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熵 楷楷
編輯丨月見
自從2021年6月瓜子二手車融資3億美金后,CEO楊浩涌幾乎很少再愿意接受媒體的采訪。
彼時,瓜子正面臨平臺再次轉型的關鍵期,這輪融資主要用于正在進行的電商化探索——從原來線上看車、線下交易的半電商模式,逐漸轉為線上交易,線下履約的全面電商模式,從自營走向開放,接入第三方車商,擴大車源,向平臺模式轉型。
時隔一年九個月,瓜子二手車(以下簡稱“瓜子”)正式宣布升級為第三方平臺,全面轉型C2B平臺,目前平臺已有超過1萬家二手車商進駐。
雖然大部分消費者對瓜子二手車“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的廣告語更為熟悉,但事實上,瓜子的商業模式早已悄然轉變,從自營模式轉向聚合模式。
近日,不少消費者表示,瓜子二手車已經不再對個人收車,主打C2B模式,消費者想賣車的話,瓜子會把個人車主的車輛放到拍賣平臺由車商競拍,轉給第三方平臺進行出售,瓜子也開始“賺差價”了。那么,與中間商打成一片之后,瓜子還能幫助行業講出“新故事”嗎?
01、屠龍少年最終的妥協
在瓜子宣布升級為第三方平臺后,有人用“屠龍少年終成惡龍”來形容瓜子,只是,當初宣稱“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的瓜子,就真的是良善少年嗎?
回顧瓜子二手車的誕生歷程,曾經創辦趕集網的楊浩涌在2015年成立瓜子二手車,然而當時的二手車市場可謂是“水深且渾濁”。
彼時,瓜子日后最大的敵人優信,還是一個主打B2B的平臺,主要為二手車經紀商提供在線拍賣等服務。2016年,在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中,經紀企業占比高達94.6%。
這時候瓜子想要加入二手車市場,只有做B和做C兩個選擇,要么就是比優信的B端做得更優;要么就是開拓一個全新的C 端市場。瓜子選擇了后者,其提出了“不讓中間商賺差價”這一精準定位,直接掐住了二手車市場“水深渾濁”的痛點。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無論是ToB還是ToC,二手車交易本質上就是一個“信息撮合生意”,當瓜子試圖繞開B端以后,其面對的C端卻是一個更寬廣的市場,要將其中的流量聚合再引流,就難免要“燒錢買流量”。
瓜子二手車CEO楊浩涌曾表示,品牌營銷的本質就是讓消費者記住你,(為了這個目標),我能投20億,就投20億,永遠不嫌多。
2019年,瓜子的廣告投放預算便足有20億元。除此之外,瓜子還大肆擴張門店,實現線上線下全包圍。但在瓜子提出“去中間商”這一模式后,優信、人人等平臺也紛紛跟進,二手車平臺們的競爭也開始變得白熱化,資金的投入也越來越重。
二手車平臺想要撇開中間商,就意味著它們要自己包攬原本由中間商參與的全部流程,包括門店、倉儲、驗車、售后等,但融資速度遠比不上燒錢速度。
2019年后,瓜子、優信、人人都開始出現資金難題,瓜子也在2020年被曝出大規模裁員和內部降薪等問題。2021年,曾砸重金鋪設的瓜子二手車嚴選商城(線下門店)也開始陸續關閉。
有業內人士透露,瓜子嚴選店有幾萬臺車,占用資金數十億,但這些車并非瓜子資產,僅是其先墊付給賣家的資金,這種“既重又不盈利”的模式,也讓瓜子的融資變得越來越難。
曾經高度推崇“重資產”模式的瓜子徹底轉向,在2021年提出“新電商模式”,將線下交易陣地搬到線上,同時還開始引入第三方平臺,既然動不了“中間商”的奶酪,那瓜子就讓自己也成為“經銷商”。
此后,瓜子二手車的模式越來越輕。雪球用戶“取名字麻煩a”發帖表示,瓜子內部的業務模式已經改變了,平臺依舊大力打廣告,包括邀請羅永浩代言,但有業主想要賣車,瓜子卻會將車源轉介給中間商,賺取一筆服務費。在這個過程中,瓜子不出資收車,但車輛信息會被掛到瓜子平臺上,一旦成功出售,平臺還能賺取抽成和其它服務費。
這一模式跟時代周報的報道也是吻合的,據時代周報報道,車主想通過瓜子賣車,但在瓜子派出評估師上門檢測后不久,車輛信息卻出現在車速拍App上。瓜子評估師表示,如今瓜子只賣合作廠商的車輛,已不再對外接收個人客戶車輛。
如果說如今的瓜子是“屠龍少年終成惡龍”,但當日的瓜子也未必真想“屠龍”。在提出了“去中間商”的價值主張后,瓜子卻把巨額資金都投入到廣告推廣、渠道拓展之上,但卻始終沒在“交易流程”上找到完美解決模型,瓜子想要實現 “直賣模式”,卻沒有為行業創造出新的價值。
02、“中間商”到底是不是偽命題?
