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方卓然
2023年3月22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正式發布,該規定是我國首部針對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的地方性法規。
《實施細則》明確,浦東新區將加快L4級別全無人駕駛的商業化落地,為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在臨港新片區開展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和商業化運營等創新應用活動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
去年11月,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規定》,該規定自2023年2月1日起施行。上述規定提出,開展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的企業應當申請安全性自我聲明的確認。
此次頒布的《浦東實施細則》,進一步為企業開展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活動提供了操作指引。
據浦東新區副區長吳強介紹,此次發布的《實施細則》明確規定企業如何申請開展創新應用活動。企業向區科經委提交安全性自我聲明確認申請,確認通過后向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辦理車輛登記,申領臨時行駛車號牌和車輛識別標牌,申請開展道路運輸示范運營的還要向區建交委申辦車輛營運證。
《實施細則》明確了如何對創新應用能力進行評估,詳細規定了對于申請道路測試、示范應用、示范運營三個階段創新應用活動的主體、車輛、緊急接管人員的要求,并細化了每個階段完成的能力評估標準。
如何保障創新應用活動安全開展?《實施細則》提出了交通保險、事故處理、數據監管等管理要求。

當天,浦東新區為一批企業率先發放了“創新應用測試通知書”,其中包括新石器中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石器”)。
2020年成立的新石器坐落于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海科路的AI人工街區。該公司生產的無人配送和無人零售車已在多年前投放運營。幾年來,新石器的無人車通過與肯德基、麥當勞、順豐、中通等企業的合作,已經具備了商業運營場景。
“對于企業而言,浦東法規最大的突破在于明確把無人駕駛裝備列為非機動車進行管理,也就是給予了一定的路權。”新石器政府事務部總監黃涵韜說,此次《實施細則》的出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完善的法治保障。
黃涵韜表示,依托新出臺的《實施細則》和這張“通知書”,新石器可在浦東加快測試,開拓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城市服務三大商業模式。新石器在滿足道路測試的時間和里程要求后,就可以進一步探索示范運營,之后進一步進入正式的商業運營階段。“預計年內可以推動無人零售、無人配送、無人城市服務等類型車輛逐步進入開放道路。”
圖森未來也是率先獲得該通知書的自動駕駛企業之一。
2018年,圖森未來開始在臨港新片區開展自動駕駛貨運測試項目。目前,圖森未來在“洋山港四期碼頭—東海大橋—深水港物流園區”集裝箱運輸場景和兩港大道進行常態化測試,自動駕駛重卡已實現從港區、高速路到物流園區的全路線自動駕駛功能。截至 2023年 2月,圖森未來臨港測試里程已超過58萬公里。
圖森中國CEO郝佳男透露,圖森未來已完成港區內自動接箱倒車、作業信息交互系統、閘機自動通行等技術開發,并針對測試交通路況建立場景庫,持續優化智能重卡系統在場景中的適應性和魯棒性(在異常和危險情況下系統生存的能力)。
“我們將繼續推進L4級別全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測試,并期待早日在全球第一大港口洋山港實現全無人化自動駕駛的應用。”郝佳男表示。

去年9月,上海市政府發布《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將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
根據上述方案,屆時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L2級)和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L3級)汽車占新車生產比例超過70%,具備高度自動駕駛功能(L4級及以上)汽車在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上海已在浦東、嘉定、臨港、奉賢等區域開放了926條、1800公里道路,打造了豐富的測試環境。
截至目前,上海測試企業數、牌照發放數、道路開放里程、載人出行以及產品豐富度等都位居全國第一。
吳強表示,為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引領區,未來浦東還將開放產城賦能的承載道路區域、打造創新引領的車路協同方案、推動商業閉環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落地。
浦東將按照“拓走廊”、“連片區”,“開全域”的步驟,逐步擴展承載浦東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的道路區域,結合金橋汽車產業和張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產業基礎,為企業打造 “產品能上路”,“場景能驗證”的創新應用環境。
同時,浦東還將在一些重點區域打造支撐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運營的環境,加快建設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立車用無線通信網絡,搭建智能網聯汽車云控平臺,打造高精度地圖數字底座,形成 “車-路-網-云-圖”一體化的浦東樣板。
浦東新區還將結合浦東中心城區智慧城市建設,實現智能出租、自主泊車、無人配送等重點場景的示范運營,為企業提供從道路測試走向商業化落地,產業化發展的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