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趕碳號
A股拒絕了施正榮,但是不等于完全拒絕亞洲硅業。
在最牛私募鋆昊資本的牽線搭橋下,施正榮控股的多晶硅企業亞洲硅業,被第四大水泥企業紅獅收購。由此,紅獅將構建“水泥+多晶硅”雙主業格局。另外,基于多家機構和個人的退出需求,變身后的亞洲硅業,卷土重來再次沖擊上市幾成定局。
在這場收購中起了關鍵作用、名不見經傳的鋆昊資本,實則大有來頭。其背靠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A股拒絕了施正榮,但是并不等于完全拒絕亞洲硅業。
在私募鋆昊資本牽線搭橋下,施正榮控股的多晶硅企業——亞洲硅業,被第四大水泥企業紅獅收購。由此,紅獅將構建起“水泥+多晶硅”的雙主業格局。
在這場收購中起了關鍵作用、名不見經傳的鋆昊資本,實則大有來頭。其背靠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其公開披露的三人投資管理團隊,均畢業于清華大學,均來自銀行或投行的中高層,個個實力非凡,創始人更是低調異常,神龍見首不見尾。
01、大有來頭的鋆昊資本
很多人對鋆昊資本的名字很陌生,但是提到其前身工銀國際融通資本,就會有恍然大悟之感。鋆昊資本非常有實力。
來源:鋆昊資本官網
綜合鋆昊資本官網、工銀國際官網及多方公開信息,鋆昊資本前身是工銀國際融通資本,由來自境內外投資管理團隊和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國際于2011年共同發起設立,規模為50億人民幣,管理中廣核基金、中糧基金、中石油基金、正泰基金、啟迪融通基金等多只基金。設立當年,融通資本即成功主導了對美的集團總計71億元的股權投資。
據其早期招聘信息介紹,工銀國際融通資本是工行體系內唯一混合所有制的、獨立運營的市場化另類資產管理平臺。2019年初,根據工商銀行對合資平臺的轉型工作要求,在保持對存量項目的持續管理的基礎上,原融通管理團隊開始以鋆昊資本為全新品牌開展業務。
鋆昊資本在新能源領域深入廣泛布局,完成對全球第二大的筆記本鋰電池企業——珠海冠宇、全球最大海上風電企業——三峽能源的股權投資。
最近兩年,鋆昊資本在光伏行業兩度領投和參與了中國目前最大的戶用光伏企業——正泰安能、出貨量排名第七的光伏組件企業——正泰新能、逆變器企業愛士維、硅片企業美科股份等;在鋰電領域,通過與珠海冠宇、華友鈷業深度合作,完成對蘭溪致德、華創新材等鋰電材料優勢企業的戰略投資。
此外,鋆昊資本的管理團隊全部來自銀行或投行中高層,金融背景和資源豐富。鋆昊資本官網顯示,公司投資管理團隊共有三人,分別是賁金鋒、黃紀法、陸正心。
從左至右依次為賁金鋒、黃紀法、陸正心
賁金鋒:鋆昊資本總裁(CEO)、董事總經理,是原廣發銀行總行公司銀行部總經理,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北京分行行長,中國銀行總行公司業務部處長。
黃紀法:鋆昊資本聯席總裁、董事總經理,是原浙江稠州商業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工商銀行總行投行部副總經理。
陸正心:鋆昊資本聯席總裁、董事總經理,是原高盛特別機會投資部執行董事,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部分析員。
但趕碳號通過多種渠道得知,鋆昊資本實控人實際另有其人,為公司創始人為陳勁松,但其并未在鋆昊公開介紹中很少出現。在一家投資機構的公開信息中,有對陳勁松的簡要介紹,歷任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商務經理、北京華聯投資控股公司總裁助理、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黑石集團董事總經理、工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等職。
來源:鋆昊資本官網;中為陳勁松
鋆昊資本雖然與正泰系企業投資合作很深入,但并未與正泰聯手投資青海麗豪,不知是否當時已在籌劃如何介入亞洲硅業了。
02、一家水泥企業的多晶硅雄心
就像鋆昊資本一樣,紅獅集團是一家非常低調的實業公司,但公司實力不俗。其在紅獅債券中報中披露:
紅獅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文重點支持的十二家全國性大型水泥企業之一。公司2021年末總資產6,68.68億元。據中國水泥網統計,2019-2020 年紅獅在全球水泥熟料產能排名均列第 6 位,2021 年全球水泥熟料產能排名為第5位。2022年上半年,紅獅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33.64億元,凈利潤約16.74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40%。
紅獅集團主體及債務評級相當優秀,均為AAA級。
水泥企業是碳排放大戶,通過投資光伏,化解脫碳壓力是眾多水泥企業的重要路徑。(《海螺水泥前董事長王誠落馬 曾50億下注光伏,凸顯水泥行業“碳”掙扎》)同樣,紅獅對于光伏并不陌生。
紅獅祥云建云光伏發電項目;來源:公司官網
去年8月,該公司投資的祥云紅獅新能源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發電,裝機容量16.18MW。目前,該公司已完成項目備案子公司36家,合計容量252MW。不過,紅獅此番投資的多晶硅產業,并不會給公司減輕多少脫碳壓力。
紅獅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章小華在最近的公司管理會議上表示,要“立足水泥主業,進入多晶硅行業,構建水泥+多晶硅雙主業格局”,把多晶硅擺到了重要位置。在硅料價格下跌、產能過剩預期下,要靠內生增長,紅獅要想在多晶硅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容易。做出這種戰略布局,估計就是基于收購亞洲硅業的預期。
