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資本論 等等
2023年首部兩天“破萬”劇出現了——優酷與央視八套同步熱播懸疑劇《他是誰》,承載著觀眾和市場對精品類型劇的期待,繼續掀動懸疑劇浪潮。
故事從1988年一樁女性被性侵割喉的連環兇殺案現場開始說起,一邊是從案發現場的受害人慘狀展現出的兇手殘忍,一邊是跌跌撞撞進入案發現場的衛國平仍是新人刑警的青澀模樣。隨著對案情的討論和兇手再度出現,該事件直接造成了衛國平好兄弟陳山河的死亡。
一樁懸案與主人公衛國平的前史在不超過十分鐘的時間里被交代完畢,為接下來跨越八年后的時間,也就是1996年的故事打下基礎。
1996年的衛國平面相已有滄桑的痕跡,無論是從他不用翻查資料就可以為同事指出檔案所在的柜子,還是他已經成為三大隊大隊長,都顯示了人物的成長。而此時出現的殘忍兇案,也讓觀眾隨著衛國平的視角再度關注起八年懸而未決的“八八案”。
以上劇情僅用了短短一集的時長來介紹,其中案件前情、后續新案、案件參與者前后八年的變化以及懸案相關線索的人與物都埋下伏筆,揭開案發地寧江市的迷霧重重。
快節奏、強反差、多反轉、視覺沖擊、多層迷案、人物成長……這些元素在《他是誰》已播的八集故事里貫穿始終,覆蓋了懸疑劇能夠憑劇情從開頭就十足抓人的所有要素。比起其他一開始情節不明朗、看幾集才精彩或者低開高走的劇來說,《他是誰》能夠在開播兩天即熱度突破10000,似乎一切都有跡可循。
這部劇由優酷與萬達電視劇共同出品,丁黑擔任監制,曾與丁黑多次搭檔的鮑成志執導,“勞模”張譯再度擔綱刑警角色,3月14日首播后立刻登頂全網榜單,至今仍在各大數據榜的每日榜單中霸榜,2023第一硬核刑偵劇格局初成。
面對如今拍攝模式已經逐漸成熟的國產懸疑題材,《他是誰》在案件懸疑感、人物成長性與視覺沉浸感各方面的兼具有明顯優勢,是以娛樂資本論此次對話了主創團隊,結合創作端的思路,進一步理解了該劇開播即爆的原因。
01 硬核+溫度,《他是誰》的“破萬”密碼
紅衣紅傘紅色高跟鞋,雨夜里獨自走暗巷的女子,身后尾隨的男子身影,危險的氣息通過鏡頭語言的鋪排彌散在畫面中,《他是誰》的故事里充滿了這樣能讓觀眾置身其中的氛圍感場面,被網友稱之為“沉浸式破案”的懸疑刑偵劇。
這部劇能開播即熱,沉浸式破案感肯定是抓住觀眾的一大功臣。
在查案過程中,衛國平帶領三大隊如孤膽英雄般挑戰堆積如山的垃圾場,再帶領徒弟小湯在排水渠摸尸塊,多少彈幕也是“仿佛聞到味道從屏幕里飄出來”“默默放下了正在吃飯的碗筷”……
能有如此效果,導演鮑成志請道具組拉來六七十車真實的生活垃圾所堆填出來的復古垃圾場功不可沒,為現場從主演到群演的所有人營造出真實的環境,“逼迫”出來真實的演技,才能把真感受傳遞給觀眾。
道具的幫助之外,能夠體現更精妙沉浸感的,還得依靠導演對畫面的拿捏和對鏡頭語言的表述方式。關于獨身女子走夜路的危機感,第一集末尾女性遇到變態狂魔后逃生無路時,施害者與受害者的雙重視角令多少人驚恐?不少女性網友直呼“不敢在晚上獨自看劇了”。
這樣的視角切換在衛國平的追兇之路上也很常見,衛國平作為老刑警,在內心模擬嫌疑人的作案與逃脫路線,就用到了視角的尾隨。同時刑警在查案過程中文字記錄線索發現時間與事件,也都是可以讓觀眾沉浸其中的一個維度,所以隨著案件推進,這些重要節點的文字信息也會被很清晰地標記在屏幕中。
另外,在很多主打風格化拍攝的類型劇里,手持鏡頭的用法與占比也曾被視為“炫技”與“導演能力”判斷的重要標準,這部劇中明顯能夠看見手持鏡頭所代表的衛國平個人追緝視角,觀眾視角看向衛國平,鏡頭是穩定的,而衛國平主視角的表達,則是有和角色同樣呼吸節奏的手持鏡頭,此時帶有呼吸感的鏡頭便會大大提升“沉浸感”。
沉浸感是真實感的升級,真實感則導演鮑成志為《他是誰》全劇拍攝所定下的風格基調,用符合年代生活的道具場景等細節堆疊、用鏡頭語言去傳達。鮑成志本人不善言辭,但視覺創作經驗豐富,用鏡頭說話是他認為很快建立視聽連接、打動觀眾的最佳辦法。
真實是為了“打動”人,就像鮑成志自己在選擇劇本的時候也會先選擇能夠打動自己的,他為《他是誰》定下的創作理念是“硬核刑偵劇”,播出八集,“八八案”的主線情節外不斷生出有關聯的、有干擾的、相似的案件,小環套大環,反轉不少,案件也多,是很硬核。
