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A股市場頻繁震蕩下,缺乏渠道優勢的中小基金公司產品發行“壓力山大”。3月22日,國融基金發布公告稱,旗下國融光伏主題行業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其公告表明,該基金于2022年6月23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準予注冊的批復(證監許可〔20221337號文),截至2023年3月20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基金未能滿足《國融光伏主題行業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約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新經濟e線注意到,作為今年來首只募集失敗的主題權益基金,國融光伏主題行業優選也是年內第二只募集失敗的主動權益型基金。今年1月14日,中信建投均衡成長首開紀錄,對外宣告了基金合同未能成立的消息。根據基金發售公告,其于2022年10月13日至2023年1月12日通過銷售機構公開發售。但截止2023年1月12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基金仍未能滿足《基金合同》)約定的基金備案條件。
從2023年前三月基金發行整體情況來看,3月新成立基金數量超過百余只,募集份額重上千億份關口,較今年1月和2月均有明顯升溫。但就內部產品結構而言,卻表現為冰火兩重天。其中,股票型基金占比不足一成,而債券型基金占據了絕對主導,占比超過六成。
與此同時,爆款債基也頻頻出現,如今年前三月發行規模居前的惠升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泰達宏利添盈兩年定開、鵬華豐尊、浦銀安盛普旭3個月定開均提前結募,募集規模分別高達80億元或接近80億元。
發行失敗兩大誘因
據新經濟e線了解,對國融基金而言,旗下國融光伏主題行業優選發行失敗有兩大誘因。一方面與公司自身實力不濟有關,產品缺乏號召力;另一方面,其所在主題行業表現低迷,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基金發行。
來源:基金公告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3月22日,公司旗下僅有6名基金經理,其平均任職年限僅一年有余,遠遠低于行業平均的4.16年,全部在管產品共計僅有8只基金(6只混合型基金和2只債券型基金),對應基金資產凈值合計僅4.34億元,行業排名幾近墊底,位列145/152。在2021年和2022年兩年間,公司每年僅有一只基金成立,均為踩線成立,其募集規模分別為2.05億元和2.1億元。
公開資料表明,國融基金成立于于2017年6月1日,公司注冊資本為10000萬元人民幣,股東為國融證券和上海谷若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各持股53%和47%。前者由長安投資集團、普潤投資、內蒙古日信投資集團等發起。其中,長安投資分別合并持有國融證券的70.61%、上海谷若的95.12%的股份。
另有消息稱,作為實際控制人的長安投資集團眼下已是自顧不暇。據透露,長安投資正與華東一家中小券商達成初步交易意向,即后者以2.7億元左右的作價全資收購國融基金100%的股權,相關事項正在步入盡調環節。此前,在國融證券IPO對賭回購糾紛下,自2022年四季度以來,長安投資旗下持有的國融證券、首創期貨等股權資產均已在國融證券小股東的仲裁申請下遭到司法機關凍結;同時,先前欲向青島國資出售國融證券控制權但最終因未能獲批的4億元定金也面臨潛在的退償壓力。
除了公司自身層面的原因外,國融光伏主題行業優選所跟蹤的光伏行業今年來缺乏賺錢效應或許也是另一個重要誘因。
此前,國融光伏主題行業優選在招募說明書中披露,“本基金屬于光伏主題投資基金產品,主要投資范圍具有一定的行業集中性和相關性,由此而來的行業配置風險也是本基金產品的一個重要風險來源。本基金部分基金資產投資于中證光伏產業指數(931151)成分股。”
具體來看,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為:基金股票(含存托憑證)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范圍為60%-95%,其中投資于基金定義的“光伏”范疇內的股票資產不低于非現金資產的80%,且股票資產全部投資于基金定義的“光伏”范疇內的股票(其中投資于中證光伏產業指數成份股的股票資產占股票資產的比例不低于60%,其余股票資產投資于基金定義的“光伏”范疇內的非中證光伏產業指數成分股)。可見,就這一點而言,國融光伏主題行業優選基本算得上是一只準光伏指數基金。
二級市場上,中證光伏產業指數最近一個月里快速下行。截至3月22日收盤,該指數前50只成分股中,近一個月里下跌個股數量多達44只,平盤1只,僅有5只錄得上漲,最近一個月平均收益率為-8.80%。
來源:Wind
