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股權爭奪有望落幕,中炬高新仍有虧損困局待解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股權爭奪有望落幕,中炬高新仍有虧損困局待解

股權爭奪陰影下的中炬高新,基本面也不理想,過去一年多項經營指標出現惡化。

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 | 深海

“醬油老二”中炬高新業持續疲軟。

近日,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53.41億元,同比增長4.41%;歸母凈利潤為虧損5.92億元,上年為盈利7.42億元。

財報顯示,業績由盈轉虧,主要源于公司土地糾紛一審訴訟判決的計提負債11.78億元。該訴訟除了拖累全年利潤,還造成了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及資產負債率攀升。

好消息是,隨著火炬集團和寶能系長達8年的暗斗落下帷幕,這起訴訟和解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但在股權爭奪陰影下的中炬高新,基本面也不理想,過去一年多項經營指標出現惡化。

根據年報,如果扣除訴訟等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公司2022年的扣非凈利潤為5.56億元,同比下降22.5%,這也是該指標連續兩年下滑了。另外,受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產品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最近三年來的毛利率分別為38.26%、34.87%和31.7%,持續承壓。

多項經營指標惡化

3月20日,中炬高新發布2022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53.41億元,同比增長4.41%;實現凈利潤-5.92億元,同比下降179.82%;扣非凈利潤為5.56億元,同比下降22.5%。

去年前三季度,中炬高新還處于盈利狀態。財務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9.56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歸母凈利潤4.19億元,同比增長14.2%。

這意味著,公司虧損主要發生在四季度,該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3.9億元,同比下滑18.7%;歸母凈利潤虧損10.1億元,同比下滑369.4%;扣非歸母凈利潤1.5億元,同比下滑57.9%。

值得一提的是, 這是中炬高新上市27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對此公司表示,利潤方面受到中山火炬工業聯合有限公司(下稱“工業聯合”)訴訟一審判決的影響,年報中計提預計負債11.78億元,是造成年度業績虧損、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及資產負債率攀升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雷達財經注意到,從2020年開始公司就出現營收增速放緩、利潤水平下滑的情況。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中炬高新的營收增速為-0.15%,多年以來首現負增長;歸母凈利潤增速則從2020年的23.96%降至2021年的-16.63%。

2021年年報中公司表示,面對新冠疫情持續沖擊、消費需求疲軟、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等不利局面,疊加各種消費業態競相涌現,給企業營銷帶來新的挑戰;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盈利能力下降。

進入2022年,外部環境未見明顯好轉。年報中管理層稱,國內受到經濟下行、需求收縮的影響,調味品行業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企,市場復蘇緩慢,行業增長乏力。

目前,中炬高新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調味食品、園區運營及城市開發等。其中,2022年公司調味品業務實現收入49.55億元,同比增長7.30%;房地產業務收入2.50億元,同比下降31.75%。

按調味品品類劃分,2022年子公司美味鮮公司的醬油收入占比61.89%,雞精雞粉占比12.19%,食用油占比10.21%,其他調味品占比15.71%;此外,近年公司還推出了蠔油、料酒、米醋、醬類等系列新產品。

營收占比較高的醬油業務全年收入增長7%,但在第四季度下滑了4%,德邦證券認為主要系去年四季度全國多點疫情爆發,終端渠道客流量受損。

同時,醬油1.76%的噸價增速,也不及雞精雞粉、食用油及其他調味品的提價幅度,這在去年原材料大豆現貨均價同比增長9.3%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明顯承壓。

據財報,2022年中炬高新毛利率為31.7%,同比下降3.17個百分點,公司毛利率也因此出現三連降。 歷史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39.55%、38.26%和34.87%。

公司在財報中提醒,主要原材料為黃豆、面粉、白糖、食鹽等農產品及玻璃瓶、塑料瓶和紙箱等包裝物2022年價格大幅上漲,公司產品毛利率下降幅度較大;如2023年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將對產品毛利率水平產生更大不利影響。

另外,截至去年期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44.33%,比年初上升16.16個百分點,為近十年來最高水平。其中的“罪魁禍首”,同樣是因訴訟計提的預計負債11.78億元。

訴訟拖累全年利潤

基本面承壓之外,未決訴訟拖累了中炬高新全年的利潤。

具體而言,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歸母凈利虧損10.11億元,主因公司與工業聯合涉及三宗訴訟糾紛,被判決公司需賠付其工業用地超16萬平方米,賠償該用地的增值溢價損失超6億元,并返還土地轉讓款0.33億元。

基于此,公司預先計提負債 11.78 億元,若剔除該因素,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 5.86 億元,同比下降約 21%,此等實際下滑與原材料成本上漲較多有關。

