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一碗拉面里的韓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一碗拉面里的韓國

韓國拉面經歷了從貧窮象征到韓國象征的轉變。

界面新聞記者 | 潘文捷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前段時間曬出了兩張對比鮮明的“中韓工作餐”照片——在北京吃海鮮火鍋,說“太豪華太震撼”;同一時間韓國發(fā)行團隊向他發(fā)來了工作餐圖片——速食拉面,配文“哈哈,這看起來很好吃”。此前新海誠也曬出過他在韓國吃拉面的圖片。據鳳凰娛樂報道,此事引發(fā)韓國網友熱議,一些網友質疑新海誠“反韓”,但也不乏“但拉面看起來更好吃啊”的評論。

新海誠社交賬號截圖

對中國人來說,吃速食泡面常常和不想做飯或經濟拮據聯(lián)系在一起。但在韓國人眼中,拿拉面當工作餐并沒有什么不妥,因為拉面是一種國民美食。熟悉韓劇或韓國綜藝的觀眾,或許已十分了解韓國人吃拉面的習慣,甚至看過專門吃拉面的綜藝節(jié)目,比如《煮面男》《拉面豆》等,呈現(xiàn)了在不同地點、用不同配菜煮拉面實現(xiàn)的美味。韓國影史第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更是把劇中富人的炸醬烏冬面吃法推廣到了全世界。按照世界方便面協(xié)會的數據,韓國的人均方便面消費量從2013年到2020年始終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韓國人均吃了73包(桶)方便面。

2022年綜藝《拉面豆》 圖片來源:豆瓣

在韓國,拉面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經歷了從貧窮象征到韓國象征的轉變。拉面本身來自中文術語“l(fā)amian”,雖然韓國拉面(Ramyeon)和日本拉面(ramen)同根同源,但韓國人對兩者的看法截然不同——日本拉面幾乎專指采用新鮮食材和香料制成的日本面條,通常在餐廳供應,日本也有方便面,但不叫拉面;韓國拉面指的是用干菜和人工調味料制成的方便面,韓國餐館也提供拉面,在這類菜肴中廚師會使用預先包裝好的方便面。

對韓國和日本的飲食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的因素之一,就是美國提供的過剩小麥。二戰(zhàn)后日韓飽受主食短缺之苦,也同時在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勢力范圍內。日本日清公司創(chuàng)始人安藤百福冥思苦想如何利用美國以援助形式供給的小麥面粉,在1958年發(fā)明了方便面。在韓國,拉面的歷史始于1963年。泡面文化指南書《孤獨的泡面》談到,三養(yǎng)是韓國第一個推出速食面的品牌。朝鮮戰(zhàn)爭后,大多數人都在忍饑挨餓,曾在日本吃過速食面的三養(yǎng)創(chuàng)始人全中尹認為,速食面是解決糧食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推出了第一款速食面。即便在當時財政赤字以及公司管理層反對的情況下,全中尹依舊將拉面的市場價格訂為10韓幣,成為當時市民可以用于果腹的低價食品。就這樣,三養(yǎng)將拉面作為第二主食,建立起了新的飲食文化。

《孤獨的泡面》
食帖番組 主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年

在尚未完成工業(yè)化的國家,頓頓吃得上大米一度是特權象征,如今韓國中產階級已日益壯大,拉面也逐漸擁有了不同的含義,從貧窮的象征轉變?yōu)轫n國的象征。

拉面里的艱苦奮斗、快節(jié)奏生活和辛辣渴望

在1986年首爾亞運會上,韓國田徑選手林春愛在眾多強手競爭的中長跑項目中連獲三金,引發(fā)全韓轟動。賽后采訪讓人們了解到,林春愛家里一貧如洗,日常靠拉面充饑。在《韓國時報》刊發(fā)的《拉面和兩個女兒》一文中,林春愛說:“我吃了很多拉面,很羨慕能喝牛奶的朋友……母親在一家餐館辛勤工作來養(yǎng)活我們。已故的父親說過,對不起,我們不富有,但請不要欠別人的,要努力用你自己的腳站起來。”在“拉面女孩”的勵志故事中,拉面蘊藏著韓國人上世紀80年代的艱苦奮斗精神,也激發(fā)出了人們強烈的民族情感。

