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受經濟增速放緩、物流不暢等因素影響,去年重卡行業銷量同比大幅下滑。作為重卡行業頭部企業,中國重汽(000951.SZ)不僅營收“腰斬”,凈利潤也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
3月30日晚間,中國重汽披露的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22年營業收入約288.22億元,同比減少48.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14億元,同比減少79.41%;基本每股收益0.18元,同比大減80%。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重汽全年2.14億元的凈利潤刷新了自2012年以來的新低,僅相當于2021年凈利潤的五分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重汽主要從事重型載重汽車、重型專用車底盤、車橋等汽車配件的制造及銷售業務,主要產品包括整車銷售、配件銷售。其產品除在國內市場占據較高市場份額外,出口方面也已連續多年保持行業首位。公司控股股東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占26.62%,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國資委,持股比例15.57%。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中國重汽表示,“在排放標準升級引起的透支消費、庫存高企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下,短期內終端需求不斷收窄;同時,國內各地復工復產和基建投資項目的延緩啟動,也給公路貨運市場造成嚴重沖擊,使得重卡市場全年呈現低迷態勢。”
放眼整個重卡行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全年實現重卡銷售約67.2萬輛,同比下降51.8%。具體到中國重汽,公司去年全年累計實現重卡銷售9.6萬輛,同比下降52.5%,降幅略高于行業總體平均水平。
需要關注的是,中國重汽的重卡整車產品不僅終端銷量大幅下滑,其毛利率也被進一步“蠶食”。
具體分產品看,整車銷售方面,中國重汽實現營業收入226.43億元,同比下降52.59%,毛利率較上一年度進一步下降2.47個百分點;配件銷售方面,公司實現營收61.11億元,同比下降25.42%,毛利率下降0.60個百分點。
界面新聞注意到,自2019年以來,中國重汽整車銷售的毛利率已經連續四年下降,目前僅為3.47%,相當于2019年整車毛利率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現在每賣出三輛整車,才抵得上四年前賣一輛整車的利潤。

終端銷量大幅下滑,中國重汽的研發投入也進一步縮減。年報顯示,2022年研發投入金額為4.33億元,較上一年度下降28.09%。中國重汽表示,費用下降主要系市場銷量下降,部分適應性改進研發項目減少所致。
盡管凈利創下近十年來新低,但展望2023年,中國重汽依然表示樂觀。中國重汽在年報中稱,隨著社會經濟逐漸回歸正常,國家各項穩經濟政策的落地,居民消費信心恢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將拉動經濟企穩增長。總體來看,預計行業整體將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逐漸走出低谷。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2月,重卡市場銷售約7.72萬輛(企業開票數口徑),環比增長58%,同比增長29%。而2月份銷量前十的重卡企業中有7家實現同比增長,其中,中國重汽重卡銷量達到2.2萬臺,成為唯一銷量突破2萬臺的企業。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今年2月,中重卡銷量同比大幅轉正,行業拐點已現,目前行業總庫存健康且仍持續去化。促銷費用的收窄幅度以及各公司成本費用管控能力,將是今年各卡車公司產生盈利分化的重要原因。

不過從行業拐點的角度來看,縱觀去年四個季度,中國重汽第四季度業績不僅沒有改善,凈利潤反而虧損1.43億元,營收63.67億元也不及前三季度。
即便去除計提減值的2.12億元,也僅實現凈利0.69億元,較第一、二季度存在較大差距。
有意思的是,為了今年“必須打贏的16場硬仗”,年初山東重工集團、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譚旭光還與中國重汽集團總經理王志堅、副董事長蔡東簽訂了“軍令狀”。
據山東當地媒體報道,1月18日上午,中國重汽集團舉行2023年軍令狀簽約儀式,譚旭光與王志堅、蔡東簽訂“軍令狀”,王志堅與硬仗負責人、產供銷一體化單位負責人簽訂“軍令狀”。在中國重汽集團相關領導干部共計600人的見證下,譚旭光直言,“軍令狀就是‘生死狀’,只能勝不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