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法國的人工智能(AI)視頻監控計劃本周又跨過了一個重要障礙,距離落地僅一步之遙。
3月28日,國民議會以400-93的壓倒性結果批準了一項涵蓋2024年巴黎奧運會安保措施的草案。之后,草案將在參議院和國民議會之間進一步微調,預計4月將最終通過。今年1月,該草案已經在參議院獲得壓倒性(245-28)通過。
這項草案包括多項內容,其中第7條特別引發爭議,因為它允許在巴黎奧運會期間使用AI視頻監控技術來檢測異常行為。不過,實施將是臨時性的,使用時間在巴黎奧運會(2024年7月26日-8月11日)以及隨后舉行的殘奧會期間,將于2024年12月31日結束。
這項條款比全球大多數國家走得更遠,它不僅涉及在歐洲很難推動的視頻監控,還有越來越引人擔憂的人工智能。這項擬議中的法案,將攝像頭與算法驅動的AI軟件結合起來,AI負責識別安全問題,比如被遺棄的包裹或異常的人群涌動,人類負責最后一步操作、決定是否就此采取行動。
支持者認為,這只是一項新技術的暫時性試驗,不必過分擔憂。法國政府表示,面對即將到來的巴黎奧運會這個全球盛會,恐襲、人群踩踏等安全壓力巨大,它援引去年造成160多人死亡的韓國梨泰院踩踏事故,認為新技術可以較大程度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法國體育部長卡斯特拉強調該法案只是臨時性的,并且不會涉及面部識別,檢測的是“異常情況而不是某人”。
另外,基于AI的系統能夠預測人群的動向,發現被遺棄的行李或潛在的危險事件。與傳統的視頻監控相比,AI的引入帶來了自動化,算法負責分析還能減少人為錯誤。
反對者則擔心,最初的特殊使用最終會成為普遍現象,并將在更大范圍內開創“危險的先例”。他們援引往屆奧運會使用新技術最終推廣的例子稱,2012年倫敦奧運會最終導致視頻監控在倫敦的廣泛使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試驗性地使用語音識別技術,最終也擴大了使用范圍。
對于法國政府堅稱的不涉及面部識別,反對人士認為,拋開視頻監控可能對隱私等個人權利的侵犯不談,“面部識別”只是個等待被激活的功能,類似技術的使用只是時間問題。
從技術本身來說,也存在爭論,尤其是在強大的ChatGPT引發討論之時。不久前,ChatGPT的橫空出世震驚了科技界。隨著時間的推移,輿論已從最初的對技術革命的贊嘆,逐漸轉向對技術失控的擔憂。馬斯克等大佬已聯名發出公開信,呼吁AI實驗室立即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系統至少半年。
而法國擬議的AI視頻監控也是這樣一種新的技術形式。數字法專業律師Arnaud Touati表示,它使用計算機軟件實時分析監控攝像頭拍攝的圖像。軟件中使用的算法主要是基于機器學習技術,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能夠繼續改進并適應新的情況。
而人權組織更關心AI技術的潛在歧視。他們指出,看似冷酷無情的算法實際上可能包含歧視性的偏見,移民、有色人種將被針對對待。“這些算法將使用一組由人類決定和設計的數據進行訓練,它將納入設計者的歧視性偏見,另外,在奧運會這樣如此大規模的場合使用該技術,將更加凸出算法的歧視性和種族主義偏見。”技術和人權專家Katia Roux說。
除了技術本身的隱患,法國的法案還將與歐盟的立法沖突,并將在歐洲大陸開啟一個反面先河,以及引來后續的法律訴訟問題。
兩年前歐盟就著手制定AI法案,旨在對公司、公共部門以及執法部門在使用AI技術方面進行規范和監管。但是由于內部分歧以及OpenAI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布魯塞爾面臨不小挑戰,目前仍在就該法案進行激辯。分析人士認為,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歐洲議員們迅速達成妥協,但也大概率無法在500天后的巴黎奧運會召開前通過。因此,短期內,法國政府預計不會遭受較大外部壓力,但是后續可能會產生法律問題。
稍早前,約40名歐洲議員聯名警告稱,“法國正以奧運會為借口,開創歐洲從未見過的監視先例。”通過這項法律,法國將成歐盟27國里第一個將視頻監控合法化的國家,并樹立“危險先例”,“向那些試圖使用這項技術的國家發出極其令人擔憂的信號。”
而從法國內部來說,該國民眾正陷入對養老金改革的抗議狂潮中,AI視頻監控議題尚未引起他們的廣泛關注。不過,馬克龍政府仍可能面臨該國憲法法院的挑戰,因此,AI視頻監控能否最終現身巴黎奧運會,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