影響中炬高新利潤的訴訟始于2020年。當年9月份,原告方工業聯合以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為由,主張中炬高新應交付就案件所涉面積為1129.67畝與1043.83畝的土地使用權,并將土地使用權的不動產權證辦理至工業聯合名下。

2020年10月25日,工業聯合以同樣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為由,主張公司應交付就案件所涉面積為797.05畝的土地使用權,并將土地使用權的不動產權證辦理至工業聯合名下。

2021年8月,中炬高新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廣東中匯合創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中匯合創”)89.24%的股權,掛牌起始價為111.69億元。

但一個月后,工業聯合以訴前保全為名,查封了其持有的合計33.44 %中匯合創股權。當年12月份,經工業聯合申請,追加中匯合創為共同被告,中炬高新的轉讓計劃就此擱淺。

2022年6月份,工業聯合就其中兩起訴訟增加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承擔不能交付土地的違約責任,返還已經支付的土地轉讓款及利息,并按市場價格賠償合計2173.49畝土地使用權的土地溢價經濟損失51.51億元。

今年1月28日,中炬高新收到一審判決書,判令公司向工業聯合賠償名下的工業用地共計16.73萬平方米、返還購地款0.33億元、賠償損失6.0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涉訴的兩宗合同簽署日期在1999-2001年之間,當時火炬集團為第一大股東。但作為和火炬集團同一實控人之下的工業聯合在20年后突然“發難”,被認為與中炬高新兩大股東寶能系和火炬集團的股權暗戰有關。

在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看來,工業聯合起訴中炬高新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進一步削弱寶能系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力,迫使寶能系放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

股權之爭有望解決

天眼查顯示,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注冊資本7.85億元,1995年1月份在上交所上市。

成立之初,中炬高新主要負責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開發、投資、建設和綜合管理,是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的首家上市公司。

1999年,中炬高新收購了生產經營醬料及調味品的中山市美味鮮食品總廠,這也是其子公司美味鮮公司的前身,此后中炬高新蛻變成了一家以賣醬油為主的調味品公司,被市場稱為“醬油第二股”。

股權方面,在2015 年之前,火炬集團一直是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實際控制人。

但在2015年4月,由姚振華控制的前海人壽舉牌并增持中炬高新,成為中炬高新第二大股東。面對控制權旁落的危險,火炬集團很快表達出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發行股份等方式反擊的計劃,但最終不了了之。

2016年,前海人壽以24.92%的持股比例,成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東;2018年9月,前海人壽將24.92%股權轉讓給了同為寶能系控制的中山潤田,后者成為中炬高新新的第一大股東。

雖然火炬集團將控股權拱手相讓,但在中炬高新的實際經營中,卻與寶能系頻頻產生分歧。

例如,2021年7月,中炬高新第九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來自火炬集團方面的余健華董事對19項議案中17項投出了反對票,包括公司剝離房地產業務、面向控股股東的定增計劃、股權回購、董事提名等。

另外從2022年7月份開始,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連續增持中炬高新,并在今年1月份第三次增持后持股比例達到 15.48%,超過中山潤田重返第一大股東之位。

而寶能系那邊因資金鏈承壓,多次減持中炬高新之后,于2023年1月18日中山潤田的持股比例降至13.75%。

根據最新公告,3月22日,中山潤田所持有1200萬股被司法拍賣,由火炬集團一致行動人嘉興鼎暉桉鄴競拍成功,成交價4.06億元。

此次拍賣過戶成功后,預計火炬集團和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將增持至17%,而中山潤田持股比例或將降至12.2%。

同時,中山潤田仍有部分股權待拍賣,其中4月13日有一筆質押股權將被司法處置,占公司總股本的1.06%。華鑫證券經指出,若中山潤田全部執行,則剩余股權比例將降至約8%,股權問題解決有望提速。

實際上,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重新拿回中炬高新的控股權,不僅讓這場歷時近8年的股權暗戰落下帷幕,還有望解決中炬高新身上的訴訟麻煩。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鑒于原告工業聯合和火炬集團同為中山火炬管委會控股企業,該糾紛存在和解可能。這對業績持續滑坡的中炬高新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中炬高新

1.8k
  • 中炬高新:吳劍辭任副總經理
  • 中炬高新(600872.SH):董事會選舉新獨立董事,秦志華投棄權票并質疑董事會結構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股權爭奪有望落幕,中炬高新仍有虧損困局待解

