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報 曉艷
編輯|努爾哈哈赤
上周星期一,第27屆香港國際影視展在香港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亞洲最大的跨媒體、跨業界影視娛樂交易博覽會,本屆香港國際影視展受到大量影視從業者的關注、參與。有來自北京、福建、廣東等地的330多家內地影視公司前來參展。
“動漫企業”也深度參與其中,比如中國國際動漫節攜中南卡通、若鴻文化、玄機科技等杭州動漫企業組團參展,進行了一系列現場洽談、發布等活動。雷報于活動開幕當日舉行的“動漫出海 群聚香港”活動也圓滿成功,組織吸引到兩岸優秀的動漫公司負責人一起私密交流、分享全球動漫發展動態,為潛在合作發掘新的“機遇”。
香港國際影視展現場(圖源:中國國際動漫節)
對此,雷報針對“動漫及相關公司參展香港國際影視展”做了一篇“專訪報導”,來看看目前國內動漫公司及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出海等問題。大家又應該如何“破局”?
內地動漫公司大規模參展“為哪般”?
一方面是“交流溝通”,了解國內、國際市場的行業情況、趨勢。
比如神番動漫CEO傅勝在采訪中表示,參加此次展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影視動漫行業間的交流,同時其表示有好幾年沒參加國際性的影視展了,感覺很興奮,互相交流的感覺很好。此外,還有如有妖氣&面白映畫創始人不董表示,一方面來了解一下目前市場的情況、國際市場的供需。“同時,也可以和一些我們已經在合作的企業打個招呼,相互學習交流一下。”
關于“學習”,虛擬影業CEO何梓菁也提到,公司參加此次展覽的主要目的有希望與國際標準對齊,獲得先進技術,同時了解市場趨勢;聲娛文化副總經理廖詩源也表示希望通過展會了解各地的影視動漫發展情況,尋找潛在目標客戶群,同時學習了解優質作品的聲音制作水準。若鴻文化總經理吳俊也提到,“對于若鴻來說,我們本次參展,一方面也是為了向其他優秀的企業學習經驗。”
若鴻文化參展現場
而至于像面白提到的與合作方“打招呼”。增進關系、感情。詠聲動漫電影事業部總經理黃龍也表示,(展會)現場與已合作客戶增進關系,同時更新公司最新發展情況,展前通過郵件方式與新老客戶邀約。
玄機科技的主要目的則是進一步加強“海外發行”。據了解,旗下動畫作品《秦時明月》已被翻譯成7種語言發行至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但這一方面得益于長達十多年的長期積累,另一方面則是發行更加偏向電視臺和DVD。“如今海外市場對青少年動畫的主力需求也開始轉向流媒體,因此我們想加強這塊的輸出。”玄機科技品牌總監茅中元對我們表示。
詠聲動漫綠星球事業部總經理何沐則帶著詠聲動漫綠星球工作室聯合B站全新推出的首部熱血科幻番劇《虛無邊境》亮相香港國際影視展,其希望這部面向二次元的國風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同時尋求更多面向海外發行的合作機會。據了解該作將于今年10月上線。
《虛無邊境》
“尋求合作、拓展商機”的意愿和出發點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神番動漫CEO傅勝就表示希望“尋找到可能的合作機會”。動畫、IP公司黑巖網絡提到這次參展項目為《星骸騎士》動畫、《星骸騎士》手游、《邊際啟示錄》新IP系列作品,首次全面開放全球授權及發行的合作。
《星骸騎士》、《邊際啟示錄》、《山海際會》
當然作為匯集全球范圍內眾多影視、娛樂公司的大型國際性展會,展示、傳播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虛擬影業CEO何梓菁表示此次參展最重要的目的是向全球觀眾展示公司作品和所代表的文化,此次香港影展虛擬影業帶來兩個在B站獨播的原創項目——《山海際會》和《長劍風云第二季東邦一姐》,以及小說改編動畫項目《罪物獵手》。
