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王婷婷
“地產屬周期性市場,目光要放長遠,以年或是每季來看,意義不大。”在3月16日的業績說明會上,李嘉誠長子李澤鉅這樣說道。
作為長江實業集團(01113.HK,下稱“長實集團”)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澤鉅這次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2022年財報披露,長實集團去年實現總收入795.51億港元,同比減少4.43%;實現股東應占溢利216.83億港元,同比增長2.08%;每股溢利為5.98港元,較2021年增加3.6%。
對此,李澤鉅表示,這是由于報告期內長實集團完成了很多主要的策略交易,才實現盈利正增長。
比如在2022年3月,長實集團賣掉英國倫敦5Broadgate甲級寫字樓的全部實益權益,代價約74.67億港元;4月份再完成其飛機租賃業務的出售,總代價約332億港元;去年9月,長實集團還宣布將以208億港元出售香港波老道21號豪宅項目。
2022年,長實集團地產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物業銷售、物業租賃、酒店及服務套房業務和英式酒館業務,此外還有部分基建及實用資產業務。
在核心業務物業銷售方面,2022年長實集團實現收入(包括攤占合營企業)為257.56億港元,同比下滑31.86%。主要是來自香港Sea to Sky和21 Borrett Road第1期的住宅單位及車位、上海商用發展物業——世紀盛薈廣場、廣州逸翠莊園和北京譽天下的住宅單位。
分地區來看,長實集團去年僅海外業務實現收入增長,為13.29億港元,同比增長277.56%。
在香港和內地則分別實現收入145.11億港元和99.16億港元,同比下滑了7.71%和54%。
長實集團表示,2022年香港樓市受疫情、加息周期等因素影響放緩。而在內地,長實集團于2022年上半年完成出售上海世紀盛薈廣場,帶來收益貢獻,但受整體樓市環境影響,集團內地物業銷售收益較2021年依然減少。
早在2021年9月,老牌港商希慎興業就發布公告稱,要以35億元收購長實旗下位于上海的世紀盛薈廣場。該項目包括一座24層高的大樓及一個3層地庫,位于上海靜安區核心地段,于2005年被李嘉誠購得,但此后長期空置未啟用。
另一重要業務物業租賃,由于零售及寫字樓物業租務持續受疫情影響,2022年共實現租金收入為58.43億港元,較2021年也減少了8.5億港元。
“收入減少的部分原因是去年3月完成了出售英國倫敦5 Broadgate物業權益。”長實集團指出,相關出售既釋放物業潛藏價值,也將資本調配至其他投資機會。數據顯示,該物業出售獲得確認收益7.38億港元。
接下來,長實集團將繼續物色高質投資物業,優化租賃物業組合,進一步穩固收入。期內,集團投資物業大多位于香港,包括中環的長江集團中心、長江集團中心二期及華人行、尖沙咀的1881 Heritage、紅磡的黃埔天地等,合計持有面積約1760萬平方呎。
值得一提的是,也得益于其他幾項業務的增長,令長實集團在經濟下行的2022年仍能保持盈利。
以酒店及服務套房業務為例,去年實現收入32.28億港元,同比增加5.17萬港元。數據顯示,去年的酒店平均入住率由2021年的37%上升至58%,且服務套房以長租住客為主,平均入住率維持在約90%。
另外,還有物業及項目管理收入8.96億港元,同比增長0.9%;英式酒館業務收入209.39億港元,同比增長46.59%;基建及實用資產業務收入228.89億港元,同比增長9.69%。
2022年,當眾多企業正苦于償債高壓未解之際,長實集團卻在降負債。截至報告期末,集團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486億港元,同比2021年減少479億港元,其中于1年內到期借款僅25億港元。
近幾年,公開市場也鮮少能看見長實集團投資拿地的身影,而即便是拿地也歷經多次流標。
在李澤鉅看來,集團早幾年沒有在高點時買入大量物業,當前平均土地成本更具競爭力,“我們投地不會有志在必得的心態,合理出價,買到就高興,買不到也是塞翁失馬。”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在2021及2022年度內,長實集團以300多億港元共獲得了4幅政府地塊及兩個重建發展項目。
比如啟德4E區2號地盤住宅/零售用地、元朗流業街住宅地皮、將用作興建住宅/零售物業之土瓜灣重建項目、屯門大欖住宅地皮、西營盤皇后大道西/賢居里重建項目,以及啟德2A區4號、5(B)號及10號地盤住宅/零售用地。
目前,長實集團仍擁有一定體量的土儲。截至報告期末,其擁有可開發土地儲備約833萬平方米,其中位于香港77萬平方米,另有711萬平方米位于內地,以及約44.4萬平方米位于海外。
對于外界的“撤離海外,回歸國內”傳言,李澤鉅表示,長實集團是全球公司,都屬于本地市場,“對股東來講在哪里賣樓不重要,最重要是賺錢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