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樂先聲 丁茜雯
編輯|范志輝
最近,全面復蘇之后的演出市場,似乎進入了亂象頻出的怪圈。
3月27日,由房東的貓、郭頂、GALI、TizzyT、Capper等參與的貴·音樂嘉年華,至今仍在互聯網上被持續“討伐”。有購票樂迷指出,3月25日、26日兩日演出“總結就是亂,沒有任何體驗感”。
所謂的亂,也不僅是音響拉胯、黃牛泛濫這些普遍問題,更出現了VIP區有著不少“和保安聊了幾句就進場”的未買票觀眾,且大量黃牛帶領人群沖破圍欄進場,但安保、志愿者均視而不見,部分志愿者還將衣服“出租”給觀眾助其進場。這也被網友吐槽是有史以來“最爛的音樂節”,“TT演出結束后,我發現有個出口保安都不管外面的人進去”,但“買了票的卻被攔在外面不讓進”。
而貴·音樂嘉年華的混亂也并非獨一樁,自音樂演出市場快速復蘇之下,其中的亂象更是防不勝防。
誰在給演出市場“倒油”?
演出市場恢復活力運轉,本該是件來之不易的喜事,可如今演出亂象的頻繁發生,也給整個市場體系的恢復帶來了層層阻礙。
首當其沖的,便是樂迷愈加“瘋狂”且出其不意的出格行為。在3月19日的黑屋樂隊Livehouse演出中,不僅有樂迷將雨刮器帶入場中揮舞,還出現了向舞臺放冷焰、撒彩粉的危險場面,導致不少樂迷在狹窄的空間內被熏暈,樂隊成員也均受到驚嚇。
要知道,不管是冷焰、還是彩粉,都有可能引起部分人群過敏,甚至造成粉塵爆炸,有著極為嚴重的消防隱患。而在3月26日的太湖灣露營谷音樂節現場,在官方多番警告的情況下,也出現了樂迷在人群中大規模放冷焰的局面,最終放冷焰者被現場逮捕,處以拘留十五天。
而一些諸如跳水、搖旗、開火車等搖滾現場文化,也由于圈層文化之間的壁壘,在近期再次引發了不少爭議。
像是太湖灣露營谷音樂節,試圖阻攔放冷焰的保安被動體驗跳水,還出現了部分樂迷聚集場地中心做俯臥撐的迷惑行為,有在場樂迷發文表示“在前排被擠到磕腫”。此外,二手煙、性騷擾、搶奪前排引發的打架辱罵等惡劣現象也依然層出不窮。
除了樂迷行為外,演出場地方面也同樣混亂不斷。
隨著全國各地Livehouse因補償疫情延期、取消的演出,以及接收諸多拿著號碼牌排隊的新巡演,Livehouse場地也不免呈現飽和,排期十分緊俏。這對部分主辦方而言,無疑是“回血”的一大限制。
正所謂有需求也就有了商機,主辦方有了多賣票、多場次的需求,也令婚慶場地、停車場等場地方嗅到開源新法,搖身一變打出了Livehouse的場地旗號。比如近期霓虹花園、姜云升等在北京開唱場地“Do Live” Livehouse,原身便是一處婚慶場地。據現場樂迷反映,演出開始前還有婚禮司儀在此彩排,可謂是演出、婚慶兩不誤。
網友“十一啊”則在社交平臺吐槽稱,這個場地原來為一個空曠的宴會廳,舞臺十分之小;鮮花展臺、浮夸的玻璃吊燈十分出出戲,“如果之后有樂隊在這里辦我都會避雷”。也有樂迷反映附議稱在婚慶場地開演出十分不科學,“在前排要被舞臺燈光亮瞎了,要靠近舞臺才有音響效果,離遠了都聽不清楚”。
很明顯的一點是,如果場地無法攏音,相應地會令演出大打折扣,這對于真正意義上的Livehouse而言算得上是一種“變相的污名化”。
無獨有偶,大型演出場地也是如此。自3月19日以來,薛之謙“天外來物”巡回演唱會衢州站發生了樂迷大規模要求退票事件,至今仍在社交輿論場上持續發酵。不少買票觀演的觀眾接連表示,場內413區、717區、238區位置不乏被旗桿、控臺、音響、LED等設施遮擋,無法正常觀看。
有網友稱,當天觀眾入場之后,場內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退票聲,但僅有十幾排被主辦方換到其他視野正常的區域。這些被遮擋嚴重的區域,不乏出現大量溢價的情況,高票價低體驗也是促使部分樂迷要求退票維權的原因。
而在2月25日男團INTO1在蘇州舉辦的專場音樂會,地點則在當地華誼兄弟電影世界P3停車場。該場地與婚慶場地相似,有著能夠容納比正規Livehouse超過十倍以上的觀眾容量,但同時,停車場變演出場地,也就意味著攏音、舞臺演出效果是個大問題。據粉絲表示,INTO1這場“停車場演唱會”雖然沒有全部賣完,但也賣出了六七千張,不過由于場地過于空曠、舞臺較小、人流較大,無法獲得流暢的觀演,“完全就是像素小人”。
與此同時,在近期急于回血的黃牛群體,也愈加肆無忌憚。
3月9日,逃跑計劃樂隊長沙站Livehouse演出被指因卡控黃牛票進場,導致黃牛報復舉報,演出不得已臨時取消。而在3月19日的安陽航空音樂節當天,大量由黃牛帶領的購票人群沖破安保防線擠入音樂節場地,欄桿、安檢機器均被沖垮,不少樂迷摔倒踩踏。
