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得益于去年C端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拉動,“醫美茅”華熙生物(688363.SH)連續五年實現凈利潤雙位數增長,營業收入也首次突破60億元。
3月30日晚間,華熙生物披露的財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59億元,同比增長28.5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9.71億元,同比增長24.11%;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8.52億元,同比增長28.46%。

功能性護膚品扛大旗
界面新聞注意到,自2017年以來,華熙生物的凈利潤從2.22億元一路增長至9.71億元,連續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勢頭。
具體從2022年來看,華熙生物表示,主營業務收入之所以較上年增長28.53%,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繼續穩步推進“四輪驅動”業務布局,營業收入整體實現較高速增長,其中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同比增長38.80%,原料業務同比增長8.31%。
公開資料顯示,華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及銷售企業,2019年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被稱為“玻尿酸第一股”。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趙燕,持股比例58.93%。
根據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2022年6月份出具的《2021全球及中國透明質酸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及銷售企業,2021年銷量占比44%。目前,華熙生物主營四大業務板塊:透明質酸原料、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功能性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從“幕后”的玻尿酸原料商到“臺前”的護膚品產品商,華熙生物近年來已完成向C端消費品主業轉型。圍繞潤百顏等四大品牌,護膚品業務已經成為其增速最快、占比最高的業務板塊。


數據顯示,2022年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實現收入46.07億元,同比增長38.80%,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72.45%,毛利率為78.37%。相比之下,原料產品實現營業收入9.80億元,同比增長8.31%,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15.41%,占比進一步降低。
護膚品業務增長的背后,系公司旗下四大護膚品牌同時發力。界面新聞注意到,繼“潤百顏”之后,“夸迪”成為公司第二個收入超10億元的品牌。此外,BM肌活2022年實現收入8.98億元,同比增長106.40%,米蓓爾實現營收6.05億元,同比增長44.06%。

華熙生物表示,功能性護膚品收入較上年增長38.80%,主要系渠道運營方面,本年度公司深耕天貓平臺的同時,高度重視抖音電商渠道布局,建立直播運營團隊,同時保持與達人直播合作,護膚品業務在抖音、天貓渠道收入增長迅速。
據Euromonitor預測,中國化妝品行業2019-2024 年行業平均復合增長率8.6%,預計2024年市場規??蛇_到8282億元。其中最大的子行業護膚品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4402億元,對應2019-2024年復合增速約12.5%,遠高于化妝品行業整體預計增速。

營銷持續“燒錢”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華熙生物護膚品業務的不斷擴張,離不開營銷持續“燒錢”,由于銷售費用突飛猛進,進而導致公司銷售凈利率持續下滑。
2022年,華熙生物的銷售費用高達30.49億元,同比增長25.17%,接近占營收比重的一半。其中線上推廣費用17.22億元,占銷售費用的56.48%,遠超同行業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愛美客(300896.SZ)、昊海生科(688366.SH)、貝泰妮(300957.SZ)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63億元、6.80億元、20.48億元,分別占營收比重的8.39%、31.90%、40.84%,相當于華熙生物一家的銷售費用超過上述三家公司銷售費用總和。
不斷攀升的銷售費用直接影響了華熙生物的凈利潤率,2022年進一步降至15.12%,較2019年之前下降了近1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愛美客隨著“嗨體”產品占比提升,銷售凈利率近年來一直保持在60%以上,且兩者在這一數據上的差距越拉越大。

“由于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收入占公司整體業務收入比重持續加大,同時公司加大品牌建設、渠道構建及關鍵人才引進等戰略性投入,公司費用率出現一定程度的提高。盡管公司會積極出臺一系列加強費率管控的措施,但公司整體業務的凈利潤率仍可能出現下降的情形?!比A熙生物表示。

不僅如此,隨著華熙生物多賽道業務規模的增長,存貨風險也開始顯現。
截至報告期末,華熙生物存貨的賬面價值進一步增至11.62億元。其中,透明質酸原料存貨較上一年度增加56.12%,功能性護膚品-次拋原液存貨較上一年度增加75.65%。華熙生物給出的解釋是,庫存增加系“因銷售備貨,期末庫存量增加較大”。
與此同時,華熙生物也坦言,由于公司業務規模的增長、各子公司備貨存貨減值風險以及護膚品品類的不斷豐富,存貨賬面價值增加較大。公司存貨的可變現凈值受到下游市場情況變動的影響,未來如果公司下游客戶需求、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或者公司不能有效拓寬銷售渠道、優化庫存管理,可能導致存貨無法銷售,公司或將面臨存貨減值的風險,進而會給公司經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1月,有媒體報道,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因“侵占股東權益、強制低價回收員工持股”被前員工舉報,華熙集團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崔廣平也自稱10%的利潤分紅權至今未兌現。
針對投資者的舉報,山東證監局曾表示“正在介入調查”,而華熙生物至今保持沉默,未就此事披露任何信息。從二級市場來看,截至3月30日收盤,華熙生物的股價自2021年7月創下的高點314.99元,累計跌幅已超過63%,市值蒸發超過9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