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數智前線 行觀
編輯|任曉漁
3月28日傍晚,阿里巴巴宣布對組織架構進行重大調整。這次調整已不是放權或分權概念。調整后,阿里巴巴很可能成為聯想控股那樣的投資運營公司。多數觀點認為,這次調整和反壟斷關系不大,最核心的原因來自業務本身的挑戰。而調整后,阿里巴巴提出的一些創新,如中臺等將進一步弱化。
3月28日,阿里宣布了“分家”的消息。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分別成立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阿里巴巴集團全面實行控股公司管理。而“分家”也并非這次馬云回國后所為,醞釀、演進至少幾年時間。
1、阿里這次說的是“1+6+N”,1毫無疑問是阿里巴巴集團,6是上面提到的六大業務集團,但N有哪些業務并沒有太明確。它與有沒有獨立APP無關,也與此前是否已進行了環路改造無關。目前數智前線獲知的信息是,阿里健康不在N的名單里,它被劃到了淘寶下面。此前已經進行了環路公司改造的翎羊也沒有進N,被劃入阿里云。達摩院沒有劃到阿里云,是N之一,飛豬也進了N的名單。
2、這個調整也算是之前思路的一個延續,并不算意外。2020年開始,阿里就對獨立經營的環路公司進行了改革。阿里的業務體系分為內核公司、環路公司、生態公司、兄弟公司等。這次相當于更進一步,對所有板塊動刀。逍遙子也提到,之前從HC管理已經轉向了薪酬總包的做法,其實就是讓各業務自己去掂量招來的人是否能給這個業務真正帶來價值。
3、阿里的這次操作已經不是放權或者分權的概念了,而是明確說各業務集團有條件的可以獨立融資和IPO。難怪阿里將這次的組織調整稱為阿里24年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不破不立。控股公司的做法其實比較常見,GE、西門子、輝瑞和聯想這些公司都這么做過。而組織調整后,阿里巴巴很可能成為聯想控股那樣的投資運營公司。
4、我們聽到的大多數觀點認為,阿里這次調整和反壟斷關系不大,最核心的原因來自業務本身遇到的挑戰和壓力。過去幾十個月,阿里巴巴的各項業務都陷入增長瓶頸,甚至是腹背受敵。最核心的電商板塊有拼多多、抖音電商等對手步步緊逼,本地生活業務和文娛業務一直沒有太大起色。扮演第二增長曲線的阿里云,雖已連續多個季度盈利,但公有云市場增速在放緩。不過,阿里云也是目前外界認為阿里巴巴最先有可能獨立融資上市的業務集團。
5、整齊劃一的企業文化和組織體系已不適用阿里當前的龐大業務。阿里的鐵軍文化曾經給互聯網O2O大戰輸送了大量的組織管理人才。如今阿里已經從最早的電商橫跨到了云計算、物流、文娛、本地生活等多個領域。而管理有邊界,這幾年阿里的組織能力明顯弱了下來,在多個業務板塊正面迎敵,組織能力和人效比跟競爭對手比,不再占優勢。零售電商觀察者莊帥也對數智前線說,阿里業務涉及方方面面,不太可能在同一套企業文化和協同機制下去發展,也很難與獨立的公司競爭。后者有獨立的股權體系和決策機制,更加靈活。
6、這事對于激發內部活力有幫助,打破大鍋飯。逍遙子也解讀了這次的調整,“讓員工的心態上,真正為自己的業務而戰,為自己所在的領域而戰。”不得不說,在BAT里,百度和騰訊的基本盤業務里,都沒如此能打的對手,但唯獨阿里,每一個業務都面臨劇烈競爭,需要更強的危機意識。
7、而打破大鍋飯的背后,也需要足夠的激勵機制。老員工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瓜分了大部分蛋糕,對新員工的吸引就非常有限,這一直是大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況且還要考慮一個因素,阿里這兩三年股價掉得厲害,即便是有期權激勵已經起不到太好的作用,因為行權價格往往高于股價。現在如果能獨立融資上市,相關業務的人也能獲得豐厚的資本回報。
8、技術中臺的角色將被弱化,甚至會進入歷史舞臺。中臺原本屬于CTO線,阿里之前一直推崇中臺,但近幾年,相當一部分中臺已進入業務線,原本CTO線下的中臺已經弱化。各業務自己形成了閉環。此次調整后,中臺會進一步分家進入各業務線,多個業務集團和公司所必需的共享中后臺服務,將通過專業服務公司的模式提供。大中臺也許落幕。
9、隨著各自都是獨立結算的閉環單元后,兄弟間的業務交易將市場化。比如之前環路公司改制,一些公司就因為物業租金貴而搬出了阿里園區物業,未來各業務自負盈虧,如果不改善性價比,也許會有更多子業務搬離。而如果中臺所提供的服務不具備競爭力,子公司也有權選擇市場上其他第三方公司進行合作。
10、挑戰也不是沒有。比如在大集團時代,有新的場景需要技術驗證,能在內部相對自如地拉通資源做驗證。現在獨立運營后,這種資源打通能力可能會衰減,人家有這個場景可能也不一定會給到兄弟公司。組織架構的重大調整也將帶來降本增效、瘦身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對阿里這次調整給出了積極信號,當晚阿里巴巴在美股漲幅超過了10%。變總比不變好,阿里的發展已進入了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