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華龍一號首堆正式投產。
3月25日,中廣核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當日6時55分,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已完成商運前的全部性能實驗和滿功率連續運行考核,具備商業運行條件。
這標志著,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正式建成投產。這也是中國第三臺正式投產的華龍一號核電機組。
防城港核電站位于廣西防城港市,是中國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首座核電站,規劃建設六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下稱防城港核電)總經理、新聞發言人蔡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六臺機組全面建成后,預計每年可提供清潔能源530億千瓦時,滿足900萬人口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400萬噸。
2016年,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1、2號機組投入商業運營,采用了中廣核自主設計的改進型壓水堆技術CPR1000技術,目前已累計上網清潔能源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
防城港核電站二期工程3、4號機組采用了中國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技術,分別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開工建設。其中,3號機組是中廣核的華龍一號首堆,也是中國西部地區首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
從防城港核電站3號機組開始建設到投產,共歷時七年零三個月。
該機組分別于2021年6月和2022年6月完成冷試和熱試,今年1月10日首次并網成功。
“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成功投產,標志著中廣核華龍一號實現了從技術研發到工程轉化到項目投產的全面落地。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寧小平稱。
2022年,防城港核電站1、2號機組上網電量達165.8億千瓦時,發電小時數達到了8177小時。
蔡振表示,2022年,防城港核電首次全電量進入市場,32次參與廣西電力市場交易,對廣西電力市場化改革、維護電力市場平穩有序起到了積極作用。
據中廣核旗下上市公司中國廣核(01816.HK/003816.SZ)披露,防城港4號機組預計于2024年上半年投產。
華龍一號是中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由中國兩大核電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集團)和中廣核聯合研發。
華龍一號采用177組堆芯燃料組件、雙層安全殼、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等多項設計特征。每臺華龍一號機組裝機容量116.1萬千瓦,年發電能力近100億度,設計壽命為60年。
中廣核反應堆理論設計首席專家、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盧向暉表示,華龍一號反應堆設計嚴格遵循國內法規要求,在安全性提升的基礎上,反應堆堆芯功率較國內二代核電機組提升了約9%,整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華龍一號也是唯一獲得IAEA安全審查、英國核電通用審查(GDA)和歐洲壓水堆核電站用戶(EUR)認證的中國核電技術品牌。
2021年1月29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建成投產。
2022年3月25日,中核福清核電6號機組正式具備商運條件。至此,華龍一號全球首個示范工程全面建成。
中國廣核表示,防城港3號機組投入商業運營后,該公司管理的在運核電機組數量增加至27臺,在運機組裝機容量由2.94萬兆瓦增加至3.06萬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