朝鮮戰(zhàn)爭之后的60年代初,韓國開始實施時任總統(tǒng)樸正熙提出的一系列五年經濟計劃。這些計劃創(chuàng)造了漢江奇跡(從一個戰(zhàn)亂國家到經濟強國的轉變),并創(chuàng)造了以三星、現(xiàn)代和LG等企業(yè)巨頭為代表的韓國公司。人類學家金忠順在《回到韓國》(Way Back into Korea)一書中寫道,“Ppalli ppalli”的習慣是韓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速度的重視成為一種基本價值觀,深深植根于人們的腦海中。這種文化使得韓國在很短的時間里取得巨大的經濟進步,實現(xiàn)工業(yè)化。“Ppalli”的意思是“快”或“快點”,“ppalli ppalli”指的是一種崇尚快節(jié)奏生活方式的文化——為了取得最大的成功,人們渴望快速有效地做每一件事。

韓國《中央日報》把 “ppalli ppalli”文化稱為“深深植根于韓國社會”的、對外國人來說“第一個或最大的文化沖擊”。文章邀請讀者在韓國高樓乘電梯時仔細觀察關門按鈕:那些按鈕往往非常破舊,因為人們會一遍又一遍戳它,來縮短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哪怕只快一秒鐘。

《煮面男》海報 圖片來源:豆瓣

 “Ppalli ppalli”文化也存在于吃飯這種日常行為中。舉例來說,超市收銀臺前突然排起長隊時,韓國人會當場吃起糕點、面包、果汁,結賬時拿著包裝紙付費。買了拉面也會馬上煮,所以韓國商店里總有開水和微波爐。韓國人煮拉面時常使用一種被稱為“yangeun nembi(????)”的鋁鍋,呈淡金色,特性是加熱極快。

吃過韓國拉面的人或許也會被其辣味吸引。《中央日報》有文章認為,每當經濟衰退(包括新冠疫情)導致生活變得艱難,韓國人對辛辣食物的渴望就會急劇上升。比如亞洲金融危機后的1998年,韓國代表性的辣味拉面農心辛拉面銷量同比增長了20%。在歐洲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12年,比辛拉面還要辣許多的火雞面推出了。“在這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壓力越大的人就越想吃辣,但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許多人仍然不認為辣食能緩解壓力。”

火雞面(圖片來源:圖蟲)

首爾國立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教授韓慶國(Kyungkoo Han)發(fā)現(xiàn)了工業(yè)化進程中韓國食品的“拉面化”現(xiàn)象。“拉面化”指的是工業(yè)化生產的速食的增加、麻辣口味的主導地位,以及飯菜和家庭的碎片化。韓國拉面電視廣告里所呈現(xiàn)的,總是一群微笑的家庭成員坐在餐桌旁,享用著白瓷碗里的拉面和奢華配菜。許多韓劇和電影中也都有角色用筷子大口吃著一碗家庭裝拉面的場景,洋溢著團聚和溫暖的氣氛。但真正的拉面食用場景是怎樣的呢?韓慶國指出,因為拉面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食用,有無同伴皆可匆忙食用,實際上改變了一家人同吃一鍋飯的想法。

國民美食也有階級區(qū)隔

韓慶國看到,一般來說,食物的消費會產生社會階層的差異,但拉面似乎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不論階級背景如何,韓國孩子從幼年開始就有機會接觸拉面,在上學、補習班和服兵役時也會吃大量拉面,工作之后吃拉面的場景也很多。所以,來自不同背景的韓國人都吃過拉面,拉面已經成為一種國民食物。

