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近日,薇諾娜母公司貝泰妮集團宣布其新中央工廠建設項目正式投產,產能釋放后年產值可達50億。而在前不久的廣州美博會上,青眼發現不少代工企業也都開始投建新的工廠,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據青眼不完全統計,在近一年時間里,已有至少12家化妝品相關企業宣布已(擬)投建工廠、研發基地。這預示著,伴隨疫情的結束,走到春暖花開的化妝品行業,已然迎來了新一輪的擴產潮。
全產業鏈擴張
眾所周知,過去美妝行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無數資本的青睞。即使在疫情期間,行業整體發展速度減慢,但也有珀萊雅、貝泰妮集團等頭部美妝企業,憑借產品創新、品牌營銷等,實現快速擴張,業績飆漲;在上游,同樣涌現出巨子生物、錦波生物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原料企業,在市場大放異彩。
如今,隨著疫情結束、市場回暖,美妝行業的擴張仍在繼續。
就在上周,貝泰妮集團于昆明舉行了“新中央工廠建設項目”竣工儀式,宣告這個投資近5億的新工廠正式投產;同樣在3月,化妝品原料巨頭Symrise德之馨化妝品原料部南通工廠也舉行了開業儀式。據德之馨化妝品原料部中國區總監勞樹權介紹,南通工廠二期投資投資約5000萬元,占地3700平方米,年產能為6000噸,目前已能夠生產的原料包括功能性原料、植物活性物及其它原料。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月舉辦的廣州美博會上,貝豪集團相關負責人同樣向青眼介紹,公司成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全球美妝文化創意產業園”也即將正式投產運營。據悉,該園區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伴隨該產業園的投產,今年貝豪將由聚焦面貼膜向護膚、底妝、清潔等全品類ODM全面拓展。
青眼隨之統計發現,在近一年時間里,已有至少12家化妝品相關企業宣布已(擬)投建工廠、研發基地。
從上圖不難發現,上述宣布擴產的企業從原料商、代工廠,再到品牌商、代理商等,實現了化妝品產業鏈上下游的全面覆蓋,且有超過一半的工廠將在今年內實現投產。
由此可見,化妝品行業新一輪的擴產潮已悄然而至。
企業發展、市場需求、政策支持多管齊下
在經歷長達三年的疫情洗禮,化妝品全行業已進入了深耕期,企業顯然都在思考流量紅利消失后,如何找到新的增長引擎。“無論外部環境如何,從自身出發,提升企業競爭力總歸不會出錯。”針對擴產潮的出現,某頭部品牌負責人如是對青眼說道。
而對于化妝品企業來說,核心競爭力則集中體現在品牌和產品端。同時,品牌還需要擁有在不同渠道生態下的自運營能力,以及與業績發展相匹配的生產能力和供應鏈管理能力。也正如一位知名投資機構創始人所提及的,“如今投產的工廠,大多是前幾年發展迅速導致企業產能跟不上,經過幾年的建設,今年剛好扎堆建成封頂了。”
以貝泰妮集團為例,2021年貝泰妮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0.22億元,同比增長52.57%。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產能儲備自然是公司不可忽視的關鍵。但據其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貝泰妮集團化妝品實際產能約1500標準萬支/盒,醫療器械約600標準萬支/盒,均已出現滿負荷生產。
截自貝泰妮集團2021年年報
而據貝泰妮集團介紹,其本月投產的新中央工廠總建筑面積達5.9萬平米,集化妝品及醫療器械生產于一體,年產值可達50億元,并同時配套建設了現代化、產業化的技術研發平臺等。貝泰妮集團董事長郭振宇也曾公開表示,貝泰妮中央工廠的投產啟動,將會在優化生產工藝流程、保障產品品質、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自有產能等方面向前邁進一大步。
除了企業自身發展推動外,來自消費者市場的需求變化,同樣也是企業投建工廠的重要原因。從各個企業、品牌投建的工廠的類型也不難發現,“智能制造”、“科學研發”是新一代工廠的兩大關鍵詞。
比如,雅蘭國際副總裁劉山就告訴青眼,雅蘭國際正在廣州建設新的研發生產基地,包含了智能制造、研究開發、消費者洞察等多維度的功能。據悉,該基地將于今年年底投產,年產值將達到50億元。
此外,來自各地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也是企業選擇投資建廠的催化劑。此前,青眼曾統計發現,截至2022年9月,國內已經披露重點打造的美妝產業園已有15個,涉及四川、湖南、福建、廣州、上海等多個省市。另有公開報道指出,與廣州花都相比,位于湖南寧鄉的“美妝谷”工業用地便宜83%,廠房租金便宜50%,工業用水便宜13.5%……
顯然,政策支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從上文圖表中,青眼也發現,近年投建的化妝品工廠項目并未集中在中國化妝品工廠的聚集地“廣州”,而是分散在了昆明、南通、杭州、蘇州等地。
“今年目標增長100%”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2月份,化妝品品類零售額在經歷連續半年的同比下滑后,終于迎來正向增長,零售額達到656億元,同比增長3.8%。
從大環境來看,消費回暖是大勢所趨。上海儀玳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特助程青青就發現,“與去年的猶豫相比,客戶們今年更主動、更敢做,以往因疫情放緩的計劃和項目都已重新啟動。”
落地到每個企業身上,青眼發現,今年以來,有不少企業都實現了業績的同比增長。據廣州市暨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解良敏介紹,僅今年2月,暨源生物訂單量就已增長35%,本月訂單量同比擴大了一倍。
而美妝上下游企業摩拳擦掌進行擴建、擴產,顯然也是基于對市場未來發展的信心。廣東麗彥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營銷總經理許銀蘇向青眼表示,今年麗彥妝擴大了研發團隊和產能,設有40條生產線的新工廠也將在今年10月投產,希望業績能實現100%的增長。
但不可否認,若企業新增產能無法快速釋放并形成規模效益,必然會導致經營成本的上升,也就不利于企業的穩健經營。但自疫情結束,行業成長信心快速得到恢復,企業也都已開始大展拳腳。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新一輪擴產熱潮的到來,未來幾年行業博弈必將變得更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