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餐+酒”的神奇組合可以帶來多大經濟效益?
此前,全聚德以委托加工的方式,與宋窖酒業合作推出兩款定制醬香型白酒,分別定價為828元/瓶、568元/瓶,在線上線下同步出售。“跨界賣酒”一度引發股價上漲一倍,但隨后又有所下滑,迄今跌幅已近四成。
近年來,餐酒賽道頻繁成為酒業熱點,華潤和1919在2022年10月幾乎同時官宣入局小酒館,啤酒企業如燕京啤酒、青島啤酒、重慶啤酒,白酒企業如瀘州老窖、江小白、洋河股份,紛紛加入餐酒賽道,爭奪新消費場景的話語權。
餐酒模式融合的關鍵在哪,是否還有足夠多市場紅利?云酒頭條對話一線營業者與智庫專家,獲得了關于這一問題的更多解答。
“餐酒熱”下,未必真能靠餐酒“熱”
過去三年間,疫情對餐飲及酒類市場的沖擊顯而易見,“餐+酒”這一對存在良性共生關系的組合,成為逆襲突圍的又一突破口。
賽道火熱,但并非簡單做加法即可收獲成效。
查看全聚德的天貓旗艦店,售價828元的“全聚德·1864“月銷16單,售價568元的“全聚德·傳奇”則更少,只有10單。
作為新增業務板塊,為何全聚德的“烤鴨配酒”很難做到“越喝越有”?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北京君度卓越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云瀟雨認為,白酒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盡管全聚德本身客單價不低,但跟適配多少價位的酒水沒有必然關系,而是取決與跟什么人喝。根據實際情況,全聚德的營收主要依托于北京的旅游市場,來北京的千萬游客維系了這家烤鴨頭牌的營生。
他認為,全聚德要想把定價較高的白酒賣出去,還得解決客人自帶酒水的問題,“目前來看,就全國大部分餐飲業而言,一旦定價一兩百塊,客人的酒水自帶率就非常高了,百分之七八十可能都有。”
場景、消費群體并未適配,定價中高端,或許是全聚德難以“暢飲”的關鍵。
對于專注打造年輕消費群體飲酒場景的“酒館第一股”海倫司,同樣面臨著“餐+酒”升級迭代的課題。
上市之初,手握“低消高性價比”“氛圍感打造”兩大關鍵優勢,快速擴張的門店數量一度令海倫司備受關注。2月28日,海倫司發布公告,預計2022年凈虧損約13.13億-16.73億元。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餐酒模式的可復制性或將成為海倫司“微醺王國”的挑戰。“在后疫情時代巨大的消費市場刺激下,小酒館層出不窮且‘同質化’明顯。今天大學生可以去海倫司,明天可以去貳麻,如今很多酒館都能提供年輕人需要的環境。”有小酒館從業者分析。
據NCBD發布的《2021全國主要城市小酒館數量分布》數據顯示,早在2021年,成都的小酒館數量便已達到2524家。“在遍地都是小酒館的環境里,大家打法都一樣,用戶教育很難做起來”,云瀟雨認為,海倫司“難題”的背后,同樣是眾多以餐酒模式為主的餐飲業面臨的難題。
除了海倫司,還有不少知名餐企如湊湊、和府撈面等大批知名餐企都推出了相應的小酒館模式,但更多作為賣點出現,并未形成重點發展的業務模式。
對話酒業人,看餐酒融合的三條路
“餐+酒”賽道入局者眾,怎樣的模式才能夠真正站穩腳跟?
在酒業,餐酒融合已是不少企業爭相探索的藍海。本次云酒頭條對話業內人士,總結出了如今三類餐+酒的主要模式。
第一種是餐飲企業為主,即酒企與餐飲品牌聯合,分工有序,共同打造聯動產品。如宋窖酒業與全聚德合作推出的兩款醬香型白酒,全聚德負責白酒的銷售,擁有白酒的定制、定價主動權,宋窖酒業負責產品的生產。
云瀟雨分析,餐酒融合如果以餐為主,一方面可以借助餐飲快速擴大市場,另一方面需要增強“餐+酒”的關聯性。在此模式下,酒企相對較被動,同時在直面消費者的銷售端話語權不高。在以餐為主的消費環境內,如何建立有效的酒類消費者教育,餐酒的組合能否產生正確的化學效果,很大程度仰仗于餐飲品牌的營銷策略。
無論是對于全聚德還是欲入局餐酒賽道的相關行業,云瀟雨認為都應圍繞“酒”的主題下更多功夫。“可以在門店配置上圍繞酒的產品做一些優化,從陳列和軟裝等門面形象上做好用戶教育,也可以強化一下酒和菜品的聯動,如開展趣味餐酒活動、滿贈等。”
如何通過“餐+酒”的組合促進酒產品的動銷,以全聚德為例,云瀟雨給出了一些建議,“如果真的想有一定業績,酒的價格最好是降下來,總體最好不超過400。”
第二種是酒企為主,酒企圍繞自有品牌和產品推出定制化服務,具體可以通過門店裝修、陳列、菜品設計等方面加強對酒產品、酒文化的宣傳。
陜西黃關酒業是漢中首家嘗試打造黃酒主題餐飲的酒企,店名“鹮[huán]喜”,負責人宋偉向云酒頭條介紹了“餐+酒”模式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酒企不該局限在自己的圈子,而是應立足整個酒水市場,在工藝、原料、包裝、傳播及文化提煉等多方面發力,通過高質量產品、豐富場景及文化賦能、助力酒產業煥發出全新活力。”
