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獨角金融 李海霞
編輯| 付影
作為一家較年輕的公司,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創金合信基金”)僅走過9個年頭,身上卻有著眾多標簽:員工持股、合伙人制、私募黑馬等。
創金合信基金成立時即由員工持股,采取合伙人機制,專戶規模一路上升至行業首位。不過,其在公募方面也暴露出產品數量多、單只產品規模少、存在不少迷你基金等情況。
近日,創金合信基金有兩只養老FOF(一般指“基金中的基金”)產品由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擔任基金經理,市場將目光轉向這家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兼任基金經理,是否能給所管產品帶來一些利好?背后又透漏出創金合信基金哪些用人信號?
1、首席經濟學家兼任基金經理,個例還是趨勢?
3月8日和3月20日,創金合信基金新發了兩只養老FOF產品,這兩只產品均由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和另一名基金經理張榮共管。
首席經濟學家擔任基金經理,在金融市場雖非首例,但在大眾印象中,其與基金經理的形象與職業定位仍有一定反差。市場比較關注的是,首席經濟學家轉型做基金經理,能否勝任?又能否給所管產品帶來一些利好?
來源:天天基金網
魏鳳春為經濟學博士,曾先后任職于山東經濟學院、江南證券、清華大學、中信建投證券(6066.HK)。2011年8月加入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博時基金”),作為基金經理管理了1只QDII(一般指“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1只混合型基金、3只FOF養老基金等產品,5只產品管理時間均未超過1年半。從歷史業績表現看,3只FOF產品業績均取得超過10%以上的收益,但與同類平均業績相差至少2倍,同類排名也處于后部分。
2021年12月,魏鳳春加入創金合信基金,擔任首席經濟學家、宏觀策略配置部總監,還兼任了MOM(全稱“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FOF投研總部總監、FOF投資二部總監等職。
有著博時基金擔任基金經理的過往經驗,魏鳳春接受《證券時報》采訪時表示,此次擬任新產品基金經理算不上是重操舊業,而是多年踐行知行合一理念的自然呈現。“自從決定從事宏觀產業研究后,我就明確了‘宏觀研究策略化、策略研究投資化’的基本思路,并在長期的工作中堅持投研一體化,研究與投資互相映射,共同升華。無論是之前從事的公募基金、QDII基金、特定資產管理,還是后來的FOF、養老FOF等投資,都是在踐行這一理念。”
來源:天天基金網
實際上,魏鳳春對養老FOF產品頗為看好。他曾對《上海證券報》表示,基于長期回報理想、波動相對穩定,FOF將成為養老投資的重要陣地。他認為,FOF綜合配置股票、債券等資產,并不追求在單一年度跑贏市場,而是以分散配置、分散風險、降低回撤為基礎,力爭獲取長期的合理回報。
首席經濟學家擔任基金經理的案例,有前海開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前海開源基金”)的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
楊德龍認為,首席經濟學家兼任基金經理,相當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對宏觀經濟的分析,把握市場大勢,可以對基金倉位進行比較好的管理。此外,從事宏觀經濟策略研究的首席經濟學家,通過行業比較來選擇景氣度比較高的好行業時,自上而下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再者,在基金投資管理上,通過實地調研以及基金實際操作,可以從實踐中進一步驗證價值投資理論(楊德龍提出的中國特色價值投資的理論)的正確性。
在前海開源基金,楊德龍先管理了FOF基金,后又接管權益類基金。談及擔任基金經理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楊德龍認為,基金行情比較差的時候,出現凈值回撤,很多基金都有最低倉位要求,因此面臨了比較大的壓力。能否在市場恐慌時戰勝情緒,實現底部布局,從而在下一輪上漲中獲得好的回報,這是每個基金經理在心態上面臨的挑戰。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經歷的市場波動多了,看到的市場規律也會更加清晰,問題自然也慢慢得到解決。
2、專戶理財“黑馬”,公募基金管理費2年增5倍
創金合信基金成立于2014年7月,是第一家成立時即實現員工持股的基金公司。
大股東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第一創業證券”)持股51%,為控股股東。此外,以總經理蘇彥祝為代表的公司員工,通過深圳市合信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平臺合計持股49%。
來源:創金合信基金官網
創金合信基金有公募和私募兩部分業務。
