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歐美銀行風暴,誰是那個受益者?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歐美銀行風暴,誰是那個受益者?

風暴之中,避風港才是最大的受益方!

文|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薛洪言

近期,歐美銀行業風波不斷。

先是硅谷銀行因虧錢賣資產被儲戶擠兌,兩天之內破產,引發了美國存款人對美國中小銀行的擔憂,簽名銀行緊隨其后走向破產,第一共和銀行陷入危機,監管機構雖及時出手,但并未有效阻止存款資金從中小銀行流出,大銀行成為避風港。流動性壓力之下,美國中小銀行風險仍在發酵中。

歐洲也不消停。全球30家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瑞士信貸率先爆雷,引發了市場對歐洲銀行業的擔憂。

因過去兩年連續經營踩雷,疊加加息環境下投行和財富管理業務縮水,瑞信2021和2022年分別虧損17億和73億瑞士法郎。2023年3月9日,美國證監會對瑞信過去的財報提出質疑,導致其2022年財報延緩發布。2022財報發布后,瑞信自爆其 2022 和 2021 年財報內控存在“重大缺陷”,且審計方普華永道對其內控有效性出具“否定意見”。疊加硅谷銀行風險余波尚在,迅速引爆了瑞信危機。

危機爆發后,瑞士央行及時出手,瑞士政府和金融市場監管局更是撮合瑞士銀行(UBS)并購瑞士信貸。但并購過程中的操作,重新引發了市場擔憂,埋下了新的風險隱患。

瑞士信貸前三大普通股股東為沙特國家銀行、卡塔爾投資局、Olayan Europe,合計持股比例20.0%。而在UBS以30億瑞士法郎(約為瑞信3月17日收盤價對應總市值的四折)的對價收購瑞信過程中,股東無權過問,更無權否決。因為根據瑞士聯邦委員會發布的緊急法令,合并協議可以在未經股東批準的情況下實施。

股東權益雖然折價,但好歹沒有清零,還有更慘的,就是瑞信AT1的投資者。在股權價值未清零的前提下,瑞士信貸總額約為160億瑞士法郎的其他一級資本(AT1)補充工具因觸發政府特別支持條款而全額減記,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更引發了AT1投資者的普遍擔憂。因為按照一般理解,只有普通股股權清零后,才輪到AT1投資者來承擔損失,瑞士信貸的案例中,AT1投資者替普通股投資者承擔損失,壞了規矩,也打亂了市場預期。

為穩定其他未出險銀行AT1投資者的情緒,歐央行銀行監管局隨即專門發表公告,表示對于歐洲銀行板塊而言,普通股權仍將首先承擔損失,之后才會輪到AT1資本。換言之,瑞信全額減記AT1價值的做法頗不合理。

當然,在瑞信事件中,沒有人是真正的受益者,即便是“低價”并購瑞信的UBS,也只是迫于壓力撿了個燙手山芋。

瑞士信貸主營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客戶遍布全球,以機構投資者、主權國家、高凈值個人為核心客戶。瑞士信貸以嚴格的客戶秘密保護而在全球高凈值人群中享有盛譽,但俄烏沖突期間放棄中立地位,凍結俄羅斯約176億瑞士法郎(超過190億美元)的資產,失去了部分資金的信任。

同時,瑞信近年來在經營上頻頻踩雷,經營能力受到質疑,導致客戶用腳投票。2021年初Archegos資本倒閉,瑞士信貸由于貸款給Archegos進行證券衍生品交易產生了超過50億美元的損失。之后,又發生了收購DLJ商譽減值、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倒閉等事件,對瑞信的信譽產生沖擊。

經過近兩年的折騰,瑞信的信譽已大不如前。

對于UBS而言,并購瑞信還會帶來另一層問題。作為瑞士排名前兩位的大銀行,UBS和瑞信在業務類型上存在同質化,在客戶資源上也有重疊,合并后會產生1+1<2的效果。道理很簡單,機構資金為分散風險,不可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現在UBS和瑞信從兩個籃子變成了一個籃子,客戶只能取走一部分資金重新再找個籃子。

回到對歐美銀行業的影響上。

硅谷銀行和瑞士信貸雖然都可稱之為“個案”,各有各的問題,但直接導火索都是央行貨幣政策快速轉向背景下的賬面虧損和流動性壓力。以美聯儲為例,為應對通脹壓力,在2022年短短一年時間內將政策利率從0.25%提升至4.5%,并同步開啟縮表進程。金融機構難以在短期內調整資產負債結構,資產端出現大量浮虧,就這一點而言,歐美所有銀行業面臨的挑戰都相似,只不過程度不同。

本來,底子差的先出問題,底子好的扛過去,優勝劣汰,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兩家銀行在真正出問題之前,誰也不認為它們的底子有多差。這就是銀行風險的隱蔽性,只會增大市場的擔憂和恐懼心理。若恐慌情緒蔓延,投資者無序擠兌,任何一家銀行都會出問題。

