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霍東陽
編輯|韓迅
近日,永輝超市(601933.SH)發布了關于2023年1至2月主要經營數據公告稱,經初步核算,2023年1至2月,公司實現經營性凈利潤8.6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14%,實現歸母凈利潤8.2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70%。
根據永輝超市公布的數據,除夕前一周,永輝生鮮品類同比增長近90%;從單品銷售情況來看,永輝多款生鮮單品銷售額超2000萬,同比去年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同期,永輝自有品牌銷售額近1.5億元,同比增長達111%。隨后的元宵節期間,永輝湯圓產品及生鮮品類的銷售額也出現持續性提升。
在僅僅兩個月的時間里,永輝超市賺了8個多億。3月14日,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聯系永輝超市董秘吳樂峰,但截至發稿前未接通電話。
旺季,還是拐點?
復蘇成為了近來的消費行業的熱點詞。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增值稅發票數據,2023年春節黃金周全國消費相關行業收入同比2022年春節假期增長12.2%,消費回暖跡象明顯。
但是,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中國消費復蘇的進程可能整體上未達預期,但由于商超經營的都是基礎消費品,“因此消費復蘇快慢對于對商超有正面影響,但是直接影響并不太大。”
今年當選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著力擴大消費、提升內需驅動力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優質供給、便捷體驗有助于擴大消費,在這方面永輝超市既有優勢也有責任。”
在永輝超市公布今年一二月的主要經營數據后,東吳證券分析師認為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近期經營情況的強勢,利潤率同環比均可能有比較好的回暖,并表示2023年公司的利潤有望明顯好轉。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的情況也在永輝超市發布2022年一季度財報時。當時永輝超市期內錄得了5.0億元的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2053.54%。國信證券、東方證券、中國銀河和東吳證券等機構紛紛給出了“買入”、“增持”的評級,其中更是不乏“超市龍頭重回增長軌道”、“超市龍頭再起航”等評價,天風證券分析師劉章明更是稱“經營拐點已現”。
但在2022年二三季度,永輝超市的業績并沒能保持一季度的狀態,反而分別虧損了6.1億元和7.7億元。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或許是源于商超的季節性,“因為過節、送禮,一季度一直是大商超的旺季。”
“疫情更是強化了這種季節性”,該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21年永輝超市的業績也可以窺見這種季節性:一季報歸屬凈利潤2332萬元,雖然同比下降了98.51%,但也是永輝超市唯一錄得盈利的,在二三四季度,永輝超市分別錄得虧損11.1億元、11.0億元和17.7億元,2021年以歸屬凈利潤虧損近40億收場,同比下降了319.78%。
柏文喜認為永輝超市今年一二月的業績同比增長70%的情況,并非是其出現了業績拐點,而是春節間的消費旺季與疫后消費反彈的結果。
永輝超市與生鮮
中國市場中的商超是一個典型的“大市場、小公司”型的生意,而永輝超市主打的生鮮更是“又苦又累”。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生鮮的保鮮期太短極易帶來高損耗率,物流的要求不僅高而且管理難度極大。
而永輝超市得以成功登陸A股市場或許就在于它瞄準了生鮮生意。
根據東吳證券的研報,在A股上市的超市中,永輝超市的生鮮零售額遠超家家悅(603708.SH)、新華都(002264.SZ)等零售商超企業。同時,永輝超市生鮮零售額的占比也是可比企業中最高的,達到了48.1%。
尼爾森消費者趨勢調查研究顯示,中國消費者平均每周購買新鮮食品3次,生鮮具備高頻、剛需的特性會是線下商超引流的利器。在東吳證券分析師看來,生鮮供應鏈是永輝超市的終極護城河, “永輝超市是國內最先打造生鮮供應鏈、生鮮銷售額最高的連鎖超市之一,未來公司的供應鏈優勢有望逐漸轉化成門店規模與營業利潤。”
永輝超市的增長速度確實十分驚人。2014-2019年間,永輝超市收入的CAGR保持在18%的水平上,如果把時間線拉得更長一些,從2007-2019年這一數字則能達到30%,同期的歸母凈利潤CAGR也能達到23%。
但好景不長,2020年和2021年,永輝超市業績增速出現了大幅的下滑。一方面是或多或少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而另一方面也與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布局社區團購等生鮮電商模式密切相關。
永輝超市還在做生鮮的生意,不過它面臨的主要問題從“怎么把生鮮搬到貨架上”變成了“怎么把生鮮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
永輝超市早早開始了業務轉型的探索。對標盒馬鮮生,永輝超市布局了“高端超市+食材餐飲+永輝生活APP”的超級物種,面向小店模式,永輝超市也開出了mini店。
不過,永輝超市擁抱新零售店的嘗試并不順利。
以門店數目曾超過盒馬鮮生的超級物種為例,2018年底,永輝超市以虧損太大為由將超級物種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并于2019年下半年開始陸續關店,2021年初又被傳出關閉全國初福州外的所有店鋪。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雖然超級物種還“活著”,但也早已換了一副“皮囊”,現在上海芙蓉江路上的超級物種看起來更像是街邊的社區生鮮小店,并主要針對肉類、火鍋和方便菜。
目前,永輝超市形成了以到家業務為核心的線上業務板塊,在商超內部劃出前置倉來補充永輝生活的訂單,通過永輝生活的自有APP或第三方APP共同實現。
截至2022年上半年,永輝超市的線上業務營收達到了75.9億元,同比增長11.5%,占比全渠道主營收入的15.7%;虧損率1.6%,較上年大幅減虧。報告期內,“永輝生活”自營到家業務已覆蓋992家門店(永輝生活),實現銷售額40.2億元,同比增長9.2%,日均單量29.2萬單(永輝生活),月平均復購率為51.2%;第三方平臺到家業務已覆蓋918家門店(以京東為準),實現銷售額34.85億元(含其他收入),日均單量19.9萬單。
而在不久前的2022年年度業績報告,永輝超市預計全年的歸母凈利潤為-27.4億元,與上年同期比減虧30.5%;扣非凈利潤為-24億元,同比減虧37.4%。針對2022年的業績虧損,永輝超市稱這一方面是受新冠疫情影響,另一方面也與公司金融資產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下跌有關,此外,公司的組織變革、科技數字化投入也增加了永輝超市的業績壓力。
不過,二級市場對永輝超市今年一二月的業績似乎并不感冒。3月14日,永輝超市以下跌0.87%報收3.43元,公司市值降至311億元左右。