私募方面,創金合信基金成立之初,延續了2010年的創金資產團隊-第一創業證券資產管理部。憑借著先天基因上的優勢,創金合信基金在專戶業務上突飛猛進。2021年末,創金合信基金私募資產管理規模達到8219億元,成為行業的龍頭。
相較私募業務開展得有聲有色,創金合信基金公募業務則略顯遜色。截至2022年末,創金合信基金公募規模為941億元。
創金合信基金已經獲得了MOM公募產品發行資格、QDII資格以及受托管理保險資金資格。旗下產品涵蓋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FOF、MOM、QDII等。
官網披露,截至2022年末,創金合信基金共有90只基金。以此計算,自2015年開始發行首只公募產品,8年間,創金合信基金平均每年新發產品超10只。據Wind顯示,2021年該公司一年內共發行了25只基金。
同樣成立于2014年,公募規模也在900億的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資管,則共有33只基金。
新發產品節奏快之外,創金合信基金整體業績表現并不佳。今年來,創金合信基金業績回報率-0.07%,低于平均的0.57%,在142家基金公司中排名107位。
此外,創金合信基金單只基金規模普遍不大,除了唯一的一只貨幣型基金-創金合信貨幣(規模164億元)超百億外,超10億的基金有26只(A、C類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占所有基金(176只)的14.8%。有77只基金規模低于5000萬,占所有基金的43.8%,面臨清盤風險。
另外,也有些基金觸及5000萬元生死線而清盤。據Choice顯示,2020年至今,創金合信基金有32只產品(A、C類份額分開計算)清盤,其中有些基金存活時間不足一年,如創金合信核心價值混合、創金合信核心資產混合、創金合信鼎城3個月定開混合。
來源:Choice
基金公司所收管理費直接與規模掛鉤。近年來,規模增長下,創金合信基金管理費用出現“跨步式”增長,從2019年的7987萬元上升至2021年的4.2億元,2年增長了5倍多。
3、創金合信基金上演花式用人術?
3月份新發產品中,除了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管理擔任基金經理的兩只基金外,另一只基金創金合信全球芯片產業股票(QDII)的基金經理為劉揚。
在擔任基金經理前,劉揚的另外一個身份也頗受關注。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碩士畢業的他曾是華為前工程師。2014年跨界金融,先后在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任職,從研究員做到投資經理。2021年7月加入創金合信基金,3個月后,管理了自己的首只基金-創金合信芯片產業股票。2022年9月接管了創金合信軟件產業股票。
上述兩只基金業績表現較好,截至2023年3月21日,創金合信芯片產業股票今年來收益率達到20%,同類859只產品中排名第10位。
今年3月新發行的創金合信全球芯片產業股票,“相比A股的芯片基金,此次是采取QDII的模式布局全球芯片龍頭和新興市場新銳。”劉揚表示,會更多關注全球供需、產業趨勢、宏觀匯率利率等,同時會花更多的精力研究全球龍頭和新興市場。
首席經濟學家、華為前工程師做基金經理,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創金合信基金花式用人術中的一個層面。
據Wind顯示,創金合信基金共有39名基金經理,遠高于行業平均的29.83名。近一年來,該公司有1名基金經理離任,新增聘基金經理卻達8名。
來源:Wind
從新增聘的基金經理履歷看,有通過傳統晉升渠道,即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內部晉升的基金經理,如黃小虎、毛丁丁。也有不少從同行中聘過來,繼而在該公司擔任基金經理。如2022年5月加入創金合信基金的孫霄宇,初任機構業務總部銷售支持崗,2023年2月接管了職業生涯的前兩只基金:創金合信泰博66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創金合信利澤純債債券。
2022年5月加入創金合信基金的劉潤哲,現為穩固收益部副總監。2022年10月管理了首只產品創金合信鑫祥混合,2022年12月又接管了創金合信怡久回報債券。
豐盈的基金經理人才體系下,創金合信基金人均管理產品數為2.38只。其中,有13名基金經理只管理了1只產品。
廣納人士,花式用人,或與創金合信基金布局公募產品重要原則脫不開關系,即產品與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匹配。
“絕大多數基金經理的業績都是有能力圈的。”蘇彥祝說,基金公司的產品布局必須和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匹配起來,雖然基金經理通過學習,能力圈會逐步擴大,但擴大的節奏是有序的,如果基金經理完全脫離了能力圈,他就會在一段時間內無所適從。
眾多基金經理管理著不同類型的基金,讓創金合信基金產品豐富起來,與此同時,基金數量和整體規模也得到增長。
不過,多樣化的產品下,仍難掩創金合信基金沒有業績突出的明星基金經理,以及單只規模大、市場知名度高的明星基金產品。
你買過創金合信基金的產品嗎?你最喜歡他家哪位基金經理?評論區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