股權爭奪陰影下的中炬高新,基本面也不理想,過去一年多項經營指標出現惡化。

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 | 深海

“醬油老二”中炬高新業持續疲軟。

近日,公司披露了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收53.41億元,同比增長4.41%;歸母凈利潤為虧損5.92億元,上年為盈利7.42億元。

財報顯示,業績由盈轉虧,主要源于公司土地糾紛一審訴訟判決的計提負債11.78億元。該訴訟除了拖累全年利潤,還造成了公司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及資產負債率攀升。

好消息是,隨著火炬集團和寶能系長達8年的暗斗落下帷幕,這起訴訟和解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但在股權爭奪陰影下的中炬高新,基本面也不理想,過去一年多項經營指標出現惡化。

根據年報,如果扣除訴訟等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公司2022年的扣非凈利潤為5.56億元,同比下降22.5%,這也是該指標連續兩年下滑了。另外,受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產品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最近三年來的毛利率分別為38.26%、34.87%和31.7%,持續承壓。

多項經營指標惡化

3月20日,中炬高新發布2022年年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53.41億元,同比增長4.41%;實現凈利潤-5.92億元,同比下降179.82%;扣非凈利潤為5.56億元,同比下降22.5%。

去年前三季度,中炬高新還處于盈利狀態。財務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9.56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歸母凈利潤4.19億元,同比增長14.2%。

這意味著,公司虧損主要發生在四季度,該季度公司營業總收入為13.9億元,同比下滑18.7%;歸母凈利潤虧損10.1億元,同比下滑369.4%;扣非歸母凈利潤1.5億元,同比下滑57.9%。

值得一提的是, 這是中炬高新上市27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對此公司表示,利潤方面受到中山火炬工業聯合有限公司(下稱“工業聯合”)訴訟一審判決的影響,年報中計提預計負債11.78億元,是造成年度業績虧損、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及資產負債率攀升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雷達財經注意到,從2020年開始公司就出現營收增速放緩、利潤水平下滑的情況。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中炬高新的營收增速為-0.15%,多年以來首現負增長;歸母凈利潤增速則從2020年的23.96%降至2021年的-16.63%。

2021年年報中公司表示,面對新冠疫情持續沖擊、消費需求疲軟、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等不利局面,疊加各種消費業態競相涌現,給企業營銷帶來新的挑戰;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產品盈利能力下降。

進入2022年,外部環境未見明顯好轉。年報中管理層稱,國內受到經濟下行、需求收縮的影響,調味品行業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企,市場復蘇緩慢,行業增長乏力。

目前,中炬高新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調味食品、園區運營及城市開發等。其中,2022年公司調味品業務實現收入49.55億元,同比增長7.30%;房地產業務收入2.50億元,同比下降31.75%。

按調味品品類劃分,2022年子公司美味鮮公司的醬油收入占比61.89%,雞精雞粉占比12.19%,食用油占比10.21%,其他調味品占比15.71%;此外,近年公司還推出了蠔油、料酒、米醋、醬類等系列新產品。

營收占比較高的醬油業務全年收入增長7%,但在第四季度下滑了4%,德邦證券認為主要系去年四季度全國多點疫情爆發,終端渠道客流量受損。

同時,醬油1.76%的噸價增速,也不及雞精雞粉、食用油及其他調味品的提價幅度,這在去年原材料大豆現貨均價同比增長9.3%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明顯承壓。

據財報,2022年中炬高新毛利率為31.7%,同比下降3.17個百分點,公司毛利率也因此出現三連降。 歷史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別為39.55%、38.26%和34.87%。

公司在財報中提醒,主要原材料為黃豆、面粉、白糖、食鹽等農產品及玻璃瓶、塑料瓶和紙箱等包裝物2022年價格大幅上漲,公司產品毛利率下降幅度較大;如2023年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將對產品毛利率水平產生更大不利影響。

另外,截至去年期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44.33%,比年初上升16.16個百分點,為近十年來最高水平。其中的“罪魁禍首”,同樣是因訴訟計提的預計負債11.78億元。

訴訟拖累全年利潤

基本面承壓之外,未決訴訟拖累了中炬高新全年的利潤。

具體而言,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歸母凈利虧損10.11億元,主因公司與工業聯合涉及三宗訴訟糾紛,被判決公司需賠付其工業用地超16萬平方米,賠償該用地的增值溢價損失超6億元,并返還土地轉讓款0.33億元。

基于此,公司預先計提負債 11.78 億元,若剔除該因素,公司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 5.86 億元,同比下降約 21%,此等實際下滑與原材料成本上漲較多有關。

影響中炬高新利潤的訴訟始于2020年。當年9月份,原告方工業聯合以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為由,主張中炬高新應交付就案件所涉面積為1129.67畝與1043.83畝的土地使用權,并將土地使用權的不動產權證辦理至工業聯合名下。