詠聲動漫電影事業部總經理黃龍表示參展的主要目除了新項目的創投還有新節目的海外發行,比如詠聲參加了廣東館組織的節目推介會,展前已邀請客戶前來參加。《新豬豬俠大電影·超級賽車》亮相影展,也在展會上帶來關于“豬豬俠”IP的更多訊息。若鴻文化總經理吳俊也表示此次參展希望能在海外市場推廣自己的作品,同時建立一定的合作渠道。
總的來說,幾家內地動漫公司基本秉持著交流、合作、學習、展示、推廣等心情或目的去參加此次香港影展。另外據了解,有負責人表示,此次來自內地的動漫及相關公司的數量超過30家。
繞來繞去,“出海”是重點
如玄機科技提到的主要目的為進一步加強海外發行,以及一眾企業負責人參展或前去香港意在了解國際市場、趨勢等,其實歸根結底都繞不開“出海”這個話題或根基。比如若鴻文化總經理吳俊就表示,“這次去香港我們發現,在出海這件事上,香港和臺灣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連接海外市場更加的方便,能夠作為我們內容出海的一個不錯的階梯。”詠聲動漫綠星球事業部總經理何沐提到,“作為國際文化交流平臺,香港具有獨特的優勢。”
受到香港影視博覽會邀請的香港智傲控股創始人施仁毅在采訪中也提到,香港小說及漫畫IP一直有出口,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也非常大。比如其中的代表“金庸IP”。
“我曾于九十年代協助漫畫家黃玉郎老師取得《天龍八部》漫畫改編權,除香港每月總銷量二十萬冊外,更授權馬來文、越南文、泰文及韓文。《古惑仔》漫畫版在中國臺灣及東南亞也是暢銷書,《風云》漫畫的游戲改編權也一直十分受歡迎。最近馬榮成老師委托我負責《風云》授權,除了改編為動畫《風云變》之外,也同大陸三家上市公司達成了協議,將會授權角色聯動的合作。”
據了解,施仁毅為香港游戲產業協會會長,同時其也是《武庚紀》及《西行紀》IP的總策劃。
影展期間,施仁毅與內地動漫公司從業者等見面
就在前不久,雷報發布了《2023中國動漫出海前瞻報告》,根據報告,從“我國電視動畫進出口總額”來看,根據國家統計數據:2013-2018年我國電視動畫進口總額大幅增長,雖然近幾年呈現出一定的回落趨勢,但以2016年的“最新數據”來看,該年度我國電視動畫的出口額為3662萬元,進口額則達到10.56億元,“出口”僅為“進口”的3.5%。
另外,從地區來看(根據已更新的最新數據),2016年這3662萬元的總額有超過5成為出口至“中國香港地區”,排名第二的美國,總額為752.33萬元,韓國、東南亞等亞洲市場合計占據14.1%的份額。
而反觀進口層面,2021年全國來自日本的進口電視動畫總額高達3.33億元,占總貿易額的57.91%,此外還有美國、歐洲地區合計占比4成,貿易額分別為1.53億元及7850.95萬元。雖然這些并非同期的數據,但一定程度也可見我國電視動畫“出海”的情況較為慘烈,和日美等國相比差距明顯。而更為直接的問題在于,內地動漫企業及相關公司要想像不少日美等地同行公司一樣在海外賺取到可觀利潤,實則較為困難,而出海這顆“碩果”難以摘取也難免會影響到公司更具想象力和潛力的發展,更深層還有影響作品、IP等的孵化、制作、傳播等,陷入發展的“惡性循環”。
圖自:《2023中國動漫出海前瞻報告》
同時根據報告和我們的了解,“動漫IP”層面,國產IP在海外收入、影響力、口碑等各方面的表現也整體較為缺乏競爭力。
但海外市場卻是極具發展空間的,比如前面提到2021我國進口日本、美國等地總額過億的電視動畫,此前雷報統計過歷年來我國進口的動畫電影,254部中有76部票房過億,113部為千萬級票房作品,還有一些IP/系列電影在國內攬下幾十億票房,成績還是非常可觀,若要論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在全球范圍經營IP線下生意的企業,由IP帶來的營收無疑顯示出更加誘人和充滿想象力的一面。這也側面反映動漫出海的必要性。
比如近期關注動畫電影的朋友可能知道,日本動畫電影導演新海誠最近來中國宣傳其將在大陸上映的影片,其有去路演,也有去B站上海總部進行直播活動,表現非常“賣力”,亦可見其對于自身動漫作品在海外市場表現的重視和悉心經營,在此之前,其導演作品已有在中國市場獲得較好表現。
那么,內地動漫公司怎樣看待“出海”呢?