但鮑成志看上的故事內核其實是有“精神力量”的東西,是面對這么多窮兇極惡的歹徒與懸案,即使是在技術手段不夠發達的1996年,依然不放棄多年追兇的堅持精神。
“就是以衛國平為代表的中國刑警的執著,不破不休的韌勁兒。”鮑成志是被這個“不破不休”打動的,他上一部拍的劇是《警察榮耀》,基層民警師傅帶徒弟的故事,到了《他是誰》還是這樣的“傳幫帶”,他認為就算劇里的“八八案”破不了,一代一代的徒弟也會繼承刑警師父的志向,終有一天為受害者討回公道。
受害人視角在“八八案”唯一生還者、也是女主角聶小雨的身上有了相對體現,聶小雨一面是行事颯爽的“小聶總”,另一面卻是在每一次期待衛國平抓住“八八案”兇手未果后露出失望神色的受害者。
或許觀眾眼里的《他是誰》是性侵女性、雨夜屠夫、殺人烹尸等一集比一集更“敢”拍的故事,但真實展現與情感傳遞之下,是希望以后都不要再出現“女性不敢走夜路”“家暴反殺”等事件的一種預警,總有中國刑警在為人民負重前行。
國產懸疑劇越拍越“精”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接下來或許就是要看還能如何像《他是誰》,進一步兼具“硬度”與“溫度”,劇情精妙之外,做好關照現實,提升與觀眾的“共鳴”。
02 長視頻“回春”,懸疑劇“常青”?
2023年開年,整個劇集市場就熱劇不斷,提質減量的結果也在開年之際就有明顯“回春”之兆。以優酷為例,賀歲劇《鄉村愛情15》與熱血武俠劇《少年歌行》分別打中合家歡與年輕化的不同群體,短劇集《立功》在“范偉Buff”下既喜感又燒腦,《星落凝成糖》臺網共振全民“嗑糖”,而《他是誰》作為優酷開年的第一部刑偵劇,在萬眾期待中一炮而紅。
有網友感慨起“優酷的爆款懸疑劇確實不少”,源自《他是誰》里的“警察傳幫帶”精神,到了主角衛國平這里就是帶著肯和他一起下排水渠撈尸塊的小徒弟湯志遠堅持緝兇,有眼尖的觀眾一眼就認出湯志遠的扮演者也曾在去年優酷熱劇《重生之門》里出演刺兒頭小刀,立刻拿兩部劇的角色聯動玩起梗來。
其實不止小湯,就憑張譯出演的懸疑劇,也能玩出個“張譯警察宇宙”來,《重生》里的秦馳、《重生之門》的羅堅和《他是誰》的衛國平,雖然都是刑警,也能各個不同,一人多面。
事實上國產懸疑劇近些年的成熟度,已經給太多觀眾網友烙印下了“精品”的標簽印象,互聯網影視精品化的第一代高分懸疑劇《白夜追兇》就是出自優酷,同時也是首部成功“出海”的精品懸疑網劇。
直到2020年優酷上線懸疑劇場,在深耕垂類題材的過程中,催生出更多元化的精品懸疑劇。去年雙線AB劇的《庭外》系列在后暑期檔播出時,因為新穎的形式、精妙的劇情穿插等獲得7.7分豆瓣高開分;改編自鄭執小說、并由其親自編劇的東北風懸疑短劇集《膽小鬼》由豆瓣開分7.5漲至7.8分;首部家庭倫理懸疑劇《白色月光》帶動“女性懸疑”題材的興起;首部盜竊題材懸疑劇《重生之門》不走陰暗晦澀風,傳遞正向價值觀,同時呈現內容宇宙效應,帶動刑偵劇《重生》的日均觀看人數上漲至平時6倍之多……
懸疑劇場的劇場化運營,不僅強調了“精品懸疑劇”品牌的用戶心智,并且可以進一步提升優酷的用戶粘性及活躍度。在去年3月時,QuestMobile數據就顯示出優酷的日均活躍用戶同比增長領跑長視頻行業,今年3月在《他是誰》的頭部爆款效應和長視頻行業的“回春”效應之下,想必也能獲得喜人成績。
《他是誰》的導演鮑成志提及,早在2019年就看中該劇劇本,但因為并非強流量強IP作品,所以各方團隊一度遲疑,但在優酷與萬達電視劇的堅持下,如今終于順利播出并有“破萬”的好成績。
而在去年年初,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提及了“不要鋪張要效率,不要偶像要演員,不要流量要價值”的全新行業理念,正好印證了《他是誰》的成功之道,這或許也是優酷如今可以培育出眾多好內容的原因之一,可以說在做內容方面,優酷確實“有點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