埃默里大學學術博客“絲綢之路上的面條”作者Christina Ji Young Chang(???)認為,“拉面確實是任何場合都能激發(fā)韓國人精神的靈魂食品。”她采訪了在服完兩年兵役的韓國人Han,Han說士兵每周都會收到各種拉面配給,作為給定膳食的補充。在與駐韓美軍 (USFK) 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中,拉面也被配給韓國和美國士兵。Han說,拉面是每個士兵在完成警衛(wèi)任務后都喜歡吃的美食,它讓戰(zhàn)友們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在上班族那里,拉面被用來治療宿醉。酒精是韓國社會和文化規(guī)范的重要組成部分,下班后喝酒聚餐的文化被稱為“hoesik”。在晚上或第二天早上吃拉面,被認為能夠克服或減少宿醉的影響。

圖片來源:圖蟲

在韓國,拉面甚至可被用于兩性關系中的性暗示。“你想到我家吃拉面嗎?” 或“你想在走之前吃拉面嗎”的用法可追溯至2001年李英愛出演的電影《春逝》,之后也出現(xiàn)在許多韓劇中,包括但不限于《金秘書為何那樣》《愛的迫降》等。

韓慶國認為,人人吃拉面的文化為劃分階級差別留下了很小的空間。他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都市傳說——一位年輕企業(yè)總裁在繼承父親(創(chuàng)始人)的公司后,認為拉面是低端食物,拒絕吃拉面,現(xiàn)代集團創(chuàng)始人鄭周永看到后拿起旁邊的碗大口大口吃了兩份拉面。

食用拉面真的可以混淆階級區(qū)隔嗎?在電影《寄生蟲》里,有一種拉面叫做炸醬烏冬面(jjapaguri),就是把兩種不同類型的廉價拉面——jjapagetti和neogurri——放在同一個鍋里煮,是窮人的食物。雖然《寄生蟲》里的富豪樸氏夫婦也允許小兒子吃拉面,但他們吃的是加入西冷牛排的、更高階層的拉面。

《寄生蟲》劇照

拉面遍布韓國所有家庭,但澆頭的階級差距很明顯。除了韓牛,龍蝦、鮑魚、牡蠣和貽貝也可以用來與拉面一起煮。這和加入了泡菜、豆芽和青菜的拉面,大概不是同一種拉面。

參考資料:

《孤獨的泡面》食帖番組 主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

Noodle Odyssey: East Asia and Beyond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92481874_Noodle_Odyssey_East_Asia_and_Beyond

https://koreajoongangdaily.joins.com/2022/10/03/business/tech/Korea-ppalli-ppalli-fastpaced/20221003180809683.html

Make ram-don à la Parasite, the fanciest cheap dinner money can buy

https://thetakeout.com/recipe-how-to-make-ram-don-noodles-from-parasite-movie-1841769317

All about ramyeon, the Korean comfort food that’s more than just a trend

https://thetakeout.com/all-about-ramyeon-the-korean-comfort-food-that-s-more-1846338956

Ramen and two daughters

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opinon/2015/08/162_179966.html

[WHY] Koreans' love for spicy foods: Crazy trend or comfort food?

https://koreajoongangdaily.joins.com/2022/09/17/why/koreans-craving-koreans-love-korean-restaurant/20220917070012724.html

South Korea’s unstoppable taste for haste

https://www.bbc.com/travel/article/20180708-south-koreas-unstoppable-taste-for-haste

What’s the story behind instant ramen noodles – and how did post-war America influence their invention?

https://www.scmp.com/magazines/style/news-trends/article/3077785/whats-story-behind-instant-ramen-noodles-and-how-did

Noodle Odyssey: East Asia and Beyond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92481874_Noodle_Odyssey_East_Asia_and_Beyond

Young South Koreans are fighting against the return of hoesik — 'compulsory' after-work and weekend gatherings — as COVID-19 restrictions ease

https://www.insider.com/young-south-koreans-dreading-return-hoesik-work-culture-office-2022-5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一碗拉面里的韓國