而3月25日的達達樂隊蘇州站Livehouse演出,買票進場人數擁擠至走廊,遠遠超過場地負荷,摩肩接踵的場面也令部分樂迷出現呼吸過度、被擠傷等意外,有樂迷表示,“好多都是黃牛票,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可以說,井噴中的演出市場,雖然正在面臨著供求持續高漲的興奮期,但伴隨而來的,則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亂象頻發,目前被揪出來公開被批判的,也不過是冰山一角。
全面復蘇下,更不能只為賺快錢
在疫情后重啟,演出市場不免會經歷一陣放開后的混亂時間,但相對來說,這也意味著此前的市場體系急需迭代。
線下演出的加速回暖,在一定意義上也促使受眾消費熱情不斷上漲。根據截止到3月27日的大麥網數據來看,目前在售音樂類相關線下演出有上千場,并幾乎場場售罄,像是周杰倫、五月天、毛不易、華晨宇等不同咖位的歌手樂隊均已敲定巡演日程,且在不斷加場。
不難預見,自第二季度開始演出市場或將迎來更進一步的復蘇盛況。但相應的,演出密集期帶來的無序競爭、欺騙性演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及樂迷體驗和消費市場。
諸如上述提到的樂迷退票、維權以及黃牛的高價票生意等行為,也反映了在演出數量爆發增長的同時,更不能只想著賺一波塊錢就跑路,而是要重視樂迷現場體驗。
因此,不管是主辦方、藝人方還是地方政府,都應重視眼下的演出面臨的不同問題,順勢而為制定新規則來保證當下的演出規范化,把控演出質量,并將提升受眾的觀演體驗放在核心位置,而不是僅僅依靠數量取勝。
畢竟,當演出扎堆之時,演出品質本身更會成為樂迷決策的核心要素。
比如,婺女洲星云青燥音樂節3月26日“青春場”演出,原定陣容張靚穎因身體不適無法參與,大量樂迷轉而選擇退票,剩余陣容幾乎均為INTO1劉宇、張顏齊、趙讓、卜凡等新晉流量偶像。購票樂迷小張就表示,在3月23日張靚穎取消參與的消息傳出后,不少消費者在音樂節官方賬號下要求退票,“因為咖位不同定價也不同,既然找不到同一層次的補位演出,就應該退票退差價,因此很多人都是臨時退票”。
這也導致婺女洲星云青燥音樂節在24日晚宣布調低票價,由原來的全價VIP區780元、全價普陀區580元、預售VIP區680元、預售普通區480元統一調整為普通區380元,VIP區580元,大幅降低100元至200元。
換句話說,要想真正留住樂迷,歸根結底,還得通過保證樂迷的沉浸式體驗感。不管是舞美、音響、場地設計等舞臺布置,還是樂隊和歌手們的專業程度、現場開麥、演奏等,都應保質保量。而租用非正規Livehouse、惡劣環境開演、演出陣容難值高票價等“求快”舉措,實際上也是“趕客”行為。
更何況,在經歷過演出“失信”的前兩年中,不少演出尤其是音樂節在取消后被打上了“騙財”的標簽,像是耳浪音樂節、天下國潮音樂節等至今仍未完成樂迷退款,杳無音訊。這同樣也是在消耗消費者們對演出市場的信任,長此以往也會對整個市場造成不可挽回的負面口碑影響。
要避免此類事件重蹈覆轍,更需要主辦方、品牌方、文旅相關部門乃至藝人方等在風口上“穩住”,做好風險預判、前期調研等方面的充足準備。
盲目擴張演出數量,而不注重產業上下游協調和落地細節,必然會忽視樂迷體驗、演出內容質量,可能會令受眾逆反,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禍及自身。退一步講,即便樂迷甘愿做“韭菜”,也想要做的是吃細糠、值回票價的演出體驗的“韭菜”。
結語
進入四月,演出市場無疑也將正式迎來演出旺季。正所謂機遇與挑戰并存,眼下不斷出現的復蘇亂象,暴露出上下游其實尚未建立完善、系統的演出落地策略,有些過于“貪杯”。
形勢在變好,但不管受眾在當下消費熱情再如何高漲,也總歸會有回落冰點的時候。
說白了,這些滿足精神世界的演出消費,對于受眾而言并非是生活必需品,可以選擇消遣的內容,也不止是演出。隨著脫口秀、話劇等漸成熱潮,如若音樂演出無法保證觀演體驗、價格合理性,針對種種亂象做出及時的處理改正,或許也將在次次失望之后,導致受眾流失。
短期報復性消費復蘇之后,演出市場需要的是更為長期平穩的發展。而演出亂象就像是積弊已久的頑疾,即便無法徹底根治,仍需要多方努力帶來新的變化。
來源:音樂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