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傳媒
編輯|阿搖
近期,以揭露護膚界問題為題材的《為了玲飛》護膚紀錄片屢屢登上B站、視頻號、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熱門,一位名叫四火的導演“火”了。
從他2月4日發布第一條視頻開始,截止3月27日短短不到兩月,B站粉絲量已達到96.2萬,發布的8個視頻中最高一則視頻播放量突破八百萬。抖音粉絲66.5萬,獲贊320萬。小紅書粉絲21萬,獲贊收藏81萬。
而他近期發布的關于《中國人做的護膚品只能給老外擦手擦腳,擦不了臉》的視頻,又將片中拍攝的一位憤怒科學家——陳迪拋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陳迪的怒吼/圖源《為了玲飛》)
視頻中陳迪怒斥國內某品牌成分造假、廣告營銷亂象等現狀,他向資本家喊話:“能不能把你們的財富,稍微多一點點去投給科學家,去投給工程師,多給予一些養分,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有幾個在推廣科學實用價值的知識,信息和趨勢、啟發和啟迪的思想?”他近乎瘋狂般喊道,“Nothing!Nothing!Nothing!”
這類揭露式的視頻,引起了行業內外激烈的討論。有人指責四火為了流量故意調動群眾情緒,上述所謂的“紀錄片”是在消費國內品牌的信譽。但是也有群體稱贊四火和陳迪敢于披露護膚界的亂象。
筆者在反思,為什么《為了玲飛》有這么大的熱度?為了玲飛,到底是為了誰?
別樣的“專業”人設
美妝護膚是一個“羊群效應”尤其顯著的商品品類。所謂羊群效應,是指經濟中個體的從眾跟風心理。羊群本質上是一種非常散亂的族群,一旦頭羊跑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
在美妝護膚界,消費者受美妝KOL(關鍵意見領袖)、明星帶貨、網絡趨勢等外部條件影響。對于產業鏈來說,爆款概念的跟風和營銷也顯現了“同質化”現象。
自從四火發布視頻來,他的自我介紹就是“我媽叫玲飛,開干洗店,怕老,怕我不開心。總托我買護膚品,窮兒子千般調研下被行業的謊言震驚。辭了大學教職,拍起了護膚行業紀錄片。”
其初衷是通過揭露行業內的亂象、潛規則,來逐漸樹立自己的權威性、專業性。
走專業人設的博主或者主播比比皆是,有的人從產品成分入手,科普相關專業知識樹立權威,比如醫學博士“兔叭咯”結合醫學知識講述油皮、痘肌、敏感肌護膚教程;有的人從產品功效入手,通過第三方機構出具的報告來印證自己權威性,比如老爸測評。
大多數博主順應消費者思路,去設置興趣點吸引目標群體的關注。
而四火通過反向思維,通過為了媽媽這樣的人設,通過拍攝所謂紀錄片的形式,揭露護膚品行業的騙局、潛規則,警示消費者可能遇到的陷阱,將他們的目光從原本目標聚集到《為了玲飛》這一賬號上。
反向揭秘的賬號“人設”,看上去更真實的紀錄片形式,成為了其呈現行業真實面貌、被網友信任的專業背書。
不得不說,四火很聰明。
“玲飛”不止是一個人
△(315晚會被曝光的不可注射美容針、女孩刷酸毀臉/圖源網絡)
20多歲女孩聽信某美妝博主推薦,網購了30%高濃度果酸在家跟著博主視頻自行刷酸,導致臉部灼燒紅腫結痂,就醫治療被告知是因刷酸刺激導致的“接觸性皮炎”。30%果酸有較強的腐蝕性,已經達到了醫用刷酸的濃度,必須在醫院進行。治療可以改善癥狀,但是女該仍有留下色素沉著和皮膚敏感的風險。
315晚會被曝光的不可注射美容針。“妝字號”日用化妝品只能外用涂抹,不可注射,而妝字號美容針會導致消費者部分皮膚紅腫、潰破、反復發炎或導致毀容。更有甚者都不具備化妝品備案,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
各平臺鋪天蓋地的虛假廣告令人眼花繚亂:“20歲了用鈣片增高”、“祛除黑頭好爽”、“神仙茶愛啦愛啦”、“背著室友偷偷吃,吃完暴瘦好幾斤”、“保持發際線濃密的秘訣”、“一只牙膏就能祛除抽煙黃牙” ……
△(B站UP主進行產品推廣)
視頻下方置頂第一條就是廣告鏈接,大量水軍在評論區好評。大到B站粉絲量60多萬的博主,小到只有兩位數粉絲量的素人都存在這類現象。
隱瞞真實成分、添加違規成分、超標合法成分、虛構產品效果、虛假營銷、造假配方師專業人設、出售三無產品等等亂象,男女老少苦受久已。
△(明星翻包商業行為、美妝博主專業人設造假/圖源《為了玲飛》)
而在《為了玲飛》紀錄片中,四火采訪了生產、質檢、推廣、銷售等產業鏈相關人員,揭示了美妝博主專業人設造假、明星翻包商業行為諸多的騙局。這些揭露式的視頻強烈擊中了“玲飛”這類群體痛的點,他們渴望有一個安全穩定的消費環境。在他們眼里,四火用攝影機做槍,用筆做矛,撕裂了一條縫,讓他們窺見一絲行業混亂的實情。
因為,“玲飛”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著背后的一群人,這群人對護膚品有需求,但又怕被欺騙和消費,所以才會有震撼、共鳴和關注。
“專業人員”的騙局
其實類似揭露式的博主也不在少數。“十大智商稅產品”、“護膚十大騙局”、“揭秘美容院掙錢套路”等標題在抖音、小紅書各大平臺均有出現。但是到最后這類博主都進行產品推廣(恰飯)。
阿純,最初靠著男扮女裝而“火”,后轉型為打假博主,先為資深護膚專家。阿純曾怒撕肌活糙米水小分子含量為0以此推廣AOEO等品牌的糙米水。
所謂的“揭露”,是真的揭露?這種形式能火多久呢?