動漫公司負責人看“出海”:整體向好,有偏好顯現,但也不乏問題
關于國漫出海和海外市場,從采訪結果來看,此次受采的大部分動漫公司都是持比較積極的態度。比如虛擬影業CEO何梓菁提到,本身根據現流行文化和市場來看,國漫出海已經是一種趨勢,動漫同時也是每個國家、地區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文化宣傳方式。此次參展其也接觸了30+未來有機會達成合作的海外買家并建立初步溝通。詠聲動漫電影事業部總經理黃龍也表示,“海外對中國動漫是很有興趣的。”
至于海外平臺、企業等對什么樣的動畫作品較為感興趣,題材上“武俠”、“仙俠”、“玄幻”、以及“科幻”等有被動漫公司負責人們提到;類型上“青少年向”、“合家歡”等皆有。比如詠聲動漫電影事業部總經理黃龍提到,海外對特別是國漫風格的、針對青少年或以上乃至合家歡類型的電視電影作品的需求也是挺大的。若鴻文化總經理吳俊表示,在動漫內容偏好上,大多數企業和平臺還是會傾向于目前國內主流的男頻玄幻,玄幻會更加傾向于熱血、輕松一點的題材。“文化壁壘相對低一些的內容可能更容易被海外用戶所接受。”此次展會詠聲動漫的科幻類型番劇《虛無邊境》也吸引很多客戶前來詢問。
玄機科技品牌總監茅中元認為,海外市場之所以對國漫以及部分類型作品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和需求基于兩點:一是海外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更多就是聚焦在悠久的歷史和功夫上;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崛起,海外尤其東南亞、印度、非洲市場對中國的文化、生活也有更大的興趣。這也由于內地動漫影視文化的復興。玄機旗下作品也非常契合這兩個海外觀眾感興趣的點。比如《秦時明月》,以及融合了歷史、玄幻和魔幻題材,蘊含眾多傳統文化和典故的《天行九歌》、《武庚紀》等。
左圖為俄羅斯最大的發行商之一在現場與玄機進行交談/右為《新秦時明月》在浙江館的展示及推薦會
茅中元也表示,來之前就有俄羅斯、越南的客戶預約了洽談,在香港還有日本、韓國、印度、泰國、印尼、新加坡、法國等眾多國家的電視臺、流媒體平臺或發行商找其洽談。“三天接待了10多家。有些國家的平臺甚至連著幾天來找我們,還當場催我們發一些展示片花,給他們后方審片平臺直接評估然后報價。”
也有從業者對國漫出海的態度和看法相對比較“冷”,比如有妖氣&面白映畫創始人不董認為,整體來說,海外對中國的動漫內容不太熟悉,還處在一個“早期階段”,目前有極少數公司對來自中國的內容很感興趣。
但其也表示,由于中國動漫質量不斷提高,從趨勢來說海外的接受度大概率會逐年提高。其還提到,從出海的效果來說,目前來看還是會特別依賴海外的爆款作品的誕生。“為了等待這個變化的時刻,之前需要有一些企業沉下心,在海外做深耕才行,這個也是面白映畫目前正在努力的事情。”據了解,面白映畫最近又成功推動《雄獅少年》等動畫作品在日本上映。
面白映畫還在日主導和參與了《大護法》、《羅小黑戰記》、《白蛇:緣起》、《俑之城》、《全職高手》等多部動畫電影的發行
若鴻文化總經理吳俊認為海外市場對于國漫的需求和興趣雖然在逐年增加,但國漫目前在全球范圍被認可的程度不高,這一方面緣于作品內容,此外也受制于動漫生產的技術瓶頸,沒有實現真正的工業化生產,“每年全球優質動漫作品的上線量遠遠不及真人影視劇作品。”
而詠聲動漫綠星球事業部總經理何沐認為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動漫的需求和興趣仍然在于“作品本身”,不間斷的好故事、以及精良的制作。
問題確實也很深刻,但不少動漫公司都對出海持有較大決心,比如神番動漫CEO傅勝在采訪中表示,“出海是必須的,隨著國產動漫內容的質量逐步提升,在海外一定會占領更大的市場!”
神番動漫部分項目
國漫出海,動漫公司應該“怎么做”?
