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油Link
盡管在近年來,油氣行業面臨的挑戰堪稱驚濤駭浪,但仍有石油公司乘風破浪,攀上了新高點。
2023年3月29日,中國石油發布了其2022年度業績報告。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23.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93.8億元,同比增長62.1%;自由現金流1504.2億元,同比增長88.4%。
收入、利潤、自由現金流,三大經營業績指標均創下歷史新高。
01、把握石油市場回暖機遇
過去的一年,是油氣行業久違的陽光之年。
國際油價創了近8年來的最高。其中,布倫特原油均價格達到約99美元/桶,同比上漲近40%;WTI原油價格達到約95美元/桶,同比上漲近39%。
在2022年上半年,受俄烏沖突的強烈影響,布倫特原油價格甚至逼近140美元/桶,達到了近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同時,隨著全球新冠疫情的好轉,油氣需求出現強力回升。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量達到近9942萬桶/日,為三年來最高,特別是到2022年的12月,石油需求量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水平。
受這雙重因素的積極影響,全球主要油氣生產商的業績,都呈現水漲船高。
數據顯示,中國石油的油氣新能源業務實現經營利潤1657.5億元,為利潤貢獻的最大主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過去一年油價總體呈現高位,石油巨頭們看似如沐春風,但能把握這一機遇其實并不容易。因為和高油價同行的,是比以往更加復雜的行業發展形勢。
在近年來,全球油氣市場出現了動蕩加劇的趨勢。能源轉型加速、國際地緣沖突頻繁、新冠疫情爆發等,都為油氣行業的前景增加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中國還面臨著油氣消費持續上漲,勘探開發難度持續增大的情況。這就需要石油公司不僅能在負重中前行,還需能在負重中轉型開拓。
02、勘探開發“大豐收”
中國石油能把握行業回暖機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來對探勘開發的大投入。
2019年,在國家“加強油氣勘探開發”戰略的指導下,中國石油啟動了新的油氣大會戰,以保障國家能源供應的充足。時至2022年,多家油田迎來了“大豐收”。
其中最大的生產主力長慶油田,2022年度油氣產量當量達到6501.55萬噸,刷新了國內油田的最高產量紀錄。并且在這一年,長慶油田探明了4個10億噸級和4個萬億立方米規模油氣區。
西南油氣田的油氣產量也首次突破了3000萬噸。在2019年,該油氣田的產量才首次突破2000萬噸,從2000萬到3000萬的跨越,用了僅僅3年時間。并且在目前形成了常規氣、頁巖氣、致密氣“三駕馬車”齊發力的勢態。
塔里木油田的油氣產量當量達到3310萬噸,實現連續6年超百萬噸增長。除了產量增長,該油田在超深“油氣禁區”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這一年,塔里木油田在超深油氣領域獲得了3個新區重大突破、6個預探發現。
除了幾個主力大油氣田產量破新高,很多老油田的生產,也不乏可圈可點的亮點。
例如華北油田產量突破600萬噸,實現了30年來的新高,原油、天然氣、煤層氣產量均實現增長。其中原油產量創了近20年來最高。
吉林油田油氣產量重上500萬噸,生產經營創了8年來最高水平。同時,其油氣產量當量也實現連續五年穩產超產。
大慶油田的天然氣生產,實現了12年連續增加,2022年達到5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4%,創下10年來最大增幅。
油田界中的老大哥玉門油田,2022年完成原油產量69萬噸,天然氣產量4000萬立方米,油氣產量當量實現七年連增。
更難得的是,在眾多油田產量上揚的同時,其相關的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管理水平也在持續提升,為持續降本增效以及應對行業不確定性增加了核心力量。
例如采用數字化技術,越來越多油田的生產邁向自動化、智能化,減少了需要在一線駐扎的人員和設備故障率,同時極大提高了生產安全水平。
03、煉油化工“大升級”
除了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大豐收”,中國石油煉化業務的“大升級”,也碩果頗豐,為其可持續發展增強了韌性。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煉油國,煉油化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煉油化工行業,也逐步從規模化發展邁向高端化發展階段,以滿足現代工業對環保和效率的需求。在這一趨勢下,中國石油加速了對煉化業務轉型升級的推進。
在2023年2月,中國石油的世界級煉化項目——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迎來正式投產。該項目每年可加工原油2000萬噸,不僅能生產清潔汽油、煤油,還能夠產出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產品。
與同等規模的煉油企業相比,該一體化項目不僅能產出附加值更高的產品,還能夠大幅降低生產能耗。作為國內最領先的一體化煉化項目之一,這一項目投產也標志著國內煉化行業新篇章的開啟。
總投資約305億元的廣西石化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欽州),也于2022年啟動,推動廣西石化從“燃料型”向“化工產品和有機材料型”轉型。投產后,該項目可生產大量有差異化的高附加值化工材料。
另外,新材料作為石油化工領域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中國石油也加速了相關布局。據了解,中國石油2022年的新材料產品產量同比增長達到56.3%;除了加大新材料產能,中國石油還在2022年成立了日本新材料研究院,成為繼中石油(上海)新材料研究院之后的又一個新材料科研高地。
04、新舊能源兩不誤
不可否認,在能源轉型趨勢下,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將占有越來越高的比例。如何應對這種變化,成為傳統能源企業的必答題。
面對這道必答題,中國石油在過去一年加速探索,逐步開拓了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協同發展的模式。
在過去一提起油田,人們可能會更多想到一座座的抽油機或者鉆井架。但在如今,人們能在油田中看到越來越多的光伏發電板或者風機。
開展風光能源項目,不僅為中國石油開辟了清潔能源業務新方向,也推進了傳統業務用能的綠色轉型。如今,大量油田、煉化企業都用上了綠電。
除了熱門的風光能源,中國石油還結合自身優勢,積極開拓了CCUS、地熱、氫能業務。
2022年,中國石油的CCUS項目實現了年注入二氧化碳超百萬噸。截至目前,中國石油旗下已有10家油田開展了CCUS試驗,引領國內CCUS進入了快車道。
地熱方面,中國石油在雄安、北京、德州等地區開展了項目。在2023年1月,中國石油還于大慶完成了首口U型地熱井鉆井,為地熱業務發展劃開了新篇章。
大量新舊能源業務的協同發展,無疑打開了石油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