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聞郝看
3月28日晚,阿里宣布重大的組織變革,設立了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各業務負責人出任子公司CEO。
按官方說法:這次變革的目的是讓組織更敏捷、更快速地響應市場的變化和競爭,讓各個業務能夠形成更獨立的經營策略和發展規劃,讓阿里巴巴集團更像一個大底座,為各業務提供支撐和服務。
換作普通話,就是順應內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用新的生產關系,讓更多業務釋放生產力和創造力。
這意味著各子業務,必須更敏捷的姿態獨立面對市場競爭,未來具備條件,就能獨立融資和上市。
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過去聚作一團火,現在要散作滿天星。
從2011年6月,淘寶一拆三,分別設立一淘網、淘寶網和淘寶商城(后更名“天貓”)。
到2012年7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將從原有的子公司制調整為事業群制,形成淘寶、一淘、天貓、阿里云等7個事業群,稱為“七劍下天山”。
再到2013年,7個事業群進一步分成25個事業部,各個事業部擁有自主經營權,獨立制定發展戰略。
之后2015年,中臺統籌各業務發展,2017-2019年逐步整合分散業務,統一指揮、統一發展、統一對敵。
此后,內外環境又發生巨大變化,不確定因素大漲,用CEO張勇的話說: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全方位的變革。
如今完成這次歷史性的自我變革,各子業務獨立發展,融資上市,比歷史上所有變革都更徹底,是多元化治理結構下的經營責任制的真正深化。也算是對應2021年張勇說的話。
以后,不管是“內核公司、環路公司、生態公司”,都是一樣的“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說:企業在內部只有成本,外部市場才能驗證成果。
所以張勇在內部信強調:讓組織變敏捷,決策鏈路變短,響應變快,快速決策、努力進取、勇于創新,直面市場的考驗。同理,他將2023年阿里關鍵詞定為“進”,也更容易理解了。
分拆變革的好處:
1、分別融資上市,可以提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提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財務透明度,提升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和市場信譽。
3、提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使各個業務能夠更專注、更靈活、更創新地面對市場,加快價值釋放,實現多引擎驅動增長。
分拆變革的關鍵點:
1、內部協調好資源,避免信息不對稱、利益沖突等問題,要重新平衡好各個業務之間的協同和互補,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在多元化治理結構下,也要保持集團層面的戰略統一和價值導向,避免出現戰略分散、價值偏離、文化沖突等問題,要強化好集團層面的支撐和服務,為各個業務提供更多的賦能和助力。
但無論如何,阿里“革自己的命”,為國內互聯網樹立了一個榜樣——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唯有不斷地變革和進化,才能保持競爭力和生命力。
最怕的就是德魯克說過的:巨變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而是你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