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在消費品零售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受去年四季度業績拖累以及商譽減值影響, 山東零售市場巨頭銀座股份(600858.SH)業績由盈轉虧。
3月28日晚間,銀座股份披露年報顯示,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53.79億元,同比下降5.14%;歸母凈利潤虧損1450.22萬元,上年同期盈利3620.03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4852.23萬元,上年同期虧損2842.42萬元。
距離去年年初制定的56億元經營計劃,銀座股份完成了96.05%。其中,商業營業收入53.39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27%;房地產業營業收入4008萬元,同比增幅256.19%。
從開店情況來看,去年新開泰安市政廣場1家門店,關閉濟南天辰店等4家門店。截至目前,公司旗下擁有117家門店,并受托管理大股東商業集團控股子公司山東銀座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所有非上市門店46家。

對于去年凈利潤由盈轉虧,銀座股份給出了兩點原因:
1、零售市場受其他不利因素影響,2022年公司商業收入同比下降,影響公司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
2、公司年度終了對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經評估,石家莊東方城市廣場有限公司商譽存在減值風險,按比例計提資產減值損失4889.95萬元,導致本期凈利潤較上期減少。
界面新聞注意到,除了商譽減值的影響外,銀座股份去年虧損實際主要是受到下半年業績的拖累。
從分季度的主要財務數據不難看出,公司前兩個季度分別實現營收17.32億元、12.49億元,分別對應凈利潤5750.40萬元、3065.85萬元。而三季度盡管實現營收14.78億元,環比二季度增加18.33%,但凈利潤卻下降了60%,只錄得1225.05萬元。
第四季度的業績拖累則更加明顯,去除商譽減值的4889.95萬元,四季度仍然虧損6601.57萬元,這也導致銀座股份全年凈利由盈轉虧。
對于四季度業績下降,銀座股份對界面新聞表示,主要是零售市場受其他不利因素影響,公司商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

公開資料顯示,銀座股份主要深耕山東零售市場業務,經營業態覆蓋百貨商場、大型綜合超市、購物中心。公司控股股東為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6.48%),實控人為山東省國資委。
實際自2012年銀座股份實現最高凈利潤為3.47億元以來,公司凈利潤增速便開始下滑。2020年,受疫情因素以及執行國家及地方政府關于疫情期間租戶租金減免政策影響,銀座股份曾一度虧損3.86億元,創公司自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
自2021年業績實現扭虧為盈后,進入2022年,受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零售行業整體恢復略有放緩。
2023年1月,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就2022年全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時強調,2022年消費市場受到疫情沖擊較大,特別是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居民消費意愿也在下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0.2%。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97萬億元,同比下降0.2%;商品零售額39.58萬億元,同比增長0.5%,增速較同期放緩11.3個百分點;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便利店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0%、3.7%,增速較上半年放緩1.2和1個百分點;百貨店零售額同比下降9.3%,降幅較上半年擴大0.9 個百分點。
不過,在展望2023年的消費市場形勢時,市場仍保持信心。康義表示,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有利條件包括我國居民消費潛力巨大,消費結構升級總體趨勢沒有改變。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也認為,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措施持續發力,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恢復,今年消費將呈現穩步發展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短視頻和直播等新型消費模式穩步發展,線上消費近年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受線上購物形態、消費場景限制等因素影響,實體零售增長緩慢。
盡管凈利轉虧,但銀座股份去年線上銷售同比增長160%。銀座股份表示,下一步將不斷探索新的直播運營模式,構建更加便利、多樣化、個性化的線上消費場景,驅動全渠道數字化轉型。

從研發投入可見一斑,銀座股份2022年新增1044.08萬元,而2021年的研發投入為0。從研發的領域來看,主要聚焦于線上平臺搭建,包括門店數字化應用工具建設、業務中臺建設、數字化營銷平臺建設、數字化經營決策報表系統建設。
按照銀座股份的經營計劃,2023年將聚焦“線上發展突破、線下優勢鞏固”兩個方面,計劃實現營業收入57億元(該經營計劃不構成業績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