03、施正榮是否真的完全退出
盡管是出售公司,施博士依然站在C位。這是他光伏行業教父的江湖地位所決定的。在這次并購的新聞稿中,對施正榮的介紹是“亞洲硅業原實際控制人、中國光伏產業的開路先鋒”。
有關施正榮如何在無錫尚德破產的情況下保住了自留地——亞洲硅業的報道有很多。(可參看趕碳號前文《風光人物|施正榮,被拋棄者的證明》)雖然亞洲硅業未能闖關成功,但受益于硅料價格上漲,施正榮這兩年僅分紅的收益就非常可觀。
研報及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底多晶硅產能在2萬噸左右;目前公司現具備9萬噸多晶硅年產能。去年硅料價格上漲,亞洲硅業的全年實現產量5萬噸左右,營業收入在百億元。如果以平均每噸15萬的凈利潤計算,亞洲硅業去年的凈利潤將高達75億元。根據亞洲硅業的招股說明書,施正榮通過Asia Silicon Co., Ltd.持股78.58%,施正榮去年在亞洲硅業的投資,理論上的分紅收益將高達59億元左右。
2020年11月25日,由施正榮控股的亞洲硅業提交了創科板上市申請。然而在審核階段,亞洲硅業多次被問及施正榮和亞洲硅業的歷史問題,兩度因財務資料過期中止審核,最后在2022年4月29日向上交所申請撤回上市申請文件,終止了IPO。這不僅未能實現亞洲硅業2022年前在中國境內上市的承諾,也讓施正榮一度失去財富暴增的機會。
IPO終止后,市場上曾一度傳出有上市公司收購亞洲硅業的消息,但是無疾而終。IPO不被接受,借殼的難度估計也不小。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可能施博士比外部人士要更清楚一些。
去年年底開始,硅料價格出現拐點,進入下行通道,未來硅料過剩,能不能繼續賺錢,是一個未知數。施正榮更加需要給亞洲硅業找一新出路。
據亞洲硅業科創板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2月分別與青銀鑫沅、未央新能源、青海匯富、寧波矽科、西開投、深創投、紅土創新、紅土創盈、藍溪紅土簽署了《股權轉讓補充協議》,其中含有退出安排的對賭條款。
根據協議,若亞洲硅業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未實現上市,則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共同連帶回購投資方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權。
施正榮持有亞洲硅業76.581%的股權,近兩年亞洲硅業分紅估計也相當可觀,如果對其他股東股權進行回購,估計財務壓力也不太大。然而,自2022年4月,亞洲硅業終止IPO后,并未見施正榮回購股權的消息。
相反,去年12月兩家國有股東在青海股權交易中心掛出股權轉讓消息,分別轉讓亞洲硅業7.5985%、4.5766%(合計12.1751%)股權,兩筆交易均是底價成交。成交價對應亞洲硅業的估值僅為117億元。
這兩筆交易未披露交易對手,但是根據公開信息判斷,應該就是紅獅控股集團。
同樣是去年12月,紅獅控股集團與亞洲硅業的股東Asia Silicon Co., Ltd.簽署股份轉讓協議,由Asia Silicon Co., Ltd.向紅獅控股集團轉讓亞洲硅業53.5445%股權。
可能是因為此次被收購對象是中外合資企業的外資股東(Asia Silicon Co., Ltd.為港資企業)持有的股權,因此必須得到企業原審批機關(商務部門)的核準,并辦理工商變更登記。交易完成后,紅獅集團持有亞洲硅業總股本的65.7196%股權,并單獨控制亞洲硅業。
同時,鋆昊資本宣布也將成為亞洲硅業的重要股東,但是沒有披露具體持有亞洲硅業多少股權。透過施正榮夫婦、紅獅股比的變化,鋆昊、施正榮或許共同持有剩余的23%左右股權,抑或由鋆昊一方持有,施正榮夫婦實際上是否還持有亞洲硅業的股權,已不得而知。
04、亞洲硅業的估值
施正榮的亞洲硅業價值多少呢?可以參看同行估值。
根據愛旭股份去年12月的一份擬增資青海麗豪的公告,青海麗豪的投后估值已經達到138.5億元。目前,青海麗豪一期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已經順利投產運營,二期項目于2022年10月開工建設,正在加緊推進建設,預計今年9月份投產。
而亞洲硅業稱,現在擁有9萬噸產能。簡單按產能計劃,亞洲硅料估值是青海麗豪兩倍似乎也能說得過去,不到300億。
已經上市的大全能源,2022年實現多晶硅產量13.38萬噸,全年營業收入309.4億元;凈利潤191.21億元。大全能源現在市值1000億元。
而亞洲硅業去年出貨量約5萬噸。簡單按去年的出貨量計算,亞洲硅業估值是大全能源的4折,差不多400億。當然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估值沒有可比性。
但是怎么算,亞洲硅業都不是一家小公司。
但是紅獅剛完成的一筆股權收購,應是參照前兩筆股權交易價格,即117億元的整體估值。對紅獅來說,取得65.7196%的股權,大約需要近77元現金。
2022年上市公司水泥板塊企業,普遍受新冠疫情反復及房地產行業下行等因素影響,水泥和熟料綜合銷量同比下降,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都出現下滑。
如前所述,2022年上半年,紅獅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33.64億元,凈利潤約16.74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40%。紅獅吞掉亞洲硅業,不借助資本的力量恐怕很難實現。也許負責牽線搭橋的鋆昊資本就是幫助它的天使。
如果吞掉亞洲硅業且能有效消化,最終能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也不失一筆絕佳的并購,實現了亞洲硅業、紅獅、鋆昊資本以及施正榮夫婦的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