在鹮喜,酒是絕對的主角。黃酒的“黃”,色如琥珀,可淡雅,可濃烈。淡雅在酒,濃烈則通過“餐”來呈現。
在菜品設計上,黃酒不止是輔佐進餐,更是融入菜品成為了其中一味原料。宋偉介紹,圍繞黃酒,他們推出了小吃,涼菜,熱菜,主食,火鍋等不同做法的菜品。
在他看來,直接向年輕人推銷一款酒很大概率會失敗,“讓他們在吃飯時‘不經意’品出一款酒的美,這比強硬灌輸概念有用”,因此店面裝修也與黃酒顏色相匹配。
宋偉透露,這種餐酒模式較受年輕消費群體追捧,“有不少年輕人會在用餐后帶一瓶酒回去,百元價位帶的酒產品銷量可觀。”
第三種以經銷商為主,經銷商依托自身資源和人脈,自主圍繞所售酒類打造相應的餐飲環境,引導客人在就餐過程中感受白酒文化及特點,從而更好地輔助白酒銷售工作的開展。
為了更好地把酒賣出去,酒分享供應鏈管理服務(吉林)有限公司(下稱酒分享)在長春打造了一家酒類飲用場景的餐飲會所。
酒商馬東生是酒分享的監事。他表示,餐飲會所與公司酒水銷售門店的產品是互通的,相比普通餐飲連鎖,“有價格優勢,產品多樣,又有廠家品質保證,顧客前來就餐也就沒必要再自己帶酒了。”
最大化利用資源、人脈優勢,是經銷商自己主動搭建賣酒的餐飲環境的關鍵。
目前酒分享以旗下的餐飲會所為基礎,額外與三家餐飲店展開合作。馬東生表示,與傳統酒水零售相比,這種餐飲會所效果好很多,“節省了培育客戶資源的時間”。直接將酒水植入本身資源很好的餐飲店,在保質保量的同時將個人賣酒轉化為群體賣酒,酒產品的動銷變得更簡單,更迅速。
三種模式代表了“餐酒融合”的三種不同打開方式,各有一定優勢。撇開餐酒組合的熱度紅利,從經營實例來看,成功的“餐+酒”往往還需要搭建場景、合理定價、品牌打造、供應鏈建設等方面的配合。
與餐融合,酒業可分享的紅利還有多少?
2023年,白酒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盡管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名優酒企的賽道優勢仍存。但破局的機遇無處不在,誰找到了風口,誰就擁有了向頭部進軍的資質。
酒飲市場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女性和年輕酒飲消費群體正在快速崛起,疫情也加速了現代飲酒觀念的調整,健康飲酒成為大勢所趨。面對新的消費群體、消費理念,傳統白酒產業迫切需要更新白酒消費場景,拓展客群。
餐酒融合正在成為行業內酒企爭相追趕的潮流。
而在今年2月舉行的2022酒業創新與投資大會第二階段會議期間,華潤雪花啤酒攜JOY BREW酒館亮相會場,成為一眾參會酒企、嘉賓的焦點。集品牌、渠道、營銷、粉絲運營于一體,酒館從場景布置和氛圍打造上,更加傾向于年輕群體,在華潤雪花啤酒的品牌賦能下展現了小酒館的另一種可能。
2022年9月,瀘州老窖新酒業公司全國首家“百調酒館”在成都亮相。酒館主打“早C晚A 有酒有咖”經營模式,提供精釀啤酒、低度氣泡飲料等自營產品,集瀘州老窖品牌優勢、產品優勢和供應鏈優勢為一體,為消費者打造沉浸式酒咖體驗新場景。
以體育營銷+音樂營銷+體驗營銷為主線,青島啤酒加快TSINGTAO 1903青島啤酒吧加速布局,以及時光海岸精釀啤酒花園的推出,從而進一步豐富國際化、年輕化、時尚化的內涵,并充分挖掘品牌推廣、消費者體驗及生鮮啤酒銷售等方面的功能。
此外,還有洋河攜手萬達打造的體驗店“解酉小館”、江小白開設酒館、習酒開設餐酒融合的旗艦體驗中心……餐酒融合的理念不僅受到各酒企的認可,也成為刺激消費、激活市場的政策抓手。
早在2020年4月中旬,四川省印發《優質白酒產業2020年重點任務》,提出搭建川酒、川菜交流合作平臺,探索建立知名連鎖川菜酒樓川酒直供渠道,創新開發“川菜+川酒”特色菜譜,實現川味特色融合發展。
餐酒融合作為白酒跨界的百般花樣之一,談及發展前景,云瀟雨肯定了白酒企業布局餐飲的合理性。“對于多數白酒企業,自身有充足的歷史,文化,品質,產能的積淀,萬事俱備,就是缺一個走向大眾眼界的口子。”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餐酒模式能成功施行的關鍵因素在于“以場景搭建和特色菜品吸引客戶,以優質的服務及酒文化的傳播,滿足客戶需求。”除此之外,酒體品質過硬,并與菜品相得益彰,才能夠獲得消費者的全面認可。
餐酒模式可以將餐飲、酒企、消費者有效結合,不僅能幫助酒產品還能借助餐食,找到新的營銷點、增加消費者黏性;同時酒企也能借機走近消費者,進行精準品牌推廣,推動新興消費市場發展壯大。
但智者謀勢,庸者謀利,如果打算入局分一杯羹,在追逐熱度紅利的同時,合理科學地規劃,才是餐酒模式長遠發展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