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遞觀察家
1993年,23歲的王衛四處張羅湊了10萬塊錢,成立了一家叫順豐的公司,主做香港到內地的往來快件。他無法預想,正是這一年,成為中國民營快遞發跡的元年。
伴隨著快遞行業競爭的血雨腥風與兼并重組,30年后,順豐成為中國快遞行業服務品質的標桿企業,其營收和市值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邁過價格戰與內卷后,快遞行業的戰事還遠遠未結束,等待而立之年順豐的,是一輪又一輪的新挑戰。
而立之年的生日禮物
在30歲之前,順豐收到了一個特殊的生日禮物——以322億美元營收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位列第441名,成為中國首家進入世界500強的民營快遞企業。
這意味著,順豐成功躋身全球四大快遞物流企業之列,和聯合包裹(UPS)、聯邦快遞(FedEx)、敦豪(DHL)等國際巨頭平起平坐。
在“降本增效”成為各大企業運營“主旋律”的2022年,面臨著后價格戰時代的行業競爭,順豐采取了多項經營舉措及管理優化。
如制定針對性市場策略,調優客戶和產品結構,同時自身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提升收入質量;精益化成本管控,持續推進四網融通,加強資源整合;推進全面精細化管理,進行每日復盤與監控等。
最終,順豐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60.5億元至62.5億元,同比增長42%至46%,全年實現盈利高增長。
然而,一個企業想要在市場中永久地站穩腳跟,必定要有長期的戰略目標和定位方向。
短期內,一家企業僅僅使用單一的產業鏈條,的確可以在行業內發展壯大,并且有立足點。但從長期來看,一個產業的進步,必然是需要綜合性的,多元化的業務布局。企業必須立足過往成績,維持市場敏感度,用未來眼光看待現有業務的發展。
從業務量方面來說,2022年順豐業務量110.73億票,同比僅增長5.12%,在直營模式和網絡融合之下,增速依然面臨挑戰。
因此,順豐必須跳出已有的舒適圈,在不擅長的領域開辟“第二增長曲線”。
不斷走出舒適圈
王衛一直有個“電商夢”。此前,順豐多次試水搭建自己的電商平臺,卻屢屢受挫。隨后,順豐改變策略,另辟蹊徑、曲線救國,成立豐網,爭奪中低端電商市場。
2020年下半年,豐網開始起網起量,以加盟的方式進入電商快遞市場。億豹網了解到,截至目前,豐網速運完成19個省、229個城市及2個直轄市的覆蓋,運營1671個加盟站點。
作為對比,同一時期圓通加盟商數量5123家,終端門店超過7.4萬個,韻達擁有3850個加盟商及近3萬個網點、門店(含加盟商),申通全網獨立網點有4700余家、服務站點及門店4萬多家。
的確,在電商件這個不太擅長的領域,順豐和通達系有一場硬仗要打。站在未來發展的角度,這也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戰役。現有業務增量受限情況下,順豐必須考慮未來十年的道路怎么走。
在策略上,豐網與順豐直營網絡形成戰略協同、業務融通,在銷售端互相引流;在支線端,豐網可利用直營支線資源增加豐網散貨班次、加盟商在就近直營網點提貨,縮短豐網支線距離;在中轉端,雙方資源也可打通利用。
“要么砸錢單獨起網,要么在合適的時機收購一家快遞公司。”顯然,豐網前期的投入必不可少。
在億豹網看來,順豐大網本身擁有的資源優勢與品牌優勢,在商家端、消費端都能形成影響力,豐網后期若能融合入順豐大網,必定能為其后期的增長提供基礎。
至于王衛,則對豐網較為有信心。他指出,豐網的定位和電商標快之間有明顯差異,可以用更具性價比的產品成為順豐時效件的平替。比如高客單價的電商訂單,商家選擇順豐發貨,但是百元以內的電商訂單,用順豐則不劃算,豐網就能作為補充選項。
另外,在逆向物流的退換貨市場,目前順豐電商件已經服務包括拼多多、唯品會、抖音、淘寶天貓等在內的超30家的電商平臺,支持“買買買”之后的全程服務。
不斷走出舒適圈的順豐,不僅在電商件上做出了努力,在其他綜合業務方面,順豐沒有放棄任何層面的市場。
比如順豐同城業務不斷推進,目前順豐同城業務已覆蓋全國1900多個市縣,為全國2900余合作品牌、擁有30萬+活躍商家以及1230萬+活躍消費者,活躍騎手也超過了70.2萬人。
2022年12月,順豐同城與抖音生活服務達成合作,實現團購套餐“全城平均1小時達”。近日,順豐同城又推出了一站式、全場景、全流程、可控可視可管的同城即時物流系統“豐配云”,升級商家端的智能物流供應鏈體系。
靠什么重回巔峰?
起跑的速度,未必等于最終的勝利。2021年2月14日,順豐市值漲至5336億,巔峰時刻風光無倆,只是在這之后市值一路下滑。面對京東物流、通達系、菜鳥的來勢洶洶,順豐必須“三十而立”。
王衛認為,順豐的“而立”,立在“三維”。一是立在直營模式中,二是立在團隊成長,三是立在企業精神。
億豹網認為,關于直營模式,順豐的直營服務,是其“生命力”,是順豐的護城河、核心競爭力所在。隨著鄂州機場投入運營與超級轉運中心的投入使用,順豐護城河壁壘將進一步筑高。
通過直營模式指引下的產品差異化,是順豐快遞服務質量和口碑的基礎保障。比如順豐的末端派送的服務標準上,要求一直高于同行。還亮出“派件不上門,承諾必賠付”的承諾,覆蓋全國50個主要大中型城市。
順豐堅持的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也正是行業大趨勢所在。一方面,政策層面,并不支持快遞行業大打“價格戰”;另一方面,在銷售渠道和流量多元的背景下,企業B端和消費C端需求體驗升級,推動快遞企業從“同質低價”競爭轉向“品質差異、客群差異”競爭。
而這,正是順豐的長處所在。不斷修煉內功,以“服務體驗”取勝的順豐,在未來的競爭中,不僅不能丟了這個優勢,還要繼續加強。
對順豐而言,品質就是長期健康發展的起點,可以增強順豐品牌溢價能力,依托品牌提升市場占有率,從而衍生利潤,高利潤形成全面系統的抗風險能力,抗風險再保障質量,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經濟學界有一句名言:“偉大的企業其實不需要做慈善,因為他的事業就是最大的慈善。”
順豐跌宕起伏的30年間,為行業樹立了多個標桿,不論是快遞服務、末端派送、公益助農、疫情幫扶、社會就業等等,在實現企業商業價值的同時也承擔了相應的社會責任。
熬過了2021至暗時刻,送走平穩調整的2022,順豐迎來翻盤關鍵的2023。收購嘉里物流,在海外布局持續深化之后,致力于打造智慧供應鏈領導者的定位或將進一步夯實其“快遞一哥”地位。
但面對“后來者們”的兇猛進攻,30歲的順豐想要守住已有地盤,還得繼續走出“舒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