2020年10月25日,工業聯合以同樣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為由,主張公司應交付就案件所涉面積為797.05畝的土地使用權,并將土地使用權的不動產權證辦理至工業聯合名下。

2021年8月,中炬高新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廣東中匯合創房地產有限公司(下稱“中匯合創”)89.24%的股權,掛牌起始價為111.69億元。

但一個月后,工業聯合以訴前保全為名,查封了其持有的合計33.44 %中匯合創股權。當年12月份,經工業聯合申請,追加中匯合創為共同被告,中炬高新的轉讓計劃就此擱淺。

2022年6月份,工業聯合就其中兩起訴訟增加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承擔不能交付土地的違約責任,返還已經支付的土地轉讓款及利息,并按市場價格賠償合計2173.49畝土地使用權的土地溢價經濟損失51.51億元。

今年1月28日,中炬高新收到一審判決書,判令公司向工業聯合賠償名下的工業用地共計16.73萬平方米、返還購地款0.33億元、賠償損失6.0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涉訴的兩宗合同簽署日期在1999-2001年之間,當時火炬集團為第一大股東。但作為和火炬集團同一實控人之下的工業聯合在20年后突然“發難”,被認為與中炬高新兩大股東寶能系和火炬集團的股權暗戰有關。

在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看來,工業聯合起訴中炬高新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進一步削弱寶能系對上市公司的控制力,迫使寶能系放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

股權之爭有望解決

天眼查顯示,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注冊資本7.85億元,1995年1月份在上交所上市。

成立之初,中炬高新主要負責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開發、投資、建設和綜合管理,是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的首家上市公司。

1999年,中炬高新收購了生產經營醬料及調味品的中山市美味鮮食品總廠,這也是其子公司美味鮮公司的前身,此后中炬高新蛻變成了一家以賣醬油為主的調味品公司,被市場稱為“醬油第二股”。

股權方面,在2015 年之前,火炬集團一直是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為實際控制人。

但在2015年4月,由姚振華控制的前海人壽舉牌并增持中炬高新,成為中炬高新第二大股東。面對控制權旁落的危險,火炬集團很快表達出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發行股份等方式反擊的計劃,但最終不了了之。

2016年,前海人壽以24.92%的持股比例,成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東;2018年9月,前海人壽將24.92%股權轉讓給了同為寶能系控制的中山潤田,后者成為中炬高新新的第一大股東。

雖然火炬集團將控股權拱手相讓,但在中炬高新的實際經營中,卻與寶能系頻頻產生分歧。

例如,2021年7月,中炬高新第九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來自火炬集團方面的余健華董事對19項議案中17項投出了反對票,包括公司剝離房地產業務、面向控股股東的定增計劃、股權回購、董事提名等。

另外從2022年7月份開始,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連續增持中炬高新,并在今年1月份第三次增持后持股比例達到 15.48%,超過中山潤田重返第一大股東之位。

而寶能系那邊因資金鏈承壓,多次減持中炬高新之后,于2023年1月18日中山潤田的持股比例降至13.75%。

根據最新公告,3月22日,中山潤田所持有1200萬股被司法拍賣,由火炬集團一致行動人嘉興鼎暉桉鄴競拍成功,成交價4.06億元。

此次拍賣過戶成功后,預計火炬集團和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將增持至17%,而中山潤田持股比例或將降至12.2%。

同時,中山潤田仍有部分股權待拍賣,其中4月13日有一筆質押股權將被司法處置,占公司總股本的1.06%。華鑫證券經指出,若中山潤田全部執行,則剩余股權比例將降至約8%,股權問題解決有望提速。

實際上,火炬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重新拿回中炬高新的控股權,不僅讓這場歷時近8年的股權暗戰落下帷幕,還有望解決中炬高新身上的訴訟麻煩。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鑒于原告工業聯合和火炬集團同為中山火炬管委會控股企業,該糾紛存在和解可能。這對業績持續滑坡的中炬高新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虹口区| 余庆县| 太湖县| 泰来县| 体育| 常熟市| 临潭县| 克什克腾旗| 邵武市| 南澳县| 河北区| 闻喜县| 勃利县| 讷河市| 鸡泽县| 东乡| 平陆县| 安西县| 宜君县| 江川县| 遵义市| 贺州市| 许昌市| 胶南市| 友谊县| 旬阳县| 丁青县| 合山市| 鄂托克前旗| 库车县| 贵定县| 柳江县| 武城县| 扎兰屯市| 池州市| 宁河县| 元阳县| 鱼台县| 黄浦区| 东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