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繼2021年業績大增之后,受全球大宗原料及能源價格上漲影響,“化工茅”萬華化學(600309.SH)2022年增收未增利。
3月20日晚間,萬華化學披露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55.65億元,同比增加13.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2.34億元,同比減少34.14%;每股收益5.17元。根據利潤分配方案,萬華化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16元現金紅利(含稅),共計分配利潤總額為50.24億元。
毛利率下降
對于增收不增利,萬華化學表示,“國內和國外營業收入和成本增加,主要為報告期內主要產品銷量增長,原料和能源價格上漲所致;毛利率有所減少,主要為受全球大宗原料、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公司產品成本上漲幅度大于收入增長幅度所致”。

公開資料顯示,萬華化學總部位于山東煙臺,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生產技術的廠商,該材料以其性能優越、品種繁多、用途廣泛,成為當今發展速度最快的材料之一,廣泛用于冰箱、保溫材料、汽車等行業。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煙臺市國資委。
從近五年萬華化學的業績來看,公司凈利潤均在百億以上。其中,2021年得益于全球化工產品階段性供需失衡,化工產品價格普漲,公司營收首破千億,凈利潤也創下246.5億元新高。

分行業看,萬華化學主營業務包括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及新材料三大板塊。其中,聚氨酯系列營收較去年增長3.97%,但毛利率較去年減少10.62個百分點;石化系列營收較去年增長13.40%,但毛利率同比減少13.35個百分點。
界面新聞注意到,報告期內,萬華化學多種主營產品價格出現階段性下跌。其中純MDI價格從3月的26800元/噸降至12月20000元/噸,聚合MDI從22800元/噸降至12月的16800元/噸,年內降幅均超過兩成。
中原證券研報認為,2022年以來,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原油、煤炭、天然氣等大宗能源價格大幅上漲,推動了公司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上行。由于全球經濟下行和我國地產開工下滑等因素影響,公司整體需求低迷,毛利率下降進而導致業績下滑。
不過進入2023年以來,萬華化學接連上調產品價格。根據最新價格公告,自3月份開始,中國地區聚合MDI掛牌價19800元/噸(比2月份價格上調2000元/噸);純MDI掛牌價24500元/噸(比2月份 價格上調2000元/噸)。今年以來,聚合MDI掛牌價累計上調3000元/噸,純MDI掛牌價累計上調4500元/噸。
華安證券研報認為,2023年MDI下游需求回暖確定性較強,短期MDI供給影響以及后續春季行情外加地產竣工端逐步修復,未來MDI價格中樞仍有逐步反彈空間。
大股東持續減持套現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萬華化學第五大股東,Prime Partner International Limited(中文名稱“合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合成國際”)持續減持公司股份。
2月1日,萬華化學發布公告稱,2022年11月23日至2023年1月31日,合成國際累計減持3139.7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本次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公告顯示,此次減持價格區間為86.40元/股至97.97元/股,減持套現28.83億元。
緊接著,2月2日,萬華化學再次發布股東減持計劃,合成國際將根據市場價格情況,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之后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1%的股份,減持原因為自身資金需求及財務計劃。
據了解,合成國際是萬華化學五位解禁股東中唯一的境外股東,該公司成立于2006年,注冊地在維爾京群島,主要從事投資及投資管理業務。值得一提的是,合成國際去年還曾是萬華化學的第二大股東,持有萬華化學3.36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10.70%,目前其持股比例為5.70%。
2022年3月,萬華化學共17.16億股定增限售股上市流通,占總股本比例54.65%,解禁市值超過1350億元,合成國際自此便一路減持。據界面新聞梳理,截至目前,合成國際先后5次共減持1.57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累計套現超過135億元。

從二級市場來看,萬華化學股價進入2022年以來震蕩起伏,2022年3月16日觸及73.50元/股的低點后波段攀升,當前股價基本與去年1月份持平,總市值309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