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近日,云南省藥監局發布的一則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云南清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茹生物”)委托廣州市西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西美”)生產的“妮予兒凈膚清顏祛痘霜”被檢出甲硝唑等3種禁用原料,被罰沒52萬余元。
據青眼梳理發現,今年已有10批次祛痘類化妝品被檢出禁用原料。有行業資深人士就此表示,“化妝品添加禁用物質,無非是為了實現產品快速見效,但這會對使用者的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因此,執法層面理應加大處罰力度,讓違法違規者‘肉疼’?!?/p>
一款產品檢出三種違禁原料
據云南省藥監局發布的通報顯示,被查的“妮予兒凈膚清顏祛痘霜”(生產批號:2021/11/07,生產日期2021年11月7日,規格35g),檢出禁用原料甲硝唑(檢出4255.19ug/g)、林可霉素(檢出5ug/g)、克林霉素(檢出6421ug/g),該產品備案人企業名稱為清茹生物。
據了解,甲硝唑等上述檢出成分屬于抗生素類藥物。而人體長期接觸含抗生素的化妝品,易引起接觸性皮炎、抗生素過敏等癥狀,易產生耐藥性。同時,藥物殘留還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等。正因如此,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均是《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規定的化妝品禁用物質。
最終,云南省藥監局認定清茹生物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所指“在化妝品中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之情形,遂對其做出如下處罰:沒收召回涉案產品妮予兒凈膚清顏祛痘霜269瓶;沒收違法所得2317元;罰款521875元;罰沒款合計524192元。
▍截自云南省藥監局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清茹生物成立于2015年,經營范圍包括生物科學技術的研究及推廣、化妝品的銷售。青眼注意到,在此次被云南省藥監局公開處罰之前,清茹生物已因“妮予兒凈膚清顏祛痘霜”檢出禁用原料被國家藥監局點名通報。
▍截自國家藥監局通告
青眼進一步調查了解到,受托生產企業廣州西美則成立于2015年7月,經營范圍包括化妝品批發、化妝品零售、技術服務等。值得一提的是,廣州西美并非首次上“黑榜”。據《河南法制報》報道,早在2019年5月,廣州西美生產的妙方麗顏祛痘精華液就因含有甲硝唑成分,被河南省藥監局公開點名通報。
就本次被處罰一事,青眼第一時間致電上述2家企業詢問具體情況,但截至發稿均未獲回復。
與此同時,青眼通過化妝品監管APP查詢發現,涉事的“妮予兒凈膚清顏祛痘霜”產品備案日期為2019年5月21日,實際生產企業為廣州西美。截至目前,在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已無法找到“妮予兒凈膚清顏祛痘霜”這款產品。
▍截自國家藥監局官網
但在拼多多平臺上,青眼通過關鍵字“凈膚清顏祛痘霜”進行檢索,搜到一款名為“EVAME凈膚清顏祛痘霜”(備案編號:粵G妝網備字2018084848)的產品正在售賣,該產品生產企業亦為廣州西美。值得一提的是,據化妝品監管APP顯示,該備案編號對應的產品名稱為“EVAME凈膚清顏祛痘精華液”,且該產品備案已注銷。
▍截自拼多多(左)、化妝品監管APP(右)
祛痘類產品今年頻上“黑榜”
另據青眼不完全梳理發現,在今年國家藥監局公布的60批次使用禁用原料的化妝品中,就有10批次祛痘類產品登上“黑榜“。譬如,廣州市鉑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備案的若蔓蒂痘顏清祛痘煥顏套盒-祛痘精華液被檢出禁用原料氯霉素;廣州尚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備案的尚品美白祛斑精華霜檢出違禁原料氯倍他索丙酸酯。
但總的來說,一款祛痘產品被檢出三種違禁原料的情況實屬罕見。廣州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表示,對于化妝品企業而言,添加禁用成分是突破安全底線的行為,正規企業一般不會出現類似問題。在他看來,“甲硝唑是常見的違禁成分,另兩種也都是抗生素,但這當中任何一種成分的添加都是嚴重違規行為。”
“祛痘加抗生素就得重罰!”廣州麻尚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來成告訴青眼,業內比較少出現多款違禁原料加在一起,因為抗生素藥物濫用于面部肌膚容易產生致病菌耐藥株,而多種抗生素疊加使用則有可能導致超級細菌出現,這樣太危險了。
“現在這么干的企業越來越少了?!币灿袠I內人士指出,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抗菌消炎,但這種三種成分是法規明令禁止添加在化妝品當中的。更何況,這種違禁成分長期混合使用不僅達不到美膚效果,反而會引發“爛臉”“毀容”等嚴重后果。
實質上,即便是在醫藥領域,抗生素也不能夠長期使用。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吳娟曾公開介紹,“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是為了增加祛痘療效,但抗生素類的成分不適合每天使用,容易造成局部皮膚菌群失調或者產生耐藥性。”
雖然違禁添加會對消費者健康帶來嚴重損害,但依然有不少企業趨之若鶩,其根本原因還是源于“利益”二字在作祟。畢竟,盲目追求化妝品快速見效的市場驅動一直存在,且更容易打動消費者。上海某功效護膚品牌負責人告訴青眼,“近些年功效護膚產品是市場主流,但多數企業的研發實力并沒有那么雄厚,也沒有更多資金投入在產品創新上。由此為了搶占市場生存空間,此類企業就可能鋌而走險,因為使用禁用原料主要目的是為了快速見效?!?/p>
“禁用原料沒有含量超標一說”
值得一提的是,前文提到的“妮予兒凈膚清顏祛痘霜”不僅添加違禁品種多,添加量也很高。例如檢出的4255.19 ug/g甲硝唑,相當于4255ppm(百萬分比濃度)?!疤砑恿恳呀浐芏嗔?,現有的化妝品檢測儀器2ppm就可以檢測出來?!标悂沓杀硎?。
”對于化妝品行業而言,禁用原料沒有添加量超標不超標一說,一個分子都不允許在產品中出現?!睆執妱t強調。
“靠添加抗生素來提升化妝品功效,這種行為絕不可取。”有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化妝品添加禁用原料屢禁不止,主要在于違法成本低。只有當處罰力度遠大于違規產品的收益,這種違法行為才會自然而然地減少,甚至于消失殆盡。畢竟,只有讓此類違規企業感受到真正的“肉疼”,他們才會真正堅守企業底線。
實質上,化妝品行業的嚴監管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21年全國首例化妝品行業終身禁業處罰單公布后(詳見《全國首罰!終身禁業》),化妝品行業至今已經開出8張“禁業令”。這當中,廣州市古得化妝品有限公司就因生產含有禁用物質的兒童化妝品,被罰沒12萬元,禁業10年;公司法定代表人被罰款10.8萬元,終身禁業。
也有行業人士指出,“今年監管部門的執法重點或許就是原料端。”事實上,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據青眼號外此前不完全梳理,進入2023年以來,國家藥監局已合計發布了9則“化妝品抽檢通告”,創下近5年來年初通報次數新高,共涉及294批次不合格化妝品,其中不乏一大批知名品牌旗下產品。而上述9則通告中,就有5則是針對含有禁用原料化妝品發布的(詳情見青眼號外文章《5年新高!大批知名品牌遭點名》)。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傮w而言,中國化妝品行業正在由營銷驅動轉變為功效驅動,成分+功效被視為當前化妝品市場主要的消費潛力需求,但實現功效的前提永遠是產品的安全性。正因如此,化妝品企業應時刻守住安全生產這根“紅線”,避免一著不慎從而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