此前,雷報參與出品制作的《2023中國動漫出海前瞻報告》指出,中國動漫出海的劣勢有持續制作優秀作品的產能不足,以及國際投放平臺體系有待完善等,但優勢也有獨具特色的中式視覺藝術、不斷提升的動漫制作技術,以及政策等的機遇、支持。由此提出把握故事內核、平衡敘事策略、提高配音質量(內容層面);商業藝術兩手抓、推進國際合作、借勢平臺出海(發行層面);因地制宜、整體協同(運營層面)的各方面策略總結。
關于中國特色、歷史文化等優勢、特點,在采訪中也被不少從業者提及,比如黑巖網絡合伙人孫慧表示,中國元素和東方美學始終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通過此次影視展也很好地體現了中華文化軟實力,以及東方美學的獨特魅力。
還有如玄機科技表示,旗下動畫在海外尤其東南亞有很不錯的粉絲基礎,提及作品《秦時明月》,其表示“東南亞大中華區的受眾本身就沒有門檻也很有興趣。歐美市場則對中國這段歷史和功夫題材有濃厚興趣。”同時品牌總監茅中元表示,希望通過海外發行,不僅僅是銷售利潤,更希望讓更多海外觀眾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還有前面提到的作品《虛無邊境》,該作除了聚焦內容創意和制作技術,同時更加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虛無邊境》結合了肇慶宋城墻的建筑風格與嶺南茶樓的風土人情。據詠聲動漫綠星球事業部總經理何沐介紹,“國潮文化在全球都擁有擁躉,如何在作品中與傳統元素做好融合,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也是這部作品探索的方向。”
詠聲動漫電影事業部總經理黃龍則表示,目前國漫是一個極具風格的表現方式,可以成為區別于日漫和美漫的另外一種特色的動漫。“這種特色的表現方式加好故事,好內容,一定能更好地把中國藝術和創意等傳播出去。”這次參展,其遇到想成為當地儲備國漫內容最多、最強動漫平臺的海外平臺,他們愿意為此預購新的國漫節目。“可見國漫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一定程度可見,“中國動漫”出海還是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特色優勢在的,同時還具有一定市場,國內動漫公司或可在這方面“多下功夫”,真正體現國漫的“國”。此外大家也基本認為近幾年國漫發展速度比較快,有取得較為顯著的進步。
中國動漫出海整體階段示意圖
那出海具體應該怎么做,或者需要注意哪些呢?除了前面出海報告涉及“內容”、“發行”、“運營”層面的總結,幾位從業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神番動漫CEO傅勝認為國漫目前需要放慢腳步,一步一個腳印將優質的內容沉淀下來,從量變到質變。
虛擬影業CEO何梓菁則提出國漫需要在劇情、角色設計及畫面表達方式上與國際接軌;拓展并使用更多樣化的營銷手段;維護好IP的形象,同時注意針對不同文化和市場需求,采取適當的定位和營銷手段。“只有注重這些多方面的因素,不斷優化、提高質量,滿足海外市場與消費者的需求,才能走得更遠。”
詠聲動漫的“出海”業務距今已長達15年時間,期間旗下原創動漫IP作品被譯制成十余種語言,在境內外超過150家播放平臺播出,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詠聲動漫綠星球事業部總經理何沐看來,國漫出海,“走出去”的實質目標,是“走進去”,走進去既要專注作品本身,用好的內容作品說服客戶,也要兼顧文化差異,做好本土化和當地的宣發策略支持。
“我們在海外發行中,也需要通過動畫內容本土化的調整和發行傳播策略深耕當地市場;在做好海外市場和品牌運營的同時,兼顧合作生態上開放,包括與當地有經驗和實力的發行和代理機構合作,讓作品占據主流電視臺和流媒體,這樣的工作在我們全年齡段的作品中都是一樣的。”
若鴻文化總經理吳俊則表示,“在內容開發上,國漫應該保持初心,向世界發出我們自己的中國聲音,代表我們自己的中國文化,但是除此之外,我們也要向日本和美國的動漫內容學習,學習他們對于內容創作的匠心精神。拋開內容創作本身,國漫目前在后端的IP開發和衍生方面也有非常多的路需要走,整條產業鏈還需要不斷積累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