韓國拉面經歷了從貧窮象征到韓國象征的轉變。

界面新聞記者 | 潘文捷

界面新聞編輯 | 黃月

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前段時間曬出了兩張對比鮮明的“中韓工作餐”照片——在北京吃海鮮火鍋,說“太豪華太震撼”;同一時間韓國發(fā)行團隊向他發(fā)來了工作餐圖片——速食拉面,配文“哈哈,這看起來很好吃”。此前新海誠也曬出過他在韓國吃拉面的圖片。據鳳凰娛樂報道,此事引發(fā)韓國網友熱議,一些網友質疑新海誠“反韓”,但也不乏“但拉面看起來更好吃啊”的評論。

新海誠社交賬號截圖

對中國人來說,吃速食泡面常常和不想做飯或經濟拮據聯(lián)系在一起。但在韓國人眼中,拿拉面當工作餐并沒有什么不妥,因為拉面是一種國民美食。熟悉韓劇或韓國綜藝的觀眾,或許已十分了解韓國人吃拉面的習慣,甚至看過專門吃拉面的綜藝節(jié)目,比如《煮面男》《拉面豆》等,呈現(xiàn)了在不同地點、用不同配菜煮拉面實現(xiàn)的美味。韓國影史第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更是把劇中富人的炸醬烏冬面吃法推廣到了全世界。按照世界方便面協(xié)會的數據,韓國的人均方便面消費量從2013年到2020年始終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韓國人均吃了73包(桶)方便面。

2022年綜藝《拉面豆》 圖片來源:豆瓣

在韓國,拉面有著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經歷了從貧窮象征到韓國象征的轉變。拉面本身來自中文術語“l(fā)amian”,雖然韓國拉面(Ramyeon)和日本拉面(ramen)同根同源,但韓國人對兩者的看法截然不同——日本拉面幾乎專指采用新鮮食材和香料制成的日本面條,通常在餐廳供應,日本也有方便面,但不叫拉面;韓國拉面指的是用干菜和人工調味料制成的方便面,韓國餐館也提供拉面,在這類菜肴中廚師會使用預先包裝好的方便面。

對韓國和日本的飲食文化產生巨大影響的因素之一,就是美國提供的過剩小麥。二戰(zhàn)后日韓飽受主食短缺之苦,也同時在美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勢力范圍內。日本日清公司創(chuàng)始人安藤百福冥思苦想如何利用美國以援助形式供給的小麥面粉,在1958年發(fā)明了方便面。在韓國,拉面的歷史始于1963年。泡面文化指南書《孤獨的泡面》談到,三養(yǎng)是韓國第一個推出速食面的品牌。朝鮮戰(zhàn)爭后,大多數人都在忍饑挨餓,曾在日本吃過速食面的三養(yǎng)創(chuàng)始人全中尹認為,速食面是解決糧食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推出了第一款速食面。即便在當時財政赤字以及公司管理層反對的情況下,全中尹依舊將拉面的市場價格訂為10韓幣,成為當時市民可以用于果腹的低價食品。就這樣,三養(yǎng)將拉面作為第二主食,建立起了新的飲食文化。

《孤獨的泡面》
食帖番組 主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年

在尚未完成工業(yè)化的國家,頓頓吃得上大米一度是特權象征,如今韓國中產階級已日益壯大,拉面也逐漸擁有了不同的含義,從貧窮的象征轉變?yōu)轫n國的象征。

拉面里的艱苦奮斗、快節(jié)奏生活和辛辣渴望

在1986年首爾亞運會上,韓國田徑選手林春愛在眾多強手競爭的中長跑項目中連獲三金,引發(fā)全韓轟動。賽后采訪讓人們了解到,林春愛家里一貧如洗,日常靠拉面充饑。在《韓國時報》刊發(fā)的《拉面和兩個女兒》一文中,林春愛說:“我吃了很多拉面,很羨慕能喝牛奶的朋友……母親在一家餐館辛勤工作來養(yǎng)活我們。已故的父親說過,對不起,我們不富有,但請不要欠別人的,要努力用你自己的腳站起來。”在“拉面女孩”的勵志故事中,拉面蘊藏著韓國人上世紀80年代的艱苦奮斗精神,也激發(fā)出了人們強烈的民族情感。