所謂的“專業”,真的是專業?還是一種賺取流量的手段?
所謂“拉高踩低”,目前是得到了關注,后續是為了更好的變現?
近年來,所謂“專業人士”屢屢翻車。除了反向立專業感,上文提到走專業人設的博主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科普成分和相關知識,一類是同第三方測評印證權威。
△(小紅書配方師系列視頻)
前者有風靡小紅書穿著白大褂的化妝品配方師。他們多半為演員,在超市貨架之間,對著產品成分表評測。看似專業,實則評判漏洞百出前后矛盾。其實化妝品配方師根本不是一個工種,它沒有作為職業名稱被《國家職業資格目錄》17版收錄。不同于CPA這種國家/國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市面上化妝品配方師資格證書是第三機構提供。以配方師自稱的博主展示證書其實是無法自證其身份。好配方師的基本素養應該是自信和謙卑的,因為配方是嚴謹的,工藝和濃度不同,呈現出的效果不同,他們不會只憑成分表去瞎評斷。后者翻車如老爸測評,這里不做細說。
專業人設的翻車,偽科普事件的發生,無疑降低了大眾對于“專業人士”的信任感。
△(圖源《為了玲飛》)
《為了玲飛》中四火連線了一個冒牌配方師的美妝博主,講述了“專業”人設騙局。而相比于同類揭露式博主的隔靴搔癢,紀錄片挖掘地更深,直接揭露了行業的產業鏈,滿足了大眾愈發強烈的關于產業背后秘密的求知欲。
紀錄片的題材較為真實,而且目前四火沒有涉及產品推廣,群眾逆反心理較弱,對他信任度更強。
雖然《為了玲飛》切合相關群眾關于整頓治理亂象的呼聲,贏得了他們的支持,但同樣陷入了被質疑為噱頭的風波。
1. 惡意剪輯,流量至上?
△(《為了玲飛》系列紀錄片)
《為了玲飛》八個視頻,題材和拍攝手法都拿捏了群眾痛點,封面統一而規整,標題吸引眼球,語調、背景音樂、晃動的拍攝手法無不調動著觀眾情緒。
尤其是近期發布的陳迪視頻,B站標題為“中國人做的護膚品只能給老外擦手擦腳,擦不了臉”,視頻開頭剪輯了陳迪對于資本家的喊話,爆點前置、制造沖突吸引眼球。
有人指責視頻剪輯拼湊,惡意放大了陳迪的話語。三個“Nothing”震耳欲聾,卻用一部分中國品牌的不良行為放大本代替整個行業,或將構成對中國品牌的集體詆毀。
有人認為視頻過于片面,中國品牌也存在認真做科研的現狀,“外國的月亮”也不都是圓的。其指責視頻空喊口號,全盤否認國人努力。
正如有人評價說,“邪惡,往往來源于想要消滅邪惡的愿望”。
2.所有的捷徑,都是彎路?
3月20日,片中的主角陳迪在其公眾號“美麗面面觀”上發布了《我是一根小火柴》,對此次爭議事件做出了回應。
他提到這四分鐘的視頻,是從四火跟拍他的數十個小時的海量視頻素材中“剪輯拼湊”的。這種“剪輯拼湊”并不是貶義的,短視頻時代,群眾接受的信息是片面激化的,而不是理智冷靜客觀的。他對于資本的態度是尊重感恩、共情包容,因為資本擁有推動行業進步的巨大資源能量。而他3個“Nothing!”的怒喊,其實針對的不是資本方,而是行業技術交流的論壇和演講活動中學術水平太低而商業氛圍太濃的一種悲涼憤怒。
并表示,他和四火導演曾討論過刪除這段充滿扭曲和誤解的怒喊,但是四火認為這種現象不僅體現在論壇活動,而且體現在全行業的方方面面。數十個小時的海量素材無法全部發布,而這四分鐘的素材是他和四火可以貼近大眾最容易的溝通方式。他肯定了四火導演的專業性、藝術性和對視頻做出的努力。在溝通與傳播這方面,陳迪強調道:“所有的捷徑,都是彎路。我們一定會誤解。但是我們絕不選擇沉默。”
△(陳迪在公眾號發布《我是一根小火柴》)
據了解,陳迪正在開展“燈塔計劃”,全力幫助那些可能被別人稱為“騙子”、“瘋子”、“呆子”的在實驗室嘔心瀝血的千千萬萬的美容科技創新人員。
總結:
作為曾經的導演專業大學教師,四火熟練掌握各種拍攝手法,也熟知什么樣的題材和方式可以調動觀眾的情緒。他或許巧妙利用短視頻形式放大了矛盾,是想吸引更多群體的關注,期待有人能為科學做點事。又或許能給市場一點鞭策作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但是不可否認,這種形式會激化部分不理智的群體崇洋,對于國內產品失去信心。行業雖然存在亂象,但也存在一些踏踏實實做科研、做產品的人。希望正如他所說那般,拍攝爆料的初心是為了千千萬萬的玲飛,為了行業的長遠發展。
△(圖源《為了玲飛》)
至于到底是為了玲飛,為了行業,還是為了火,為了私欲?時間會給我們一切的答案。
校對 | 章章
設計 | 小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