“賣家少賣錢,買家多收錢。”
2012年12月,李錦藝通過瓜子二手車賣掉了自己開了2年多的特斯拉,但是卻表示體驗不佳,車輛復檢環節遭遇了“套路”。
瓜子二手車平臺的賣車流程大致分為四步,如果決定通過平臺賣車,首先需要預約上門檢測,檢車師傅實地檢測后會給出初步報價,然后車就會發布出來讓全國二手車商買家競拍,競拍期間賣家可以實時看到多少人開出報價,如果覺得競拍價格滿意就點擊接受報價,不滿意就重新拍賣。同意報價后,再次進入線下交付環節,交車前會有一個更詳細的復檢驗車,很多買家表示在這個環節會出現惡意壓價情況,李錦藝表示自己便是在這個環節遭到“套路”。
“您去4S店修車的時候沒跟著一塊去吧,您不知道您的車被過度維修了吧?您這車有切割。”李錦藝當時就懵了,趕緊聯系特斯拉4S店和保險公司,發出出現記錄和維修清單核對,但瓜子二手車卻表示可能是復檢評估師的“手法”不一樣。李錦藝表示兩次檢測都是瓜子二手車的工作人員,但報價卻截然不同,且平臺也沒有相關的第三方評估報告。
假如車主不滿意報價也可以終止賣車,但是一旦車被掛到平臺,令人困擾的事情就來了,全城的二手車商都能看到車主的賣車信息,車商上網一查便能知道平臺報的底價,用戶賣車便如同“裸奔”,任二手車商拿捏。
從末端的消費者反饋來看,瓜子二手車的交易模型已經邁出了行業優化體驗的一大步,但目前消費者仍無法像信任貝殼找房一樣信任瓜子。
回顧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史,大部分平臺的誕生初衷,都曾試圖改變交易模式。以網約車行業為例,其本質也是撮合網約車和打車人,但這個過程卻不僅是引流,還能通過數據對車輛調度進行優化,既提高了打車人的打車效率,也增加了網約車的單量。
可見,以平臺模式取代中間商模式并非不可行,那為什么二手車行業卻仍沒有巨頭能做到呢?我們不妨對比一下不同種類消費品平臺,包括主打日常消費品的淘寶、主打汽車交易的瓜子,以及主打房屋交易的貝殼,看看中介模式到底是不是偽命題?
先看交易模式。事實上,最初的淘寶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原型,個人賣家直接賣給個人買家,沒有經銷商、實體店賺差價。當然,發展至今,淘寶早已不是“個人對個人”,商家將線下實體店挪到線上,看似省了租金、人工,但實際上流量、客服也是成本。
但不管怎么說,淘寶披著“去中間商”的馬甲,還是將模式做通了。因為日用品跟二手車、二手房的交易模式不同,二手車、二手房除了擁有產品屬性之外,還有服務屬性,這讓它們很難脫離線下交易模式,平臺要取代中間商的“服務角色”,就要投入極重資本來改革。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淘寶的出現終究還是優化了交易環節,通過物流、收寄等環節,改變了產品的交易模式。
既然交易模式很難改變,那能否優化?在這一點上,貝殼找房和瓜子二手車都高喊“去中間商”,但前者明顯轉型更為順利。
首先,車子和房子都屬于非標高價值產品,這類產品在買方與賣方之間,天然存在著交易鴻溝,賣家希望價高,買家希望價低,如果僅以市場價格作為判斷,是無法解決不同標的的個體差異。比如同一款二手車,里程多少、車損程度等都會影響其價格,而房產的交易因素則更為復雜。
而要消除這個鴻溝,平臺可以通過提升質檢的標準化,讓交易流程透明且可視等手段,來增加消費者對交易的信任度,而貝殼找房也確實是這么做的。
貝殼找房將經紀人角色分成了10個角色,通常10個角色由2-3個人兼任,而不是“一人獨大”,在這一模式下,中間商想要賺差價就必須買通所有的角色,難度相比傳統模式就大了不少。
從這一點來看,瓜子雖然高喊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但卻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年關于瓜子平臺的差評并不鮮見。
比如車輛質量問題。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瓜子二手車”的投訴有2000多條,不少消費者表示車輛描述與實際不符。有消費者表示,車到手以后發現有很多問題,他認為是平臺中介隱瞞問題。
還有虛假報價問題。曾有博主在網上吐槽,車輛在瓜子平臺驗車后的報價,遠低于網上報價,瓜子工作人員暗示這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當博主把車輛換到其他平臺出售后,報價就比瓜子高上不少。
其次,則是瓜子的公信力問題。在眾多“差評”疊加之下,瓜子已經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當信任不存在,賣家大概率會選擇更專業、出價更高的經銷商;同理,買家也會選擇從更專業、價格更低的經銷商手里買車,C2C模式也就不可能走得通。
所以,“去中間商”在二手車交易過程中,似乎真的成了偽命題,但這結果是所有二手車交易平臺“不愿意改變”而造成的,而并非“不可改變”。
二手車交易的亂象由來已久,整個驗車環節除了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依靠人工判斷,平臺不可能一下子達至完美,因此像瓜子其實在發展過程中也就默許了中間商的介入,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線銷售也更容易跟中間商形成“攻守同盟”,灰色環節也就難以避免。
03、“輕重模式”孰優孰劣?