其中,區間跌幅超過一成的成分股共計有21只,占比超過四成。如跌幅居前的金博股份、固德威、中信博、銘利達、帝爾激光等成分股最近一個月累計下跌接近或超過兩成。在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前十大成分股中,第一大成分股隆基綠能、第二大股分股陽光電源、第三大成分股通威股份最近一個月均告下挫,區間跌幅分別達12.86%、13.1%、7.3%。
混合估值法債基受追捧
此外,新經濟e線注意到,進入2023年以來,債券型基金發行熱度仍居高不下,特別是混合估值法債基備受市場追捧。今年2月,首批4只混合估值法債券基金完成募集,總計合并募集規模262.65億元,占當月債券基金總合并募集規模之比超過四成,達41.42%。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3月22日,今年前三月新成立基金241只,總發行份額為2329.46億份,平均發行份額約9.67億份。其中,新成立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別有49只和89只,累計發行份額分別為263.09億份和544.61億份,平均發行份額分別為5.37億份和6.12億份。
與此同時,年內新成立債券型基金共計66只,發行份額合計為1419.53億份,占比60.94%,平均發行份額高達21.51億份。可見,盡管新成立債券型基金數量優勢并不明顯,但募集份額卻大幅領先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
截至2023年3月22日,今年來募集規模超過50億元的新基金中,多達13只為債券型基金(包括6只中長期純債基金、5只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和2只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僅一只為REITs。按募集規模排序的話,惠升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泰達宏利添盈兩年定開、鵬華豐尊等3只債基分別位列并列第一,各募集了80億元。
3月11日,據鵬華豐尊發布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表明,自2022 年12 月15 日至2023 年3 月9 日止,基金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269戶。按基金發行募集80億元計,每戶認購額高達2973.81萬元。此前,鵬華將該基金募集截止日提前至2023年3月9日,并自2023年3月10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
同樣,惠升中債0-3年政策性金融債已于3月8日提前結募。該基金于2023年2月27日起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2023年3月24日。在募集期間,本基金募集的基金份額總額和認購戶數均已達到基金合同生效的備案條件。公司決定將募集截止日提前至2023年3月7日,并自2023年3月8日(含當日)起不再接受投資者的認購申請。次日,基金便宣告成立。按基金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291戶計算,每戶認購額也高達2749.14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由于市場波動大,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所下降,首批4只混合估值法債券型基金推出即得到投資者密切關注,引發熱銷。按募集規模排序,招商恒鑫30個月、鵬華永瑞一年、富國匯誠18個月、及南方恒澤18個月發行規模分別達79.26億元、78.15億元、62.77億元、42.47億元。該4只基金均位列今年2月合并募集規模的前十位。
首批發行的混合估值法債券基金定開周期整體在1-2.5年,周期大幅縮短。而普通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債券基金平均定開周期長達4.23年;此外,該4只基金除南方恒澤18個月以外,其余3只均設置了80億元的募集上限。
業內認為,相較于傳統的市價法和攤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債券基金作為創新產品,它的部分基金資產是采用市價法估值,部分基金資產則是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這種估值方法結合兩種估值模式優勢,適度降低產品波動性的同時維持較寬的投資范圍,滿足凈值化轉型過渡需求,有望緩解資管新規實施初期對財富管理市場帶來的短期沖擊。
另據新經濟e線統計,若按基金管理人分布來看的話,截至3月22日,年內前五大債基發行人分別為鵬華基金、招商基金、國投瑞銀基金、惠升基金、泰達宏利基金,累計發行規模分別達163.56億元、110.23億元、82.10億元、80億元、8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