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司林威
近日,OpenAI旗下的ChatGPT產品的快速進展將人工智能這一話題的討論度帶到了一個新高度,連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英偉達CEO黃仁勛都直言,ChatGpt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與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等互聯網時代的先鋒也在近期親自下場創業,加入這場人工智能帶來的數字化浪潮。
除了ChatGPT和其代表的大語言模型,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年的深耕下,已逐漸在企業數智化進程中起到降本增效的重要作用,并攻克了不少學界和產界的難題。華為昇騰計算業務市場營銷部總經理張嘉偉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的采訪時提到,人工智能走到現在三起三落,最大的問題在于沒有辦法產生價值。上一輪智慧城市等看似有價值,但市場空間太小。這一輪ChatGPT為什么這么火,因為它所能產生的價值巨大。“大家從今年開始往后兩三年會看到更多的應用場景,這背后并不是人工智能技術突破了,而是人工智能在場景的應用突破了。”張嘉偉補充稱。
在學術領域,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張玉梅教授介紹了幾個人工智能的典型案例,其中最生動的案例是使用人工智能算法修復中華瑰寶《富春山居圖》。這幅被譽為“山水第一神品”的原作已經在清代被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現分藏于大陸與臺灣兩岸,常人想見到《富春山居圖》的全貌幾乎不可能。
但張玉梅教授帶領的創新團隊通過華為的MindSpore框架生成了專用的人工智能,并應用到文物的虛擬修復工作中,讓人工智能算法去學習《富春山居圖》原畫作的筆觸和風格,從而使得今人可以再次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圖》的“全貌”。雖然人工智能算法無法百分百還原《富春山居圖》,但其惟妙惟肖的仿真水平也具有相當大的美學欣賞價值。據張玉梅教授介紹,這項技術還可以用來生成書法碑帖的損毀部分,在學術研究和文旅產業方面具有極高的應用前景。
在極其尖端的航空航天領域,人工智能也在發揮巨大影響。西北工業大學航空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流體力學智能化國際聯合研究所中方負責人張偉偉告訴界面新聞等媒體,其團隊研發的湍流智能模擬解決方案和智能流體力學大模型,以典型翼型湍流場為訓練樣本,基于卷積神經網絡構建深度學習流場預測模型,實現對傳統偏微分方程形式的湍流模型、傳統偏微分方程的完全替代,可以做到適用于不同來流條件和外形流動問題的高精度模擬和流場快速高準確度預測。
簡單來說,該方案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緩解甚至替代航空航天領域的一些理論或方法層面對人腦的依賴,使得原來需要的一些海量計算可以直接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完成,大幅提升效率,相關研究內容可涵蓋控制方程推導的機械化、湍流建模的機器學習方法、物理量綱分析與標度的智能化以及數值模擬方法的智能化。據張偉偉披露,即使對比歐美地區,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也達到超前水平。
在產業界,人工智能也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A股上市公司隆基綠能(代碼:601012)是中國最大的太陽能科技公司,2022年全年以超過45GW組件出貨量再次位列全球第一,實現歸母凈利潤145億元到155億元,同比增長60%到71%。而其領先同領域其它公司的背后離不開其技術投入與研發。
據隆基綠能大數據及AI系統部負責人李元博介紹,幾年前隆基就啟動AI質檢試點項目,目前擁有全行業首個全流程AI質檢一體化系統,組件環節的所有質檢工序已經做到了AI優化甚至代替人工。和AI質檢相比,傳統質檢成本高、一致性差,同時人工檢測容易受疲勞度和心理因素的干擾、導入AI質檢,培養AI數字化員工,可以優化、代替甚至超越人工,有效解決以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