有了2008年的經驗,此次美歐監管機構均及時出手,切斷了恐慌情緒傳染鏈條。

以美國為例,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出事后,監管機構承諾給這兩家銀行的所有儲戶提供全額貸款保護,同時,美聯儲新設立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anking Term Funding Program,BFTP),允許銀行以抵押品的面值而非市值向美聯儲申請貸款,用于應對流動性壓力。

與此同時,相比2008年,當前歐美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更高,杠桿程度更低,且不存在大范圍的資產壞賬風險,唯一受沖擊的就是激進加息環境下的資產賬面浮虧,只要持有到期,熬過加息到降息的周期,一切還會如常。

考慮到當前歐美監管當局均及時提供了流動性支持,所以,市場普遍認為硅谷和瑞信事件引發更大范圍危機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靜態看問題,這個結論沒問題。但如果歐美央行繼續加息呢?在市場情緒已經受驚的背景下,很可能會重新開啟新一輪的擠兌潮,導致更多的問題銀行浮出水面。

所以,當前市場普遍預期歐美貨幣當局會放緩加息節奏。但歐美央行也是進退兩難,通脹居高不下,若停止加息可能半途而廢,如繼續加息可能加劇銀行業危機。上周,在瑞信事件已經發酵的背景下,歐央行如期加息50BP,本周,市場都在盯著美聯儲,市場預期約40%的概率不加息,不妨拭目以待。

金融生態是個二級混沌系統,參與者的行為和預期會改變系統本身的運行軌跡,具有不可預測性,也容易發生蝴蝶效應,一個小的事件就可能引發大的問題,充滿了非線性。當下的歐美金融生態,市場情緒草木皆兵,一如風干的草堆,一個火星就能引發大問題,而在通脹高企的環境下,央行陷入兩難,火星并不稀缺。

所以,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沒有危機。

當預判到風險時,聰明錢會先撤離。放眼全球,哪里才是避風港呢?

對我國來說,歐美衰退之下,外需的壓力越來越大,刺激內需箭在弦上。上周末,央行超預期降準,已經打出了第一槍,預計后續仍會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出臺,畢竟,外部愈是動蕩,我們保持一個穩定可持續的發展環境就愈加重要。風暴之中,避風港才是最大的受益方!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瑞士信貸

3k
  • 星展增聘私人銀行從業員,吸引俄羅斯富豪客戶
  • 前瑞士信貸風險主管加入Starling Trust擔任顧問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歐美銀行風暴,誰是那個受益者?

風暴之中,避風港才是最大的受益方!

文|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薛洪言

近期,歐美銀行業風波不斷。

先是硅谷銀行因虧錢賣資產被儲戶擠兌,兩天之內破產,引發了美國存款人對美國中小銀行的擔憂,簽名銀行緊隨其后走向破產,第一共和銀行陷入危機,監管機構雖及時出手,但并未有效阻止存款資金從中小銀行流出,大銀行成為避風港。流動性壓力之下,美國中小銀行風險仍在發酵中。

歐洲也不消停。全球30家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瑞士信貸率先爆雷,引發了市場對歐洲銀行業的擔憂。

因過去兩年連續經營踩雷,疊加加息環境下投行和財富管理業務縮水,瑞信2021和2022年分別虧損17億和73億瑞士法郎。2023年3月9日,美國證監會對瑞信過去的財報提出質疑,導致其2022年財報延緩發布。2022財報發布后,瑞信自爆其 2022 和 2021 年財報內控存在“重大缺陷”,且審計方普華永道對其內控有效性出具“否定意見”。疊加硅谷銀行風險余波尚在,迅速引爆了瑞信危機。

危機爆發后,瑞士央行及時出手,瑞士政府和金融市場監管局更是撮合瑞士銀行(UBS)并購瑞士信貸。但并購過程中的操作,重新引發了市場擔憂,埋下了新的風險隱患。

瑞士信貸前三大普通股股東為沙特國家銀行、卡塔爾投資局、Olayan Europe,合計持股比例20.0%。而在UBS以30億瑞士法郎(約為瑞信3月17日收盤價對應總市值的四折)的對價收購瑞信過程中,股東無權過問,更無權否決。因為根據瑞士聯邦委員會發布的緊急法令,合并協議可以在未經股東批準的情況下實施。

股東權益雖然折價,但好歹沒有清零,還有更慘的,就是瑞信AT1的投資者。在股權價值未清零的前提下,瑞士信貸總額約為160億瑞士法郎的其他一級資本(AT1)補充工具因觸發政府特別支持條款而全額減記,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更引發了AT1投資者的普遍擔憂。因為按照一般理解,只有普通股股權清零后,才輪到AT1投資者來承擔損失,瑞士信貸的案例中,AT1投資者替普通股投資者承擔損失,壞了規矩,也打亂了市場預期。

為穩定其他未出險銀行AT1投資者的情緒,歐央行銀行監管局隨即專門發表公告,表示對于歐洲銀行板塊而言,普通股權仍將首先承擔損失,之后才會輪到AT1資本。換言之,瑞信全額減記AT1價值的做法頗不合理。