朝鮮戰(zhàn)爭之后的60年代初,韓國開始實施時任總統(tǒng)樸正熙提出的一系列五年經濟計劃。這些計劃創(chuàng)造了漢江奇跡(從一個戰(zhàn)亂國家到經濟強國的轉變),并創(chuàng)造了以三星、現(xiàn)代和LG等企業(yè)巨頭為代表的韓國公司。人類學家金忠順在《回到韓國》(Way Back into Korea)一書中寫道,“Ppalli ppalli”的習慣是韓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對速度的重視成為一種基本價值觀,深深植根于人們的腦海中。這種文化使得韓國在很短的時間里取得巨大的經濟進步,實現(xiàn)工業(yè)化。“Ppalli”的意思是“快”或“快點”,“ppalli ppalli”指的是一種崇尚快節(jié)奏生活方式的文化——為了取得最大的成功,人們渴望快速有效地做每一件事。

韓國《中央日報》把 “ppalli ppalli”文化稱為“深深植根于韓國社會”的、對外國人來說“第一個或最大的文化沖擊”。文章邀請讀者在韓國高樓乘電梯時仔細觀察關門按鈕:那些按鈕往往非常破舊,因為人們會一遍又一遍戳它,來縮短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哪怕只快一秒鐘。

《煮面男》海報 圖片來源:豆瓣

 “Ppalli ppalli”文化也存在于吃飯這種日常行為中。舉例來說,超市收銀臺前突然排起長隊時,韓國人會當場吃起糕點、面包、果汁,結賬時拿著包裝紙付費。買了拉面也會馬上煮,所以韓國商店里總有開水和微波爐。韓國人煮拉面時常使用一種被稱為“yangeun nembi(????)”的鋁鍋,呈淡金色,特性是加熱極快。

吃過韓國拉面的人或許也會被其辣味吸引。《中央日報》有文章認為,每當經濟衰退(包括新冠疫情)導致生活變得艱難,韓國人對辛辣食物的渴望就會急劇上升。比如亞洲金融危機后的1998年,韓國代表性的辣味拉面農心辛拉面銷量同比增長了20%。在歐洲金融危機最嚴重的2012年,比辛拉面還要辣許多的火雞面推出了。“在這個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壓力越大的人就越想吃辣,但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許多人仍然不認為辣食能緩解壓力。”

火雞面(圖片來源:圖蟲)

首爾國立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教授韓慶國(Kyungkoo Han)發(fā)現(xiàn)了工業(yè)化進程中韓國食品的“拉面化”現(xiàn)象。“拉面化”指的是工業(yè)化生產的速食的增加、麻辣口味的主導地位,以及飯菜和家庭的碎片化。韓國拉面電視廣告里所呈現(xiàn)的,總是一群微笑的家庭成員坐在餐桌旁,享用著白瓷碗里的拉面和奢華配菜。許多韓劇和電影中也都有角色用筷子大口吃著一碗家庭裝拉面的場景,洋溢著團聚和溫暖的氣氛。但真正的拉面食用場景是怎樣的呢?韓慶國指出,因為拉面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食用,有無同伴皆可匆忙食用,實際上改變了一家人同吃一鍋飯的想法。

國民美食也有階級區(qū)隔

韓慶國看到,一般來說,食物的消費會產生社會階層的差異,但拉面似乎恰恰起到了相反的作用——不論階級背景如何,韓國孩子從幼年開始就有機會接觸拉面,在上學、補習班和服兵役時也會吃大量拉面,工作之后吃拉面的場景也很多。所以,來自不同背景的韓國人都吃過拉面,拉面已經成為一種國民食物。

埃默里大學學術博客“絲綢之路上的面條”作者Christina Ji Young Chang(???)認為,“拉面確實是任何場合都能激發(fā)韓國人精神的靈魂食品。”她采訪了在服完兩年兵役的韓國人Han,Han說士兵每周都會收到各種拉面配給,作為給定膳食的補充。在與駐韓美軍 (USFK) 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中,拉面也被配給韓國和美國士兵。Han說,拉面是每個士兵在完成警衛(wèi)任務后都喜歡吃的美食,它讓戰(zhàn)友們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