既然徹底“去中間商”并不可行,目前瓜子、優信基本上都已經放棄了C2C模式,從“去中間商”轉向“擁抱中間商”,只是瓜子的模式更輕,而優信的模式更重。
早期,無論是瓜子嚴選,還是優信全國購,都旨在“做重”,但在資金壓力之下,2021年兩者都開始“做輕”。瓜子選擇引入第三方平臺,而優信則收縮線下,僅在西安、合肥兩地先后新建線下大賣場,直接觸達終端消費者。
優信更像一個純粹的經銷商,而瓜子則在這個基礎上,兼具平臺屬性。兩種模式孰優孰劣,則可能要從不同維度來看。
一方面,二手車的交易模式并沒有改變,因為,始終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線下交易模式更能讓消費者接受。從這一角度來看,只有兩個城市倉的優信,跟已經引入第三方平臺的瓜子相比,前者在車輛跨城配送、線下體驗等方面較為不方便,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車體驗。
但另一方面,聯合第三方平臺的瓜子,卻未必能提供更佳的消費體驗。當瓜子與中間商之間的關系從“敵對”轉為“擁抱”,那些本身有實力的中大型中間商就未必愿意接納瓜子了,比如楊浩涌曾表示,幾乎80%的車商都不愿意接受瓜子“7天無理由退車”的規則。
在這一背景下,瓜子既要跟中大型中間商周旋,重新分配利潤,還要重新整合小型中間商,為車輛的價格、服務、售后等問題保駕護航,難度并不小。
據時代周報報道,瓜子二手車的銷售表示,賣家放出的二手車,經公司評估師評估后會直接掛在車速拍平臺進行拍賣,后續事情瓜子不再負責。
如果不是“自營”,那么瓜子對買家承諾的售后保障服務,則似乎更無法做到完全標準化,相較之下,優信集倉儲、檢測、整備、門店展示等功能于一身的“賣場形式”,則無疑更有質量保障。數據顯示,在2021年的自建庫存模式下,優信的顧客凈推薦值為40%,較前一年的10%有了大幅提升。
所以,兩種模式的優劣,確實難以簡單下定論,只能說瓜子既然選擇了輕資產模式,其后續的發展路徑也必然要“越走越輕”,不僅是自己成為“中間商”,還要賦能“中間商”。
事實上,楊浩涌在內部信中就曾描繪過這一設想,其表示瓜子未來要將金融、車后、物流、定價、檢測等基礎能力向全行業輸出,賦能和提升規范線下同業者。
目前來看,這確實更像是瓜子可以觸達的未來,要為行業創造價值,無非是兩點,一個是提高交易效率,二個是更好連接買家和賣家。
幫助中小車商提高交易效率這點其實瓜子一直在做,自從2021年引入第三方平臺后,瓜子便將基礎設施能力開放給車商群體,圍繞線上交易提供全鏈路的服務,幫助他們建立線上售賣能力,提升效率、規范服務、提升體驗。
有車商表示,如今的二手車市場已經變成了買方市場,線下門店基本上沒有自然到店客流,像瓜子這樣的擁有大量垂類用戶的平臺,對新的、小型的車商來說不可或缺。據媒體報道,瓜子二手車廣東入駐車商數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50%。
接下來,隨著國五限遷取消,二手車將有望進一步實現全國大流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2023年的二手車市場將可能彌補“過去三年”壓抑的需求,增長或超10%。
事實上,當前不少中小車商在檢測、物流、交付、售后等流程都依賴著瓜子,“線上化”可以大大提高交易效率,同時也能更快速連接買家和賣家,這也是瓜子未來能夠持續生存的底層邏輯。
因為,瓜子未來可以考慮能否將以往用在趕集網、瓜子平臺的數據能力進行優化升級,為中小車商提供類似SaaS的技術服務,不僅成本更低,也能助推整個行業升級。
參考歐美日的二手車行業發展經驗,最終都會邁向規模化經銷商的階段,在此之前,小型車商互相博弈的“混亂階段”則是難以避免的。
二手車行業生猛且殘酷,目前沒有一家二手車電商能自力更生地好好活著,假如瓜子不能消滅中間商,那么加入其中或許也是另一種機會,通過整合中小車商,讓它們成為瓜子未來的規模優勢,不過在此之前,瓜子還是需要先和曾經的“敵人”好好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