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從上周日到本周一,以色列爆發了該國歷史上最大規模抗議活動,超過60萬人走上街頭反對以色列政府推行司法改革、削弱最高法院權力。
今年1月政府宣布將對司法系統進行改革后,以色列每周末都有反對者上街抗議游行,人數最多時達到50萬。而以色列防長加蘭特因公開反對司法改革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解職一事將抗議游行推向新高潮。
除抗議游行外,以色列最大工會27日宣布全國大罷工,國際航班停運、商店和港口關門、大學停課、駐外官員停止辦公,連F-15戰機飛行員都準備拒絕到崗。
民眾的強烈反彈迫使以色列政府暫時做出妥協,內塔尼亞胡周一晚宣布將延遲司法改革以阻止以色列陷入“內戰”。
但內塔尼亞胡的極右翼組閣搭檔已放話,明確司法改革勢在必行。自上臺以來,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最右翼政府導致國內社會分裂和巴以沖突加劇。在中東,伊斯蘭國家的和解正在給以色列政府制造新壓力。

為何抗議?
以色列建國時依照了西方政治體制,實施三權分立。但在立法機構上,該國實行一院制,沒有上下議院的相互制約;在司法上,以色列沒有成文的憲法,而是由一系列基本法起到憲法的作用。
因此最高法院在以色列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負責法律問題的最終裁決,另一方面也制約著以色列議會和政府。2020年,最高法院曾否決一項將約旦河西岸4000多個以色列定居點合法化的法案,引發極右翼政黨抗議。
而去年11月,與極右翼政黨達成組閣協議后,內塔尼亞胡得以第六次出任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新政府由六個政黨組成,包括宗教政黨沙斯黨和極右翼政黨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黨。由于極右翼勢力龐大,內塔尼亞胡所屬的右翼利庫德集團甚至成為了執政聯盟中的左翼。
極右翼政黨上臺后立刻把削弱最高法院權力作為首要任務。今年1月,以色列司法部長萊文宣布將推出一系列法案對司法系統進行改革,改革主要涉及三方面。
最重要的改革是賦予議會更大權力,只要議會多數議員反對,也就是61名議員反對,就能否決最高法院的裁決。目前在120席的議會中,執政聯盟共有64席,利庫德集團占32席,其他席位由宗教政黨和極右翼政黨占據。
改革方案同時準備對法官選擇委員會的構成進行調整,讓政府成員在委員會中占多數。改革后,政府將決定挑選哪些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改革方案還將削弱最高法院裁定法案是否符合基本法的權力,并禁止由最高法院來宣布總理無力繼續任職。
上周,以色列議會初步投票通過了部分改革內容。相關法案規定,只有總理本人或者三分之二的內閣成員才能宣布總理無法繼續任職。
這條法案也被指為內塔尼亞胡量身定制,內塔尼亞胡正因涉嫌貪腐、欺詐等罪名遭到多項起訴。完成司法改革后,即便內塔尼亞胡被裁定罪名成立,最高法院也無權宣布其下臺。

抗議四起
以色列政府的司法改革引發了中產階級和世俗派民眾的強烈不滿,指責政府破壞以色列的司法獨立、擴大執政聯盟的權力。與此前的抗議不同,軍方人士也加入了此次抗議行動。
本月初,300多名軍事情報官員簽署聯名信警告,一旦議會通過司法改革,則相關人員將拒絕進入預備役服役。以色列軍隊以預備役為主,在有需要時能快速征召大批預備役人員。
反對司法改革的軍方人士擔憂,一旦最高法院權力被削弱、以色列政府內的極右翼派要求士兵執行的任務被視為違反國際法,則相關士兵可能遭國際刑事法庭起訴。
隨著軍隊對司法改革的質疑聲加大,國防部長加蘭特上周六宣布反對司法改革,警告圍繞司法改革的爭論正在分裂安全機構、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加蘭特也成為首位公開反對司法改革的內閣成員。
就在加蘭特表態后一天,內塔尼亞胡宣布解除加蘭特的防長職務。此舉立刻引發了民眾更激烈抗議,周日當晚,超過63萬人在全國游行,僅特拉維夫的抗議者就接近30萬。
周一,數十萬游行者繼續抗議,議會大樓、最高法院和內塔尼亞胡的住所被抗議者包圍。成員超過80萬的最大工會以色列總工會宣布大罷工,全國幾乎陷入停擺,以色列謝克爾兌美元下跌2.2%。以色列前總理巴拉克將此次危機稱為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的最嚴峻危機。
眼看以色列的抗議升級,以色列的關鍵盟友美國火速出面滅火。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發表聲明稱總統拜登深度關切以色列的事態發展,“強烈呼吁”以色列領導人盡快達成妥協。
在白宮表態后,內塔尼亞胡于周一晚宣布推遲司法改革。但他沒有宣布取消司法改革,僅承諾在議會下一次開會時與各方達成更廣泛共識。以色列議會將于本周末進入休會期,下一次開會為4月30日。
極右翼拒絕讓步
內塔尼亞胡講話后,以色列政府的極右翼政客紛紛表態,誓言將推行司法改革。
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警告“沒有人能恐嚇我們”;猶太復國主義者黨主席、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則要求內塔尼亞胡不能向無政府主義投降。
本-格維爾和斯莫特里奇是內塔尼亞胡政府中引發最多爭議的人物。本-格維爾曾因煽動種族主義和支持恐怖組織被定罪,斯莫特里奇則堅決擁護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設立定居點。斯莫特里奇在本月初聲稱世界上沒有巴勒斯坦人還遭到了美國批評。
除了占領約旦河西岸,斯莫特里奇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黨尋求加強猶太教法律,限制女性、阿拉伯人和同性戀群體的權利。在以色列的900多萬人口中,阿拉伯人占到了20%。
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新政府不僅加劇了以色列國內的分裂,還導致巴以沖突嚴重升級,以色列軍方幾乎每周都在與巴勒斯坦人交手。
聯合國統計顯示去年是自2005年以來巴勒斯坦人死亡最多的一年,約旦河西岸有超過150名巴勒斯坦人喪生,包括33名兒童。人權機構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有70名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軍方打死,其中一半為平民;巴勒斯坦武裝發動的獨狼襲擊則造成14名以色列人喪生。
在巴以沖突惡化之時,以色列的中東死敵伊朗正在與海灣國家領頭羊沙特阿拉伯和解;以色列頻繁發動空襲的敘利亞也在與其他阿拉伯國家改善關系,以重返阿拉伯國家聯盟。
內塔尼亞胡上臺后一直尋求與沙特關系正常化,中東伊斯蘭國家的和解和巴以沖突加劇讓以色列政府在中東陷入更加孤立的狀態。上周,沙特發聲譴責以色列在東耶路撒冷新建猶太人定居點的計劃。
面對內憂外患,以色列極右翼政黨拒絕讓步,有議員警告如果司法改革不能推行,相關政黨將退出執政聯盟。如果執政聯盟崩盤,以色列只能再一次舉行大選,也將成為該國四年來的第六次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