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旭
國務院總理李強周五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會議提出,延續和優化實施部分階段性稅費優惠政策,預計每年減負規模達4800多億元。
這些政策包括:將符合條件行業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為制度性安排長期實施;將減半征收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減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政策延續實施至2027年底;將減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部分所得稅政策、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延續實施至2024年底;今年底前繼續對煤炭進口實施零稅率等。
中國政府自2018年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政策以來,政策范圍和力度不斷擴大,在降低市場主體負擔、穩住宏觀經濟大盤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為例,自2016年政策推開實施以來,扣除比例逐漸從50%提高到100%,為企業研發提供了更多支持和空間。科技部近日透露,2022年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已超過3/4。在成果轉化方面,2022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已達到4.8萬億元,企業貢獻了超過80%的技術吸納。
剛剛過去的2022年,我國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等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2萬億元,推動我國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從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從今年開始減稅降費將從過去的追求規模轉向追求效率。
此外,3月初,財政部副部長朱忠明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增強政策精準性,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