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杜天舒
連日來數字中國政策東風頻吹,頂層規劃正式出爐,國家數據局也即將組建。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建設數字中國究竟有何戰略意義?2522框架下數字中國建設將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
界面新聞邀請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與浙商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與新科技首席陳杭進行解讀。
胡捷首先介紹了中國數字化發展的進程。中國的數字化進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電算化的階段;進入本世紀以后,數字化進入了第二個階段,即互聯網化階段;此后,數字化進入第三階段,即智能化階段,此階段非常密集地依賴數據本身的收集、整理、加工與分析等等,代表性的應用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
目前,我國處于智能化階段,這是數字化的高階階段,且我國數字化發展在全世界處于相對前沿的地位。
陳杭從證券與行業研究的角度對數字經濟產業構成進行了補充。他認為,數字經濟分為上、中、下游三個部分,下游數據應用得到中游支撐,而中游則依賴于上游的國產芯片和軟件。目前,大量的數據散落在各個平臺和系統中,面臨著數據孤島的問題,因此要設立數據交易所。除了數據交易所,數字經濟的中臺還包括數據安全和通信網絡等領域。在上游,國產軟件和半導體芯片構建出整個軟硬件系統。
兩位專家也對國家數據局的組建意義與對行業的影響進行了解讀。
胡捷表示,國家數據局的設立,折射出數據在今天的經濟體系中已經變得非常重要。此外,從產業本身的管理引導和規劃來說,成立大數據局也是一個恰逢其時的舉措。我國在數據方面的探索在幾年前便開始,今年兩會,在國家層面設立國家數據局,順應了產業的呼吁,這也是我國在體制改革順應經濟的需求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陳杭補充到,目前,數據管理局的設立為了將數據生產要素重新梳理好,將它從各個數據孤島中提取出來,加強數據流通,使數據更能體現出它的價值。國家數據局的出現,可能會重新產生一個新的行業,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數據行業,極有可能成為資產負債表里面的一個新的科目。
對于這一次的建設數字中國頂層規劃落地顯現出的新的特點,兩位專家進行了解讀。陳杭認為,這表明科技越來越被當成一種基礎設施提出來。數字經濟逐漸成為一個范疇,底層為底座基礎設施,中游為數據交易所,上游為國產軟件和國產芯片,形成了一個全新的以大基建。
胡捷表示,在產業升級換代過程中,我國發現計算機以及其輻射出去的各種應用非常重要。因此,數字中國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時,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有強烈的戰略引導意義,同時也指引我們去發掘新的產業,在新時代占據制高點。
就數字中國建設直接受益的細分行業,兩位專家表示,基于算力、通訊、數據延伸出的產業,將會迎來發展機遇。圍繞著數據會誕生出數據收集、整理、存儲、傳輸、標注等產業。圍繞算力則會誕生包括我們國家提出東數西算、各種數據中心的建設,以及圍繞著算力的上游芯片行業、半導體行業。此外,通訊產業被再次重視,由于數據是分散在各地,它需要通過通訊實現各地設備相互協調,及時交互。
在數字中國建設中,電信運營商也會成為數據要素市場的重要參與者。近些天來,在二級市場板塊中,通訊運營商也是表現非常搶眼的。對于運營商進來搶眼的表現,陳杭進行了分析。
陳杭認為,運營商的市值承載了兩方面的市場的期望。其一,無論從資本壁壘,技術壁壘,數據量的堆積,運營商在A股的都是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之前的估值沒有體現出他們的戰略級價值,這一次簡單的估值回歸價值,讓國企的定海神針的作用被發現。其二,三大運營商不僅僅有我們在網上通過無線通信或有線通信傳播的數據,它還是整個服務和運營的基礎設施。這種重要性在數字經濟中重新被發現。
在這次數字經濟布局中的,資金引入模式有哪些不一樣,兩位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陳杭表示,數據經濟或將采用上市公司與地方政府聯合體的融資模式。以京東為例,這樣的上市公司和地方政府聯合體組合,既可以解決上市公司的資金困難,又能給地方政府提供一個非常好的項目來源。同時,項目落地到當地政府,能夠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帶動更多的就業,形成更多的GDP和財政收入,形成多渠道融資的創新。
胡捷認為,在2015年之后,可以看到國家的資金也逐漸的進入了應用層面,這是一個新現象。未來,資金的來源可以是兩個方面相結合。國家的資金可以更多地投向那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建設周期長、涉及資金規模大、見效慢、甚至回報不是特別好的行業。在應用層面,投資機會應盡量的讓給民間。應用層面貼近市場,民間更了解市場到的需求。
最后,兩位專家提到了目前數字中國建設所面臨的一些瓶頸問題。陳杭表示,整個芯片產業我國的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在半導體材料這種核心關鍵領域,需要巨額資金投入與研發投入,最好由國家牽頭來投資與研發。
胡捷認為,第一是基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在很多方面,無論是基礎的算力、芯片還是算法上,我們的創新能力不足。第二個是數據相關的立法。數據成為的生產要素以后,涉及了很多的立法相關的問題。如何對數據數據這樣一個新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的立法,其實有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一些跟立法相關的配套技術也需要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