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呼吁盡快出臺反網絡暴力法。對此,2023年3月16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法治局局長李長喜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網信辦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研究,推動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
近年來,不斷有媒體報道網絡暴力造成的悲劇事件。不久前,“粉發女孩”鄭靈華因抑郁癥離世,她曾因染粉色頭發在爺爺的病床前分享考上研究生的喜訊,而遭遇大規模網暴。近日,湖南省桑植縣一名高三女生在百日誓師演講上,因發表激情澎湃的發言也遭遇網絡暴力。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近期網絡造成的幾例悲劇事件讓大家意識到網暴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遠。治理網絡暴力還存在著在違法行為和主體認定難,違法證據取證難、治理周期長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韋震玲指出,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僅規范了網絡暴力者實施侮辱、誹謗、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的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缺乏對網絡平臺的約束,容易造成管理漏洞。李東生認為,當前,在法律層面對于網絡暴力缺乏精確定義,以及明確的可操作性司法解釋,尤其缺乏反網絡暴力的專項法律條款作為指引,這導致在實際訴訟過程中,法官裁判規則無法統一,自由裁量權較大。
李東生建議盡快出臺反網絡暴力法。全國人大代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也建議,圍繞打擊網絡暴力專門立法,從法律層面明確界定網絡暴力的定義和范疇,明確網絡暴力內容和形式,明晰網絡暴力治理監管機構的職能,提高立法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3月16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針對立法反網絡暴力,李長喜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們也注意到,剛剛結束的兩會,代表委員就整治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網絡生態提出建議提案,多位代表委員強烈呼吁加快出臺網絡暴力針對性立法,這些建議都很有意義。”
李長喜介紹,近期,網絡暴力案事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重視。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積極開展網絡暴力打擊整治工作。2022年11月,國家網信辦制定出臺了《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各重點網站平臺認真落實要求,建立健全網絡暴力防治機制,攔截清理涉網絡暴力信息2875萬條,提示網民文明發帖165萬次,向2.8萬名用戶發送一鍵防護提醒,從嚴懲處施暴者賬號2.2萬個,有效防范熱點事件網絡暴力風險。
他表示,近日,網信部門又指導多家重點平臺集中發布防網暴指南手冊,從風險提示、一鍵防護、私信保護、舉報投訴等多個維度,幫助網民快速有效防范網暴侵害。后續,網信部門將持續督促網站平臺切實履行網暴治理主體責任,定期發布網暴防治情況,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堅決維護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
“從當前的情況看,相關立法如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綜合立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英雄烈士保護法等專門立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誹謗、侵犯個人信息、侵害人身權益等相關司法解釋中,都對網絡暴力作了相關規定。但現有的法律法規仍存在針對性不強、銜接不暢、效力不高等問題,制度實施效果與人民群眾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李長喜表示。
李長喜稱,“下一步,我們將從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角度,進一步加大建章立制的力度,及時出臺相關部門規章,并積極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研究,推動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強化對當事人的保護救濟,及時回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
3月16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是中國第一部關于網絡法治建設的白皮書。李長喜介紹,中國網絡立法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構建,制定了電子商務法、電子簽名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基礎性、綜合性、全局性法律,基本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法律體系。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主任岳仲明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持續推進傳統法律規范向網絡領域延伸。近年來,陸續修改了一些法律,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廣告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法律。針對網絡交易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網絡平臺的食品安全責任、互聯網廣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互聯網領域的不正當競爭和壟斷等,完善了相關制度規范。同時,通過編纂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對網絡新業態下的民事權利保護、打擊新型網絡犯罪等作出專門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