當然,在瑞信事件中,沒有人是真正的受益者,即便是“低價”并購瑞信的UBS,也只是迫于壓力撿了個燙手山芋。

瑞士信貸主營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業務,客戶遍布全球,以機構投資者、主權國家、高凈值個人為核心客戶。瑞士信貸以嚴格的客戶秘密保護而在全球高凈值人群中享有盛譽,但俄烏沖突期間放棄中立地位,凍結俄羅斯約176億瑞士法郎(超過190億美元)的資產,失去了部分資金的信任。

同時,瑞信近年來在經營上頻頻踩雷,經營能力受到質疑,導致客戶用腳投票。2021年初Archegos資本倒閉,瑞士信貸由于貸款給Archegos進行證券衍生品交易產生了超過50億美元的損失。之后,又發生了收購DLJ商譽減值、供應鏈金融公司Greensill倒閉等事件,對瑞信的信譽產生沖擊。

經過近兩年的折騰,瑞信的信譽已大不如前。

對于UBS而言,并購瑞信還會帶來另一層問題。作為瑞士排名前兩位的大銀行,UBS和瑞信在業務類型上存在同質化,在客戶資源上也有重疊,合并后會產生1+1<2的效果。道理很簡單,機構資金為分散風險,不可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現在UBS和瑞信從兩個籃子變成了一個籃子,客戶只能取走一部分資金重新再找個籃子。

回到對歐美銀行業的影響上。

硅谷銀行和瑞士信貸雖然都可稱之為“個案”,各有各的問題,但直接導火索都是央行貨幣政策快速轉向背景下的賬面虧損和流動性壓力。以美聯儲為例,為應對通脹壓力,在2022年短短一年時間內將政策利率從0.25%提升至4.5%,并同步開啟縮表進程。金融機構難以在短期內調整資產負債結構,資產端出現大量浮虧,就這一點而言,歐美所有銀行業面臨的挑戰都相似,只不過程度不同。

本來,底子差的先出問題,底子好的扛過去,優勝劣汰,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兩家銀行在真正出問題之前,誰也不認為它們的底子有多差。這就是銀行風險的隱蔽性,只會增大市場的擔憂和恐懼心理。若恐慌情緒蔓延,投資者無序擠兌,任何一家銀行都會出問題。

有了2008年的經驗,此次美歐監管機構均及時出手,切斷了恐慌情緒傳染鏈條。

以美國為例,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出事后,監管機構承諾給這兩家銀行的所有儲戶提供全額貸款保護,同時,美聯儲新設立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anking Term Funding Program,BFTP),允許銀行以抵押品的面值而非市值向美聯儲申請貸款,用于應對流動性壓力。

與此同時,相比2008年,當前歐美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率更高,杠桿程度更低,且不存在大范圍的資產壞賬風險,唯一受沖擊的就是激進加息環境下的資產賬面浮虧,只要持有到期,熬過加息到降息的周期,一切還會如常。

考慮到當前歐美監管當局均及時提供了流動性支持,所以,市場普遍認為硅谷和瑞信事件引發更大范圍危機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靜態看問題,這個結論沒問題。但如果歐美央行繼續加息呢?在市場情緒已經受驚的背景下,很可能會重新開啟新一輪的擠兌潮,導致更多的問題銀行浮出水面。

所以,當前市場普遍預期歐美貨幣當局會放緩加息節奏。但歐美央行也是進退兩難,通脹居高不下,若停止加息可能半途而廢,如繼續加息可能加劇銀行業危機。上周,在瑞信事件已經發酵的背景下,歐央行如期加息50BP,本周,市場都在盯著美聯儲,市場預期約40%的概率不加息,不妨拭目以待。

金融生態是個二級混沌系統,參與者的行為和預期會改變系統本身的運行軌跡,具有不可預測性,也容易發生蝴蝶效應,一個小的事件就可能引發大的問題,充滿了非線性。當下的歐美金融生態,市場情緒草木皆兵,一如風干的草堆,一個火星就能引發大問題,而在通脹高企的環境下,央行陷入兩難,火星并不稀缺。

所以,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沒有危機。

當預判到風險時,聰明錢會先撤離。放眼全球,哪里才是避風港呢?

對我國來說,歐美衰退之下,外需的壓力越來越大,刺激內需箭在弦上。上周末,央行超預期降準,已經打出了第一槍,預計后續仍會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出臺,畢竟,外部愈是動蕩,我們保持一個穩定可持續的發展環境就愈加重要。風暴之中,避風港才是最大的受益方!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青区| 临泉县| 金寨县| 巴马| 雅安市| 哈尔滨市| 平罗县| 施甸县| 鄢陵县| 黄大仙区| 会泽县| 北京市| 龙井市| 深圳市| 河北区| 宜兰市| 吴桥县| 翁牛特旗| 溧水县| 万安县| 祁东县| 衡南县| 钟山县| 阳西县| 上林县| 灯塔市| 东光县| 贺兰县| 和平县| 林甸县| 左云县| 格尔木市| 成安县| 精河县| 白玉县| 麻城市| 常山县| 高平市| 南澳县| 武乡县|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