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實習記者 | 蔣習
去年,國內石油需求量近30年以來首次下降,今年將復蘇。
3月27日,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在北京召開《2021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發布會。
《報告》稱,去年國內石油表觀消費量為7.19億噸,同比下降0.6%,是1991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其中,成品油消費量降幅較大;化工用油仍有6.4%的增長。
同期,國內成品油消費量為3.65億噸,同比下降7.7%,是近30年來第二次負增長,且降幅大于2020年的首次下降。
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2.9億噸,同比下降6.7%。
國家發改委此前公布的數據與《報告》有所不同。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成品油消費量3.45億噸,同比增長0.9%。
《報告》稱,去年國內多次爆發本土疫情,部分地區實行靜態管理,成品油消費遭遇重創,全年僅1月和8月實現同比正增長。
其中,全年汽油消費量為1.49億噸,同比下降10.3%,較2019年低9.2%,回落至2017年的水平。
受新冠疫情影響,去年公路出行指數為12.2,同比回落13.5%。此外,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階段,燃料替代效應更為顯著。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至1310萬輛,代替成品油約1070萬噸,拉低汽油消費3個百分點。
柴油消費為小幅回落。去年柴油消費量為1.95億噸,同比下降1.7%。《報告》顯示,受基建托底作用,建筑業以及工業柴油用油穩中有升,LNG對柴油的替代作用邊際減弱,但疫情導致交通物流業用油降量明顯,同比下降130億噸公里。
航煤消費的降幅最大。去年航煤消費量為2098萬噸,同比下降31.7%。航空出行受阻,國內航班執飛率為47.7%,同比大幅下降31.5%。
從消費強度看,去年石油消費強度為635噸/億元,同比下降3.5%。
《報告》預計,今年經濟增速有望超5%,特別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利好石油以及成品油的消費。
《報告》預測,今年國內石油消費將復蘇回暖,預計全年石油需求將升至7.56億噸,同比回升5.1%,走勢表現為先低后高。成品油消費將漸進式復蘇,消費量達3.98億噸,同比增長9.1%,增速達2012年以來最高。

去年國內原油產量達2.05億噸,同比增長2.9%,創下“十二五” 以來最高增速。原油進口量小幅回落,全年進口5.08億噸,同比下降0.9%。
《報告》預計,今年國內原油產量仍將維持在2億噸左右的水平。原油加工量為7.33億噸,同比增長7.8%;成品油產量為4.33億噸,同比增長8.4%,產大于需約3500萬噸,市場供應充足。
去年,世界石油需求受宏觀經濟壓力制約增速放緩,為9980萬桶/日,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99.3%。石油供應創歷史記錄,同比增長470萬桶/日,至1.001億桶/日。但石油庫存維持低位,石油市場基本面維持緊平衡。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經濟師李昀霏稱,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全球石油需求的復蘇進程將推后”。
《報告》稱,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抑制需求增量,但中國經濟向好將為全球石油需求增長提供支撐。預計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提高至1.016億桶/日,超過新冠疫情前水平。預計全球石油供應達1.016億桶/日,石油市場基本面維持緊平衡狀態。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執行董事余國預計,基準情景下,預計2023年布倫特原油均價范圍為80-90美元/桶;主要國際市場氣價將有所回落但仍處于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