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侯瑞寧
高油價下,“三桶油”去年業績呈現出不同特點。
截至目前,“三桶油”均已公布去年年報。其中,中國石油(00857.HK/601857.SH)凈利潤最高,中國海油(00883.HK/600938.SH)凈利增幅最大,中國石化(600028.SH/00386.HK)凈利出現下滑。從利潤率看,中國海油最高,中國石化最低。
3月29日,中國石油發布的年報顯示,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23.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93.8億元,同比增長62.1%。其利潤率為4.7%。
中國石油表示,去年其收入、利潤、自由現金流等經營業績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其中,自由現金流為1504.2億元,同比增長88.4%。
中國海油同日發布的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總收入4222億元,同比增長71.6%;凈利潤1417億元,同比增長101.5%。其利潤率約為34%。
這一業績創下中國海油歷史最好水平,董事會已建議派發每股0.75港元的末期股息。
中國石化于3月26日發布的年報告稱,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收3.32萬億元,同比增長21.1%;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63億元,同比下降6.9%。其利潤率為2%。中國石化因此成為“三桶油”中凈利潤唯一下滑的企業。
由此計算,去年“三桶油”合賺約3574億元,平均日賺9.79億元。

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去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為99美元/桶 ,同比上升超四成。
石油公司的油氣平均實現價格也隨著上升。以中國海油為例,去年平均實現油價為96.59美元/桶,同比上升42.3%;平均實現天然氣價為8.58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上升23.5%。
“三桶油”中,中國石油和中國海油以上游勘探開發為主,所以在高油價時期受益更多;中國石化以煉化和成品油銷售為主,高油價導致其采購成本大幅,加之去年成品油消費下降,對其影響也較大。
由于高油價影響,去年中國石化的原油、產品及經營供應品費用為2.68萬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其中,采購原油費用9997億元,同比增長45%。外購原油平均單位加工成本為4950元/噸,同比增長52.6%。
分板塊看,去年中國石油經營利潤最高的是油氣新能源業務,其次是煉化新材料業務、成品油銷售業務和天然氣銷售業務。
去年,中國石油的油氣新能源業務板塊實現經營利潤1657.5億元,油氣產量當量16.85億桶,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7%。
其中原油產量9.06億桶,同比增長2.1%;生產可銷售天然氣4.68萬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5.8%。
期內,中國石油的國內油氣產量當量15.13億桶,同比增長3.8%。包括原油產量7.67億桶,同比增長1.9%;國生產可銷售天然氣4.47萬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5.9%。
新能源方面,去年中國石油風光發電裝機規模超140萬千瓦,新能源開發利用能力達800萬噸標準煤/年。
去年,中國石油煉化新材料業務實現經營利潤405.7億元。其下屬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吉林石化和廣西石化大乙烯項目開工建設。
同期,成品油銷售業務實現經營利潤143.7億元。該公司全年國際貿易量3.8億噸;運營加油站總量2.26萬座,充換電站416座,光伏站542座。
天然氣銷售業務方面,去年中國石油實現經營利潤129.6億元。期內,銷售天然氣2603億立方米。其中國內銷售2071億立方米,首次突破2000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4%,國內市場份額達到60%以上。
去年,中國海油的油氣凈產量增至6.24億桶油當量,刷新該公司凈產量紀錄。共有九個新項目投產,40余個產能項目在建;在中國海域在產油氣田超過120個。
去年,中國海油共獲得18個新發現,成功評價28個含油氣構造。該公司凈證實儲量提升至62.4億桶油當量,創歷史新高;儲量替代率達182%,連續六年儲量壽命穩定在10年。
在綠色生產方面,中國海油的渤中-墾利油田群岸電應用工程去年投用,渤海油田首次實現“綠電入海”;此外,建成中國海上首個碳封存示范項目;海南CZ7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獲得核準。
3月26日,中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廣東珠海福陸碼頭啟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這標志著中國深遠海風電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2023年,中國海油預計資本支出為1000億-1100億元,產量目標為650-660百萬桶油當量;年內計劃投產九個新項目,儲量替代率將不低于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