況下,終是一筆糊涂賬。
另一方面,就像彈指一揮間滅掉一半人口的漫威大反派“滅霸”,有人痛恨他的殘忍與狂妄,也有人看到了他的“善意”和“務實”:雖然手段激進點,滅霸還不是為了地球好?你們有更好的辦法嗎?
珀爾馬特的“吝嗇”,也可以用“節儉”“務實”“謹慎”來形容。而這也是迪士尼現階段最需要的。
在2022年,迪士尼股價一路動蕩。雖然流媒體成為迪士尼的明星業務,但付費會員增長緩慢。自2019年推出以來,迪士尼的流媒體業務已經虧損近百億美元。艾格如今高喊降本進行重組,也正印證著迪士尼正在度過艱難時期。
甚至是珀爾馬特的“保守”,也有漫威迷表示懷念。
在2015年脫了漫威娛樂之后,費奇的漫威影業一路高歌,不斷推出女性、少數族裔為主的英雄電影。
但就像迪士尼的深皮膚美人魚一樣,女雷神、無需試鏡就參演的黑人演員等,也引起了部分漫威迷的不滿,認為是“政治正確”的產物。
也許,唯一可以安慰他們的是,珀爾馬特雖然被解雇了,但實際上漫威娛樂已經沒啥大用好幾年了,而手握大量迪士尼股票的珀爾馬特,依然有條件興風作浪。
而這,也為“反派”被滅之后的續集埋下了伏筆。
參考資料:
1、 華爾街見聞:《“代理權之爭”逼近!迪士尼臨危“換帥”,任命耐克老將為董事長》
2、 新浪科技:《迪士尼反擊激進股東佩爾茨“造反”:CEO系列并購沒問題》
3、 北京商報:《誰拖累了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