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吳治邦
在疫情的影響下,華蘭生物高增長不再。華蘭生物3月29日晚間披露的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延續了2021年的業績頹勢,營業收入、凈利潤為45.17億元、10.7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增減幅度分別為1.82%、-17.14%,其中扣非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25.61%。
公開信息顯示,華蘭生物業務包括血液制品、疫苗制品、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研發、生產三類業務,其中血液制品有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酶原復合物、人凝血因子Ⅷ、人纖維蛋白原、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等 11 個品種(34 個規格),是我國血液制品行業中血漿綜合利用率較高、品種較多、規格較全的企業之一。
從上述財務數據來看,盡管華蘭生物的營業收入已經企穩,但公司的凈利潤也較上年同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這也是公司連續兩年的凈利潤下滑。
分行業看,2022年華蘭生物的血液制品收入達26.79億元、疫苗制品收入達18.18億元,占到營業總收入的59.31%、40.24%,血液制品為華蘭生物的拳頭產品。
國金證券發布的報告指出,國家對血液制品行業實施嚴格的監管制度,準入門檻較高。2022 年華蘭生物累計獲批 7 家新漿站,預計 23 年上半年起陸續實現采漿。獲批新漿站均位于河南地區,所在地具有人口密度大且交通便利等優勢,單站滿產有望達 70 噸以上,23 年總采漿量有望突破 1300 噸。受新冠情影響,院端對血制品的認知程度提升較大,未來有望維持高需求態勢。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出于產品安全等因素考量,當前國內對血制品的行業監管政策嚴格,目前已形成以天壇生物、華蘭生物、上海萊士、泰邦生物等大型血液制品公司為行業龍頭的局面。2022 年,前四家公司采集血漿均在 1000 噸以上,合計采漿 6000 多噸,占國內血漿采集總量的 60%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華蘭生物的產品在業內有著較大的優勢地位,但在疫情的影響下,公司另一產品疫苗制品遭受了較大的沖擊,新冠
疫情對流感等疫苗的接種安排影響較大。不過,未來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接種點工作陸續恢復正常,二類苗接種逐步復蘇,華蘭生物的疫苗制品或迎來復蘇。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華蘭生物的股價正在經歷著階段性的低迷,但公募機構的持倉情況變動不大,這或是對華蘭生物未來業績復蘇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