在上班族那里,拉面被用來治療宿醉。酒精是韓國社會和文化規(guī)范的重要組成部分,下班后喝酒聚餐的文化被稱為“hoesik”。在晚上或第二天早上吃拉面,被認為能夠克服或減少宿醉的影響。

圖片來源:圖蟲

在韓國,拉面甚至可被用于兩性關系中的性暗示。“你想到我家吃拉面嗎?” 或“你想在走之前吃拉面嗎”的用法可追溯至2001年李英愛出演的電影《春逝》,之后也出現(xiàn)在許多韓劇中,包括但不限于《金秘書為何那樣》《愛的迫降》等。

韓慶國認為,人人吃拉面的文化為劃分階級差別留下了很小的空間。他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都市傳說——一位年輕企業(yè)總裁在繼承父親(創(chuàng)始人)的公司后,認為拉面是低端食物,拒絕吃拉面,現(xiàn)代集團創(chuàng)始人鄭周永看到后拿起旁邊的碗大口大口吃了兩份拉面。

食用拉面真的可以混淆階級區(qū)隔嗎?在電影《寄生蟲》里,有一種拉面叫做炸醬烏冬面(jjapaguri),就是把兩種不同類型的廉價拉面——jjapagetti和neogurri——放在同一個鍋里煮,是窮人的食物。雖然《寄生蟲》里的富豪樸氏夫婦也允許小兒子吃拉面,但他們吃的是加入西冷牛排的、更高階層的拉面。

《寄生蟲》劇照

拉面遍布韓國所有家庭,但澆頭的階級差距很明顯。除了韓牛,龍蝦、鮑魚、牡蠣和貽貝也可以用來與拉面一起煮。這和加入了泡菜、豆芽和青菜的拉面,大概不是同一種拉面。

參考資料:

《孤獨的泡面》食帖番組 主編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

Noodle Odyssey: East Asia and Beyond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92481874_Noodle_Odyssey_East_Asia_and_Beyond

https://koreajoongangdaily.joins.com/2022/10/03/business/tech/Korea-ppalli-ppalli-fastpaced/20221003180809683.html

Make ram-don à la Parasite, the fanciest cheap dinner money can buy

https://thetakeout.com/recipe-how-to-make-ram-don-noodles-from-parasite-movie-1841769317

All about ramyeon, the Korean comfort food that’s more than just a trend

https://thetakeout.com/all-about-ramyeon-the-korean-comfort-food-that-s-more-1846338956

Ramen and two daughters

http://www.koreatimes.co.kr/www/news/opinon/2015/08/162_179966.html

[WHY] Koreans' love for spicy foods: Crazy trend or comfort food?

https://koreajoongangdaily.joins.com/2022/09/17/why/koreans-craving-koreans-love-korean-restaurant/20220917070012724.html

South Korea’s unstoppable taste for haste

https://www.bbc.com/travel/article/20180708-south-koreas-unstoppable-taste-for-haste

What’s the story behind instant ramen noodles – and how did post-war America influence their invention?

https://www.scmp.com/magazines/style/news-trends/article/3077785/whats-story-behind-instant-ramen-noodles-and-how-did

Noodle Odyssey: East Asia and Beyond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92481874_Noodle_Odyssey_East_Asia_and_Beyond

Young South Koreans are fighting against the return of hoesik — 'compulsory' after-work and weekend gatherings — as COVID-19 restrictions ease

https://www.insider.com/young-south-koreans-dreading-return-hoesik-work-culture-office-2022-5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川县| 德州市| 永济市| 教育| 左云县| 土默特左旗| 城市| 台前县| 光泽县| 高邑县| 襄樊市| 扶绥县| 左贡县| 榕江县| 三亚市| 邵阳县| 上饶市| 农安县| 大城县| 渭源县| 江口县| 新蔡县| 石台县| 邯郸县| 远安县| 抚远县| 右玉县| 东光县| 平利县| 永定县| 桑日县| 晋中市| 中牟县| 太谷县| 邹城市| 绥棱县| 新兴县| 淮安市| 白水县| 闽清县| 岗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